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是上海大学探索出的一个新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上海大学的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由思政课专职教师主讲教材内容,同时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相关行业的社会知名人士作为受邀嘉宾以讲座或访谈等形式在大班进行课程重点专题讲授,然后由政治辅导员组织小班进行辩论、演讲或讨论。受邀嘉宾精讲的精彩内容经过音像制作,再镶嵌到多媒体这条“项链”上,供同一课程的并行班使用,提高整门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项链模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01-01
一、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的界定
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是上海大学探索出的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是指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的主线,将教材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构成“项链”的基底,同时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以讲座或访谈等形式讲授课程重点转提交,到课堂打扮精讲,然后由青年教师和思想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主持小班讨论。
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上海大学的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由思政课专职教师主讲教材内容,同时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相关行业的社会知名人士作为受邀嘉宾以讲座或访谈等形式在大班进行课程重点专题讲授,然后由政治辅导员组织小班进行辩论、演讲或讨论。其受邀嘉宾的讲座像“珍珠”和“钻石”镶嵌在“项链”的基底,镶嵌方式可以有专题讲座、访谈、讨论甚至PK等。受邀嘉宾精讲的精彩内容经过音像制作,再镶嵌到多媒体这条“项链”上,供同一课程的并行班使用,提高整门课程的教学水平。
二、高职院校实施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知识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平台,必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特点。主体间性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它的过程是一种主体间性互动过程,双方间的双向或者多向交互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不再是驯服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不再被视为客体,而是另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主体,体现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他人共在的自我,并与他人进行着交流与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相互理解的,他们通过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实现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而不是通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性填鸭来实现的。
(二)加强思政课建设的迫切需要。教学方法创新是思政课建设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正式目前思政课建设面临的两大瓶颈。高职院校一般都是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以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主要传授内容的思政课没有占据一席之地。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师资不足,缺乏从事社会学、哲学等相关专业的资深专家和学者,对思政课教学缺乏前沿性的研究与实践。思政课实施“项链模式”教学,聘请相关部门的领导、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知名人士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可以帮助现有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推进思政课建设进程。
(三)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主要扔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主要是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由于受教师所学专业、研究领域、生活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思政课教师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采用“项链模式”教学,作为“项链”上镶嵌的“钻石”的专家精讲,可以实现理论与教学上的“专”“深”“新”的结合;其“专”“深”的理论知识旺旺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另外,专家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对现时代生活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事物有极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在课堂上往往能以独树一帜的风格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在拓展理论视野中激发学生反思的兴趣。同时,通过校内外专家学者富有人格魅力的讲演,把思政课惯有的理性思考变得更加感性化、人性化、主体化,也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并将所学知识外化为行为实践。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施“项链模式”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封闭、单纯的空间“自言自语”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意识形态的单向灌输的现象,在“项链模式”教学过程中必须得到改变,教师的权威角色和话语也必须得到改进。在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学贯中西”,多看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书籍,多学一点科技知识,做到古今中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让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和时代气息,仅仅抓住学生的思想,把学生层层引向知识和理论深处。另外,思政课教师还要与受邀嘉宾同台教学、同台竞技,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站在新的高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更新,用科研所必要的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感染 ,使学生得到启迪。
(二)对经费投入提出更大需求。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要邀请相关专业和领域的专家和知名人士参与到教学中来,偶尔邀请几个专家或知名人士实际操作起来困难不是特别大,但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长久地坚持下来需要一笔不菲的经费投入。这就需要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对专家学者参与思政课教学予以及时按劳付酬,使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得到持久的支持。
(三)课程进度把握有难度。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中的受邀嘉宾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事务繁忙,预约、改期甚至取消,整个邀请和准备过程存在变数,给思政课的授课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整个过程也考验着任课教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任课教师必须尽早与受邀嘉宾商量专题内容、教案设计,尽快缩短与嘉宾教师的磨合时间,尽量不影响授课进度计划。
(四)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方式提出创新需求。目前,期末考试和考察时思政课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而实施“项链模式”教学过程中,有专家讲座、嘉宾访谈、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评估方式提出改革和创新的更大需求。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加强对“项链模式”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监理快速反馈和评估机制。可以通过课后问卷收集学生的见解和评价,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改革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顾晓英.《“项链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社科纵横》,2010(2).
