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政客的“逆袭政治学”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y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叼着雪茄悠哉于江湖的丘吉尔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残酷地对待他们的领袖。”
  不敢肯定这位英国前首相算不算曾受过此番礼遇。二战胜利后,英国选民无情地抛弃了擅长带兵打仗的丘吉尔,他们“倒逼”丘吉尔走上退休隐居的幸福之路。
  然而,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世上的确有一群陷入穷途末路的政客,他们下场凄惨,或被盟友抛弃,或流亡、受审、入狱,甚至被枪决。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赛斯库夫妇被乱枪行刑后葬于荒野,其尸体被人多次凌辱;智利前领导人皮诺切特晚年境遇灰暗,遭多国拘捕,垂暮之年还备尝异国监牢之苦,临死前一刻还被本国法院传唤;乌干达“吃人总统”阿明则是携妻带儿逃亡沙特,最后穷困交加,客死异乡,死无葬身之地。被称为美国反恐同盟、法国好朋友的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大难来临时,盟友反目,同胞相残,被人击毙于荒野,尸首受尽凌辱。
  我们今天要看的,是末路政客们的“咸鱼翻身”之路,一些被人们视为政治前途已尽的政客,有时也会时来运转,或政治生命出现转机,或重新被人们评价,甚至重掌大权。
  “埃及法老”穆巴拉克
  2011年2月席卷埃及的“阿拉伯之春”,到了2013年8月成了“独裁者之夏”:2011年独裁者穆巴拉克被赶下台,迎来民选的穆尔西总统,但到了2013年夏天,民选总统穆尔西被赶下台,狱中的穆巴拉克被法院下令释放!
  自“阿拉伯之春”以来,埃及局势持续不断的动荡与经济恶化,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厌倦了混乱的日子,再加上掌权的穆兄会超越宪法唆使他们的代言人穆尔西扩权,民众对埃及落入“伊斯兰教法国家”的恐惧日增,终于再次爆发百万民众大示威,军方趁机拘捕了穆尔西及多名穆兄会高层人士。
  释放出来的穆巴拉克,虽然名义上依然有罪控在身,依然要到法庭应审,但出狱意味着一度被羞辱的穆巴拉克,重新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为国服务60年”的穆巴拉克是埃及新时代的“法老”。他因此也应该具备了“法老”的智慧。2011年5月17日,面临着法院拘禁和审判的穆巴拉克夫妇终于发出了“悔过书”,为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犯过的罪行悔过。穆巴拉克的妻子表示,她愿意把自己名下的多处别墅等房产交还给国家和人民。
  在穆巴拉克下台前,曾有埃及民众对法新社记者说:“以前的总统上台了总要没完没了地打仗,穆巴拉克来了,埃及再无战争了。光这一点,他就有资格继续当总统。”
  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中东战争一波接着一波滚滚而来,埃及则以阿拉伯盟国之首与以色列展开了惨烈厮杀。然而,最终打破了“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神话的却是农民出身、6岁就能背诵《可兰经》的穆巴拉克。时任空军司令的穆巴拉克,采用兵不厌诈策略,调集三国两百多架战机,突袭以色列,几乎全歼了西奈半岛上的以色列空军。若不是身为美国中情局线人的约旦国王忍不住在战争爆发前数小时把消息捅给以色列,这场突然攻击,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战果。
  “十月空战”奠定了穆巴拉克在中东诸国中的影响力,也使得他走上埃及领导人岗位后,能很快就把萨达特时代与阿拉伯国家闹僵了的关系得以复原,一度从开罗搬迁出去的阿盟总部时隔数年后又迁回到原地,数次全面的“中东战争”,最后走上了阿以和平谈判的制度性轨道。以上种种功劳,穆巴拉克可以领取最大的份额。阿以和谈以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每有重要问题决策,总会先造访埃及,听听穆巴拉克的意见。美国人也把埃及视为中东和平的稳定器,乐意在军援等方面扶持埃及,维持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地位。
  穆巴拉克上台后,推行了多项改革,埃及经济快速恢复。正如中国人离不开米饭,欧洲人离不开面包一样,埃及人也有一种最基本的食品,一种类似于锅饼的面食。穆巴拉克下令,国家应保障最穷的人每天都能吃到阿拉伯大饼。在埃及街头,到处都有得到政府慷慨补贴的大饼店,专门供应给街头流浪者和穷人。
  假如穆巴拉克功成身退,他就会被人们供奉于神堂,成为埃及民众精神上的法老。然而,他上了高位,就不想下来,不仅不想下,他又动了世袭之念,想让儿子当接班人。穆氏统治30年来,埃及GDP增长了六倍,最近十年又逢埃及GDP高速增长,然而社会发展的成果,却大多落在了与穆氏有盘根错节关系的利益集团手中,从而造成埃及国内贫富差距悬殊,大部分国民赤贫和受排挤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官员腐败严重,失业率高达16%。最终在埃及民众长达18天的示威抗议后,埃及军方不再支持穆巴拉克,穆巴拉克不得不把权力交出来,带全家人“内部流亡”于西奈半岛。
  现在看来,埃及人好象“撒了个娇”,穆巴拉克这个“法老”归位后,埃及人普遍在平静中接受了“还是穆巴拉克时代要好些”的事实。
  穆沙拉夫还需努力
