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标准语和方言的关系长期以来都被以“高”和“低”进行划分,特别是方言,长期以来被贴以“未受教育的”以及“处于低级地位的”标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方言的使用群体和使用范围,及其被接受度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方言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其地位上升的结论。
关键词:方言;社会语言学;地位
作者简介:倪莎莎(1993-),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
一、标准语与方言
在一个言语语言社区中,当两种或者多种语言或者同一语言的多个变体同时被使用,这种现象被称为“双言”(diglossia)。在这种现象中,语言或者语言变体往往会被分为“高级变体”(High-Variety)和“低级变体”(Low-Variety),其中,高级变体往往适用于正式场合,是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其中包括外交、教育、文学作品当中。而低级变体则往往用于人们日常交流。在中国,我们官方使用的语言,即标准语言是普通话,也就是“高级变体”。不过,各地方也有本身用于交流的方言,也就是“低级变体”。
对于大多数语言学家来说,使用“方言”往往会和“受教育水平低”以及“地位低”联系起来,但是Labov倾向于将“方言”稳定化为一个“专有名词”,即人们最初掌握的可以熟练使用的,且优先再亲人和密友间使用得语言。也就是说,每个人其实都带有一种方言,一些与标准语言接近,一些也远离标准语言。Ferguson对于方言也表示,很多熟练掌握了“标准语言”的人则会倾向于使用标准语言,避免使用方言,甚至否认其本身会使用方言的事实的存在,虽然方言是他们与亲人和朋友交流时应采用的最恰当的选择。
方言与标准语相比,在地位上似乎处于劣势地位,被认为登不得大雅之堂。然而,近年来,随着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方言文化的傳播、社会阶层扁平化等原因,“方言”的地位似乎得到提升,而“标准语”的地位,则受到威胁。在下文中,我将以“普通话”和“方言”为例,来论述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二、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
在Labov看来,方言是一种具有等级性的、与种族和阶层相关的说话方式。而普通话以是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乐亭县的方言为标准进行采集,并于1955年向全国范围推广的语言变体,它是具有法律地位的官方语言。北京作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心,其语言也被推广至全国范围,以便于人际交往和经济交流。不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现,以及其他地区经济的腾飞,相应的也带动了其它地域方言的流行。例如,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粤语的发音模式和语言组织方式往往常常被人模仿。同时,极具特色的上海话,随着上海经济的兴起,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以及在追求身份认同,融入社会的需要的驱使下,上海话也被大家模仿、学习以及使用。
三、方言文化的传播
随着大众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各个地区方言为基础的文艺作品也不断得到推广传播。例如,《东北一家人》为代表的东北喜剧,《爬坡上坎》为代表的重庆方言喜剧,以及以《外来媳妇本地郎》粤语喜剧。当然,还有其它文艺形式,例如,以东北方言为基础的“二人转”,以天津话为基础的相声等艺术形式借由大众媒体的平台广为传播。而上述方言正式依托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不断被人们所接触,因其独特的语言特征而创造幽默的语言效果和语言特色,被人们所接受,从而被推广传播。在这过程中,它的地位也随之上升。
四、社会阶层扁平化
方言与标准语的对立,最初体现在社会阶层上的对立,上层贵族和下层群众所使用的语言是截然不同的,例如,英国贵族使用法语,而底层群众才使用英语,所以法语的语言地位也随之上升。可是,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准普遍得到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不断扩大。而且,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受教育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就意味着中产阶级的范围得到延伸。不过,需要声明的是,这些新扩充的中产阶级,自身也是带有方言的。不过,因为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对于自身的方言存有认同,或者说是对于自身言语不拘小节(informality),使得他们所说的无意识的方言,在无形中也得到了认同。
早期的社会阶层更多的依据血缘和种族进行区分,它存有明确的界限,而其使用的语言也是其身份的标志。但是,现在,这种阶级上的限制已经逐渐被打破。例如,人们通过爱好结成群体,他们来自社会不同的阶层,拥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从是不同的職业,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不同的方言。这种团体本身构成的复杂性以及以兴趣为导向的向心性,使得方言使用的差异被忽视,从而团体内部实现有效交流,达成交流目的。
五、结语
针对方言与标准语的关系,不可否认标准语确实是处于较高地位,不过,方言却也不是一直处于下层地位。而且,对于方言的认识,我们也不能一直停留在先前的认识层面之上。方言和标准语一样,是一种语言变体,它有着自身的语音、音位和句法特点。为了保留语言的多样性,我们更应该正视对待方言的态度。当然,“正视”并不代表贬低标准语存在的价值,我们既要使用标准语来保证交流的质量,同时也要保留方言来提高交流的多样性,拉进人际交往距离。
参考文献:
