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早期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来源 :海洋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述了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早期发育 (从受精至幼鱼早期 )的主要特征,并对仔、稚、幼鱼各时期的划分进行研究,提出了界定标志:仔鱼前期 (日龄 1~ 8 d,持续 8 d)以油球消失为界;仔鱼后期 (日龄 9~ 20 d,持续 12 d)以各鳍齐全为界;稚鱼前期 (日龄 21~ 29 d,持续 9 d)以枕骨棘完备为界;稚鱼后期 (日龄 30~ 35 d,持续 6 d)以全身被鳞为界; 36日龄以后进入幼鱼早期.
其他文献
报道了一种快速制备PCR扩增甲藻细胞模板DNA的方法.以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catenella)为目标藻,对藻液预处理后直接用于PCR扩增
报道了1999年7月到2000年10月在福建省东山县鲍鱼增殖中心进行的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试验.受精卵孵化后经过11d的浮游阶段的培育,移入采苗池
进入新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取得了非凡的传播效果,这主要归因于好莱坞在政府、资本和技术的支撑下建立了积极有效的传播制度。好莱坞电影通过对电影文化传播渠道中的国家
基于不同面积段有人海岛人口密度计算结果和国内外缺乏统一的岛屿面积分类方案的现状,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将面积在0.0005~1 km2的海岛定义为微型海岛,首次提出了微型海岛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鳃氯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褐牙鲆鳃氯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叶基部,具有微细小管系统和分泌腔,有丰富的线粒体,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文昌鱼胚胎整装荧光原位杂交(WFISH,whole-mounted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