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探讨了新课标下教学中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三种途径和方法:一是教会学生构建基础知识的方法;二是训练学生科学记忆;三是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知识,形成自然的知识生长点和学习化学的思维。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72-01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新课标的化学教学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深入开展,高考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近年来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中的化学试题综合程度日趋提高,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如果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就难以适应理科综合高考的新要求和新变化,也难以在未来深造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促进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快慢的重要制约因素,能力和知识是密切相联系的,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忽视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使两者相互促进和提高,才能更加适应新高考模式的要求。本文浅谈在化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教会学生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掌握高中化学错综复杂的知识,没有系统的方法论做指导,必然效率低下,效果也必然不好。在教学中,应从化学学科本身的实际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如下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1.分类转化法。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繁多、头绪杂乱,而且教材将其集中安排在必修一模块中。因此在教学中,内容过于集中,同时也无法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做教学指导,这使得知识规律性不强,学习后特别容易遗忘。为了克服困难,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分类转化法总结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从而使繁杂的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使基础知识的记忆变得较为容易,有效的夯实了基础知识。例如对于金属和非金属的知识可让学生分别按如下的分类转化线索进行总结:金属元素: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2.组成性质法。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用上述分类转化法可以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但对于不同物质所体现出的性质差异往往会掌握得不深、记忆不牢,这时如果再辅以“组成性质法”,使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本质角度理解物质的性质,则不但有利于元素化合物一般化学性质的掌握,更能对于不同物质共性以外的特性也会有较好的掌握。
3.要点列表法。
列表法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用要点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繁琐的知识变得清晰、简洁。如对于化学平衡的要点可列表如下。由此可见,通过要点列表归纳知识,不但使繁琐的知识清晰简洁,而且,学习者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深刻。如果使用得当,效果一定不错。二、在训练学生记忆知识方面下功夫
记忆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是对于事物的认识和保持,忆是对事物的再认和回忆,要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必须要在记忆上下功夫。关于记忆,我认为记是忆的基础,关键在于记。这方面,我觉得既要强调记忆得法,又不能全盘否定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让记忆成为积累化学基础知识的利器。作为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意识到记忆的复杂性、困难性,要经常探索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尽量让记忆远离枯燥,增强乐趣,从而降低记忆的困难度。
心理学认为,留在人记忆中的事物,依据其有无内在联系的特征,来源于两种记忆,一种是意义识记,即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另一种是机械识记,实际上就是死记硬背,单纯的用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化学知识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体系,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口诀或谐音记忆,也不是所有知识点有内在联系。 所以我认为,化学教学中,不能偏废死记硬背。比如化学计量的物理量符号、公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空间几何构型等,在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内,只能是死记硬背,没有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做基础,就无法提取和运用,更谈不上发挥和创造。所以在记忆中不可忽视死记硬背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将死记硬背的知识整理成专题,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布置他们背诵,并默写检查,效果非常好。如对于高中化学的常用公式、高中化学的必背化学方程式、必背电子式等都给学生印发以便背诵。三、促进学生有效知识的升华
这里所说的有效知识,是相对于单纯靠死记硬背、没有理解、食而不化的虚假知识而言的,所谓有效知识,就是真正的知识,是经过融会贯通、彻底理解的知识。这种知识属于手到自来的“自由出入”的知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总量中有效知识的比例越大,思维的空间和自由度也就越大,思维的内容、方式也会越丰富,智力水平会更高。在教学中,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有效知识,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为中心的自然科学,一个人用一生的全部精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物质全部学会,孤立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食而不化。如果通过典型物质的学习,引导学生找出研究物质的规律,在学习其他物质时就可以按此规律在已有知识序列中嵌入新内容,这便是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比如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识后,教会学生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有意识地用此规律进行迁移学习,提高能力。还比如,教会学生用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观点和规律分析化学问题。 再比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用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迁移到所有同一类有机物的学习。
2.教给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促进知识生长。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知识,这是知识迁移的更高形式之一。 如学习原电池的组成、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后,则对干电池、蓄电池的构造原理等新知识自然会发芽、生长,电化学腐蚀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也可以派生出来。 再如,教会学生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影响因素,则对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新知识也就会非常容易生长而成。