  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2013年3月24日结束了四年多的自我放逐,从迪拜乘机返回巴基斯坦。在3月27日于卡拉奇举行的回国后的首场记者会上,穆沙拉夫再次确认将参加5月11日的国民议会选举和四省议会选举。然而,政治对手的动作更快,没等到选举开始,穆沙拉夫就被法院裁定没有资格参选,而且还被控了谋杀罪,禁止离境,软禁于家舍。
  初看穆沙拉夫回国是打算东山再起,但仔细探究下来,这更像一场穆沙拉夫欲回到权力中心的表演。
  首先,穆沙拉夫的回国之旅,会令人们立即把他同前总理贝·布托的命运联系在一起。2007年,贝·布托也是结束流亡后回国参选,一回来就遇到炸弹威胁,如同穆沙拉夫一露面,就遭遇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死亡威胁一样。贝·布托回国两个月后遇刺身亡,时任总统穆沙拉夫被指对贝·布托的安保不力。眼下,穆沙拉夫自身也处于低安保级别下,历史悲剧会不会重演,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按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来看,穆沙拉夫虽有风险,但也可以从中捞取巨大的政治资本,以弥补这几年流亡海外后消失的影响力。
  其次,贝·布托回国之际是她领导的人民党人气上升之际,与穆沙拉夫回国之时他之前领导的政党“全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民调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穆沙拉夫虽有“人气选票”,但对其政党在议会选举中的助益效果非常有限。大选过后,“旁遮普之狮”谢利夫的人民党获得压倒性胜利,也表明穆沙拉夫领导的政党没有明显起色。   第三,巴基斯坦刚刚经历了一个罕见的五年任期做满的民选政府,这表明民众对穆沙拉夫时代以及之前的军政权和民选政治交替的历史已感厌倦。这也是穆沙拉夫后来不得不自我放逐、流亡海外的原因之一。目前,他身上背负着三大指控,虽因法院的保释令而暂无被关入大牢之虞,但一旦出现新情况,他仍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穆沙拉夫执政期间,与美国结成反恐联盟,对活跃在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形成高压之势,对流窜到巴基斯坦的“基地”残余分子进行追剿,期间获得美方的巨额军事援助。但穆沙拉夫坚决主张美国或北约不得越境打击,也令美国及北约极为头疼。穆沙拉夫下台后,美军无人机或军队常越境打击,造成多次误伤巴基斯坦边防军和民众的事故。美军深入巴基斯坦,直取拉登性命,这也是穆沙拉夫之后的事。所以穆沙拉夫究竟在“反恐战争”中扮演的是打击还是庇护角色,人们有所怀疑。
  综合来看,穆沙拉夫此次涉险回国,并不是一次永久回国之行,而是有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助选本党在国民和省议会的选举,以挽救他之前领导的党被边缘化和泡沫化之危险,二是为自己正在消失的影响力添续新的“薪火”,以利于自己在国际和国内政治舞台中的地位。这个强化的地位,将有助于提升穆沙拉夫在海外演讲的身价。穆沙拉夫的演讲身价,一度仅次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穆沙拉夫将很有可能寻求再次流亡于海外,并以政治演讲者的名义,活跃于报酬优厚的商业演讲中。
  泰国他信,最完美的逆袭
  天底下最震撼的逆袭,恐是被推翻或被罢黜的领袖又卷土重来。或许,那些被推翻的领袖,在被推翻之时,并非陷入政治生命的末路,只是进入低潮,如英国兰开斯特王朝的建立,就是由一位被国王流放的公爵的故事开始的,当他决定行动时,一呼百应。
  所以,我们这里讲的“逆袭”,仅限于进入政治末路的过气政客,他们断无重新执政的可能。从这一角度上看,当今“逆袭”最成功的,应是泰国前总理他信。
  他信在一次海外访问时得知国家发生政变,他已经被推翻,回国就会被拘捕入牢。于是他没有回国。但即使如此,国内新的掌权者们也在网罗一大批针对他的罪名,并销掉其建立的政党,还四处要求对其进行引渡,让其回国受审。
  在这种情况下,他信干脆坐阵国外进行遥控,他在幕后先后推出老朋友、女婿等占领政坛的制高点,但都被示威者和宪法法院赶下了台。
  经过数次折腾,他信决定让从没有从政经验的美女妹妹英拉出面,没想到动荡了很久的泰国竟然被英拉稳住了局面。或许是人们已经厌倦了动荡,选择了不再折腾。但人们也说,英拉其实是他信的替身,他信是在用英拉这个替身,实现其政治生命的再度燃烧。可以预料,若英拉能继续稳定大局,明年她或将颁发特赦令,允许长期流亡在外的哥哥回归故国。
其他文献
2013年4月16日,普京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召开的闭门会议上批评多名联邦政府部长和地方行政官员未能有效执行既定的发展决议。由于第二天即4月17日是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理以来第一次发表政府工作报告,因此该视频一经曝光立即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普京的严厉表态,与其说是表示对官员不作为的不满,倒不如视为是对俄罗斯发展前景的担忧。5月7日,普京重新执政一周年,发展问题是当前俄罗斯的核心问题,当繁荣与秩序不能如约而至
2013年3月15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式上任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尤其忙碌。3月22日起,习近平主席首访选择俄罗斯,随后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并在南非参加金砖峰会)和刚果。6月1日起,习近平主席先后出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6月7日到8日,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加州的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历史性会晤。李克强总理则在5月底访问了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其间,中央政治局各位常委也分别出访世界诸国,