[2]李颖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主体性教学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张丹华,顾晓英,忻平.《改革与创新:“项链模式”教学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项链模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01-01
一、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的界定
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是上海大学探索出的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是指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的主线,将教材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构成“项链”的基底,同时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以讲座或访谈等形式讲授课程重点转提交,到课堂打扮精讲,然后由青年教师和思想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主持小班讨论。
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上海大学的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由思政课专职教师主讲教材内容,同时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相关行业的社会知名人士作为受邀嘉宾以讲座或访谈等形式在大班进行课程重点专题讲授,然后由政治辅导员组织小班进行辩论、演讲或讨论。其受邀嘉宾的讲座像“珍珠”和“钻石”镶嵌在“项链”的基底,镶嵌方式可以有专题讲座、访谈、讨论甚至PK等。受邀嘉宾精讲的精彩内容经过音像制作,再镶嵌到多媒体这条“项链”上,供同一课程的并行班使用,提高整门课程的教学水平。
二、高职院校实施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知识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平台,必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特点。主体间性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它的过程是一种主体间性互动过程,双方间的双向或者多向交互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不再是驯服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不再被视为客体,而是另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主体,体现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他人共在的自我,并与他人进行着交流与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相互理解的,他们通过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实现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而不是通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性填鸭来实现的。
(二)加强思政课建设的迫切需要。教学方法创新是思政课建设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正式目前思政课建设面临的两大瓶颈。高职院校一般都是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以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主要传授内容的思政课没有占据一席之地。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师资不足,缺乏从事社会学、哲学等相关专业的资深专家和学者,对思政课教学缺乏前沿性的研究与实践。思政课实施“项链模式”教学,聘请相关部门的领导、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知名人士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可以帮助现有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推进思政课建设进程。
(三)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主要扔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主要是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由于受教师所学专业、研究领域、生活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思政课教师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采用“项链模式”教学,作为“项链”上镶嵌的“钻石”的专家精讲,可以实现理论与教学上的“专”“深”“新”的结合;其“专”“深”的理论知识旺旺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另外,专家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对现时代生活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事物有极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在课堂上往往能以独树一帜的风格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在拓展理论视野中激发学生反思的兴趣。同时,通过校内外专家学者富有人格魅力的讲演,把思政课惯有的理性思考变得更加感性化、人性化、主体化,也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并将所学知识外化为行为实践。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施“项链模式”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封闭、单纯的空间“自言自语”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意识形态的单向灌输的现象,在“项链模式”教学过程中必须得到改变,教师的权威角色和话语也必须得到改进。在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学贯中西”,多看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书籍,多学一点科技知识,做到古今中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让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和时代气息,仅仅抓住学生的思想,把学生层层引向知识和理论深处。另外,思政课教师还要与受邀嘉宾同台教学、同台竞技,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站在新的高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更新,用科研所必要的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感染 ,使学生得到启迪。
(二)对经费投入提出更大需求。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要邀请相关专业和领域的专家和知名人士参与到教学中来,偶尔邀请几个专家或知名人士实际操作起来困难不是特别大,但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长久地坚持下来需要一笔不菲的经费投入。这就需要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对专家学者参与思政课教学予以及时按劳付酬,使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得到持久的支持。
(三)课程进度把握有难度。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中的受邀嘉宾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事务繁忙,预约、改期甚至取消,整个邀请和准备过程存在变数,给思政课的授课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整个过程也考验着任课教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任课教师必须尽早与受邀嘉宾商量专题内容、教案设计,尽快缩短与嘉宾教师的磨合时间,尽量不影响授课进度计划。
(四)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方式提出创新需求。目前,期末考试和考察时思政课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而实施“项链模式”教学过程中,有专家讲座、嘉宾访谈、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评估方式提出改革和创新的更大需求。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加强对“项链模式”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监理快速反馈和评估机制。可以通过课后问卷收集学生的见解和评价,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改革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顾晓英.《“项链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社科纵横》,2010(2).
[2]李颖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主体性教学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张丹华,顾晓英,忻平.《改革与创新:“项链模式”教学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