[1]Nikolas Coupland. Labor, Vernacular and Sociolinguistic Change,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 2016.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关键词:方言;社会语言学;地位
作者简介:倪莎莎(1993-),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
一、标准语与方言
在一个言语语言社区中,当两种或者多种语言或者同一语言的多个变体同时被使用,这种现象被称为“双言”(diglossia)。在这种现象中,语言或者语言变体往往会被分为“高级变体”(High-Variety)和“低级变体”(Low-Variety),其中,高级变体往往适用于正式场合,是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其中包括外交、教育、文学作品当中。而低级变体则往往用于人们日常交流。在中国,我们官方使用的语言,即标准语言是普通话,也就是“高级变体”。不过,各地方也有本身用于交流的方言,也就是“低级变体”。
对于大多数语言学家来说,使用“方言”往往会和“受教育水平低”以及“地位低”联系起来,但是Labov倾向于将“方言”稳定化为一个“专有名词”,即人们最初掌握的可以熟练使用的,且优先再亲人和密友间使用得语言。也就是说,每个人其实都带有一种方言,一些与标准语言接近,一些也远离标准语言。Ferguson对于方言也表示,很多熟练掌握了“标准语言”的人则会倾向于使用标准语言,避免使用方言,甚至否认其本身会使用方言的事实的存在,虽然方言是他们与亲人和朋友交流时应采用的最恰当的选择。
方言与标准语相比,在地位上似乎处于劣势地位,被认为登不得大雅之堂。然而,近年来,随着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方言文化的傳播、社会阶层扁平化等原因,“方言”的地位似乎得到提升,而“标准语”的地位,则受到威胁。在下文中,我将以“普通话”和“方言”为例,来论述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二、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
在Labov看来,方言是一种具有等级性的、与种族和阶层相关的说话方式。而普通话以是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乐亭县的方言为标准进行采集,并于1955年向全国范围推广的语言变体,它是具有法律地位的官方语言。北京作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心,其语言也被推广至全国范围,以便于人际交往和经济交流。不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现,以及其他地区经济的腾飞,相应的也带动了其它地域方言的流行。例如,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粤语的发音模式和语言组织方式往往常常被人模仿。同时,极具特色的上海话,随着上海经济的兴起,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以及在追求身份认同,融入社会的需要的驱使下,上海话也被大家模仿、学习以及使用。
三、方言文化的传播
随着大众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各个地区方言为基础的文艺作品也不断得到推广传播。例如,《东北一家人》为代表的东北喜剧,《爬坡上坎》为代表的重庆方言喜剧,以及以《外来媳妇本地郎》粤语喜剧。当然,还有其它文艺形式,例如,以东北方言为基础的“二人转”,以天津话为基础的相声等艺术形式借由大众媒体的平台广为传播。而上述方言正式依托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不断被人们所接触,因其独特的语言特征而创造幽默的语言效果和语言特色,被人们所接受,从而被推广传播。在这过程中,它的地位也随之上升。
四、社会阶层扁平化
方言与标准语的对立,最初体现在社会阶层上的对立,上层贵族和下层群众所使用的语言是截然不同的,例如,英国贵族使用法语,而底层群众才使用英语,所以法语的语言地位也随之上升。可是,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准普遍得到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不断扩大。而且,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受教育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就意味着中产阶级的范围得到延伸。不过,需要声明的是,这些新扩充的中产阶级,自身也是带有方言的。不过,因为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对于自身的方言存有认同,或者说是对于自身言语不拘小节(informality),使得他们所说的无意识的方言,在无形中也得到了认同。
早期的社会阶层更多的依据血缘和种族进行区分,它存有明确的界限,而其使用的语言也是其身份的标志。但是,现在,这种阶级上的限制已经逐渐被打破。例如,人们通过爱好结成群体,他们来自社会不同的阶层,拥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从是不同的職业,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不同的方言。这种团体本身构成的复杂性以及以兴趣为导向的向心性,使得方言使用的差异被忽视,从而团体内部实现有效交流,达成交流目的。
五、结语
针对方言与标准语的关系,不可否认标准语确实是处于较高地位,不过,方言却也不是一直处于下层地位。而且,对于方言的认识,我们也不能一直停留在先前的认识层面之上。方言和标准语一样,是一种语言变体,它有着自身的语音、音位和句法特点。为了保留语言的多样性,我们更应该正视对待方言的态度。当然,“正视”并不代表贬低标准语存在的价值,我们既要使用标准语来保证交流的质量,同时也要保留方言来提高交流的多样性,拉进人际交往距离。
参考文献:
[1]Nikolas Coupland. Labor, Vernacular and Sociolinguistic Change,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 2016.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