2月18日,由江宜桦率领的台湾当局“新内阁”正式就任,开启马当局执政后的第四个“行政院”行政团队。尽管外界给予“新内阁”高度期待,但在政治对立、社会撕裂、朝野对决、选举至上的恶劣环境下,由于岛内各界对诸多改革与重大事务缺乏共识,“新内阁”恐难有作为。  经济形势好转改变不了民生难题  “新内阁”正式上路,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众多。原由陈冲领导的上一届“行政院”团队曾被视为资历与能力最强的财经团队,然而
2月24日至3月4日,本刊记者有幸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到印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青年交流之旅。2010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与辛格总理约定,为加深两国青年友谊、促进中印文化交流而互派500人青年代表团。2011年9月印度青年代表团访华,今年年初中国青年代表团实现回访。此次代表团兵分六路,访问印度德里、孟买、班加罗尔、阿格拉等城市。记者所在第四分团参观了德里、阿格拉、巴特那和菩提伽耶,
1月14日,韩国《中央日报》一篇文章指出:候任总统朴槿惠一改过去的风格,频频穿着鲜艳颜色的上衣露面。新总统还没宣誓,韩国媒体已经做好八卦的准备了。  2013年1月10日,朴槿惠会见中国特使、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张志军的时候,身着橘黄色上衣搭黑色裤装,左胸别着一枚漂亮的胸针。一天以后,她参加“2013国际就业创业大典”时,则以粉红色上衣搭灰色西裤和浅灰色皮鞋亮相。颜色鲜艳,成为两套衣服的共同特点,这样
5月13日,据德国媒体报道,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当天在莫斯科正式宣布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对美反制裁措施,涉及国际空间站运行、火箭发动机供给、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俄基站运行等多个领域。对此,有舆论称,美俄正在走向“太空冷战”。  俄罗斯为何敢对美国说“不”  自1957年苏联将人类首颗人造卫星发射上天之后,美苏两国便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人类登月等太空探索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并纷纷将最
被称为“世纪审判”的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案6月2日正式宣判。经过十个月、49次开庭之后,当天,开罗刑事法庭主审法官在被用作临时法庭的埃及警察学院宣布,判处穆巴拉克和前内政部长阿德利终身监禁,穆巴拉克的两个儿子以及六名前高级警官等,则被判无罪。为使“世纪审判”万无一失,埃及出动了15000多名军警,100多辆装甲车维持秩序。  中东媒体分析认为,这是埃及司法机构平衡各方利益的“折衷结果”,可谓“用心良
如果巴希尔一味在总统宝座上赖着不走,今天穆巴拉克的下场就是巴希尔明天的结果。    在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和埃及“莲花革命”分别推翻本·阿里和穆巴拉克之后,苏丹总统巴希尔宣布不再谋求总统连任。  巴希尔称得上是一位强人,虽然他在世界上的名声和在中东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远不及穆巴拉克,但执政能力和水平还是具备的。他这样做,显然是为了避免步突尼斯和埃及两国元首的后尘。这自然是明智的选择,受到了中东媒体的
自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亚太地区接连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当下热度颇高的就是美国拉拢我周边22个国家举行环太平洋军演,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关于南海岛屿的主权争端等。纵观这些危机,其发生发展的背后往往都有美国的推手或直接与间接地涉及美国。这是在美国加快“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下,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大国利益激烈博弈与角逐的表现,而中美两国则是这些危机的关键博弈方和角力者。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
乌克兰危机似乎正在远离战争的阴云,而作为国际关系中常用手段的制裁则被频繁提及。然而,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可能只是惺惺作态,欧盟则是顾虑重重。作为当代最有争议的国际政治现象之一,作为仅次于军事力量的一种强制手段,制裁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为什么制裁不仅较少达到预期目的、还时常造成制裁方与被制裁方的长期对峙?本期特邀三位专家为您解读制裁的“奥秘”。——编者手记  判断一项经济制裁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