3.教会学生用实验的思维理解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科学,可以说,对于任何化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学会运用实验的思维理解知识,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反过来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用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和创新实验,这也与高考考查的方向完全吻合。比如,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以研究物质的一般实验方法为教学思路来组织教学,即按制备原理、分离提纯方法、元素分析、结构鉴定的思路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一样学习,这样,学生的实验思维会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再如,我经常在化学解题中,让学生把题目中的文字表述转化成实验的流程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有序,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用实验的观点和思维来理解知识、看待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我认为,坚持这样的做法,应该对于促进学生有效知识的升华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72-01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新课标的化学教学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深入开展,高考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近年来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中的化学试题综合程度日趋提高,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如果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就难以适应理科综合高考的新要求和新变化,也难以在未来深造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促进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快慢的重要制约因素,能力和知识是密切相联系的,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忽视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使两者相互促进和提高,才能更加适应新高考模式的要求。本文浅谈在化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教会学生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掌握高中化学错综复杂的知识,没有系统的方法论做指导,必然效率低下,效果也必然不好。在教学中,应从化学学科本身的实际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如下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1.分类转化法。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繁多、头绪杂乱,而且教材将其集中安排在必修一模块中。因此在教学中,内容过于集中,同时也无法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做教学指导,这使得知识规律性不强,学习后特别容易遗忘。为了克服困难,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分类转化法总结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从而使繁杂的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使基础知识的记忆变得较为容易,有效的夯实了基础知识。例如对于金属和非金属的知识可让学生分别按如下的分类转化线索进行总结:金属元素: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2.组成性质法。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用上述分类转化法可以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但对于不同物质所体现出的性质差异往往会掌握得不深、记忆不牢,这时如果再辅以“组成性质法”,使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本质角度理解物质的性质,则不但有利于元素化合物一般化学性质的掌握,更能对于不同物质共性以外的特性也会有较好的掌握。
3.要点列表法。
列表法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用要点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繁琐的知识变得清晰、简洁。如对于化学平衡的要点可列表如下。由此可见,通过要点列表归纳知识,不但使繁琐的知识清晰简洁,而且,学习者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深刻。如果使用得当,效果一定不错。二、在训练学生记忆知识方面下功夫
记忆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是对于事物的认识和保持,忆是对事物的再认和回忆,要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必须要在记忆上下功夫。关于记忆,我认为记是忆的基础,关键在于记。这方面,我觉得既要强调记忆得法,又不能全盘否定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让记忆成为积累化学基础知识的利器。作为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意识到记忆的复杂性、困难性,要经常探索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尽量让记忆远离枯燥,增强乐趣,从而降低记忆的困难度。
心理学认为,留在人记忆中的事物,依据其有无内在联系的特征,来源于两种记忆,一种是意义识记,即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另一种是机械识记,实际上就是死记硬背,单纯的用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化学知识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体系,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口诀或谐音记忆,也不是所有知识点有内在联系。 所以我认为,化学教学中,不能偏废死记硬背。比如化学计量的物理量符号、公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空间几何构型等,在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内,只能是死记硬背,没有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做基础,就无法提取和运用,更谈不上发挥和创造。所以在记忆中不可忽视死记硬背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将死记硬背的知识整理成专题,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布置他们背诵,并默写检查,效果非常好。如对于高中化学的常用公式、高中化学的必背化学方程式、必背电子式等都给学生印发以便背诵。三、促进学生有效知识的升华
这里所说的有效知识,是相对于单纯靠死记硬背、没有理解、食而不化的虚假知识而言的,所谓有效知识,就是真正的知识,是经过融会贯通、彻底理解的知识。这种知识属于手到自来的“自由出入”的知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总量中有效知识的比例越大,思维的空间和自由度也就越大,思维的内容、方式也会越丰富,智力水平会更高。在教学中,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有效知识,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为中心的自然科学,一个人用一生的全部精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物质全部学会,孤立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食而不化。如果通过典型物质的学习,引导学生找出研究物质的规律,在学习其他物质时就可以按此规律在已有知识序列中嵌入新内容,这便是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比如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识后,教会学生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有意识地用此规律进行迁移学习,提高能力。还比如,教会学生用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观点和规律分析化学问题。 再比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用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迁移到所有同一类有机物的学习。
2.教给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促进知识生长。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知识,这是知识迁移的更高形式之一。 如学习原电池的组成、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后,则对干电池、蓄电池的构造原理等新知识自然会发芽、生长,电化学腐蚀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也可以派生出来。 再如,教会学生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影响因素,则对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新知识也就会非常容易生长而成。
3.教会学生用实验的思维理解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科学,可以说,对于任何化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学会运用实验的思维理解知识,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反过来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用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和创新实验,这也与高考考查的方向完全吻合。比如,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以研究物质的一般实验方法为教学思路来组织教学,即按制备原理、分离提纯方法、元素分析、结构鉴定的思路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一样学习,这样,学生的实验思维会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再如,我经常在化学解题中,让学生把题目中的文字表述转化成实验的流程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有序,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用实验的观点和思维来理解知识、看待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我认为,坚持这样的做法,应该对于促进学生有效知识的升华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