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更多的是感伤抒情情调。五四时期是郁达夫开始创作小说的时期,从第一部作品《银灰色的死》到后面的作品《沉沦》,这些都蕴含着浓浓的感伤。他的小说有的人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忧郁,有的借助某一情景来表达一个现代新青年对国家对自身的悲哀,在时代背景的压力之下郁达夫的内心极度渴望美、追求爱,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揭示社会的黑暗。其作品中所报告的浓郁情感也正是其小说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感伤;抒情;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
郁达夫的作品代表着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意义,其作品拥有很鲜明的特性和特有的艺术风格,因此属于一种比较特别的小说流派,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意义。郁达夫的小说通常以短篇为主,它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并深入描写了处于那一时期的青年人的心理活动,拥有很明显的叛逆思想,郁达夫的文风比较凄惨,很容易打动读者,因此对当时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情调
1.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因素
1.1.1“零余者”形象
“零余者”的含义为一种“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的边缘人群体,郁达夫作品之中所描绘的“零余者”很多都有着自己的影子,这些人在不同情景中表示不同的身份,成为了一类风格相似的形象。比如:“他”“伊人”“Y君”等这些代名词。这些人的共同之处为:他们都是黑暗社会中的失败者,也是在贫困边缘极度挣扎的文化人,他们比较多愁善感,比较苦闷忧郁,互相之间能够同病相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他们的思想有所觉醒,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他们同样也找不到方向,因此他们更加悲伤更加苦恼。作品多以这类人为主要的描写对象,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讲述相关的故事,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因此这些故事的格调一定是比较悲惨的,这种类型的情绪一定是比较感伤的。经过对这些身世比较悲惨,同时敏感脆弱的“零余者”群体进行描写,来表达他们这类人内心的苦楚以及彷徨的情绪,使得作品夹杂着很浓郁的感伤情绪。
1.1.2情绪流的结构方式
郁达夫的作品通常是比较重视抒情的,在情节结构的塑造方面是不太重视的,他主要是根据人物的情绪变化来进行小说的构思,不会专注于描写某一完整的事件,也不会有比较重大的矛盾出入,在表现手法方面也不会重视进行小说的悬念设置,而只是重视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变化,重视对其心理进行分析,使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显示其情感的变化。郁达夫的伤感情绪并不是有很多如泣如诉的故事内容,而是使用抒情的手法来比较细致的体现主人公的心理世界。比如在作品《沉沦》之中,故事的情节不怎么复杂,只是简单的讲述了一位日本留学生和日本女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由于内心自卑而不得不压制住内心的冲动,最终选择了自杀。这部作品在故事情节方面并没有进行比较详细的描绘,但是作者在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写上却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对主人公许多无意识的幻想或者潜意识的幻想以及各种比较理性的情绪描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直接体会到人物的感情世界,并感知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情绪。这种用情绪变化来带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描写方式使得小说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情绪,不论在小说的内容方面还是小说的情绪方面都有了跟浓厚的感伤情绪。
1.2郁达夫小说感伤情调的根源
1.2.1时代的“感伤”
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整个文学界都弥漫着非常浓厚的感伤色彩,可以说,“感伤”这个词语成为了方式社会的审美心理,在五四时期所流传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诗歌等都包含着非常浓厚的感伤情绪,所有作家的作品之中都表现出一些忧郁、彷徨的色调,因此可以认为,郁达夫作品中的“感伤”色调不但是其个人的“感伤”情绪,同时也是时代的“感伤”,它表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形势。五四时期所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大都受到了反动政府统治同帝国主义之间的双重打压,不仅面对着内忧,还要面对外患,同时还要面对亡国亡民的压力,他们尝遍了由于国家的积贫积弱所造成的耻辱,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自由、民主和科学,使得一些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有所醒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解放和自由,拥有着一腔热血想要报效祖国、拯救祖国,然而由于社会的强权积压以及民众的麻木,这些知识分子根本看不到未来的曙光,他们的理想不断被社会现实所熄灭,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追求。
1.2.2個性、气质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文人的个性以及经历等都会影响到其文学作品的风格。就像高尔基拥有的积极乐观的性格使得其作品焕发出积极乐观的力量,卡夫卡敏感的个性导致其作品弥漫着忧郁的色调,另外同郁达夫处在同一时代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比较严肃,更多的批判社会,因此作家的性格会对其文学作品的类型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郁达夫天生比较内向、多愁善感,其感受力比观察力要强得多,因此其文学作品大都是表达悲伤的情绪。郁达夫曾经指出:“文学作品,很多都是作家的个人自传。”郁达夫所创作的小说作品很多都验证了他的这一观念,在他所塑造的主人公之中,很多都是按照自己的影子来刻画的,从而显示出作家的思想情绪,所以郁达夫作品中的感伤特性也是受到了其个人经历的影响。郁达夫原本属于书香门第世家,然而由于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使得其沦为下层农民,他在缺乏父爱和困顿的环境之下长大成人,其父爱的缺失对其性格的形成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由于缺少安全感经常感受到自卑。后来在十一岁之后,郁达夫开始外出求学,一个人无依无靠的日子导致其感伤情绪,这也使得他的性格更加的敏感脆弱,这些人生经历同很多作家笔下的零余者不谋而合,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创作风格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总之,郁达夫内向的性格是其小说感伤色调的根源所在。 2、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征
2.1散文化特色
郁达夫的小说有着很大的散文化色彩,他比较重视描写人物、描写情感以及描写人物的一些体验,而不重视构造故事情节,他的整个作品构思比较简单,在故事中夹杂着许多的景物描写以及抒情性的语句,不过读起来是很整齐的,尤其是人物的性格是贯穿整个作品的。
2.1.1在特定环境中的主观情绪
这些是他在自然景物方面以及人物情绪等方面的一些描写,是比较精细的。郁达夫在刻画人物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他不单单只是使用表情动作等来塑造人物,更多的是利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现出人物内心的一些不安情绪,从而将不同性格的人物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郁达夫更喜欢使用比较精细的感情线索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层次,很多情况下使用的是独白的表现方式。郁达夫的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与其他的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他更加强调主人公的自我感受以及内心矛盾等细节。因为郁达夫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处于逆境,所以有着很强的自我感受以及内心矛盾,这些集中表现在当主人公的追求破灭之后,就会拥有非常强烈的悲伤情绪,最终都是以自杀来结束。比较明显的主人公的影响,郁达夫的作品在创作目的和创作方式方面都是要表达主人公的情绪感受,他的作品不会同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一样比较重视对性格的描写,而且更加直接的进行抒情以及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使用内心独白和写景抒情等表现方法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原有的主人公特点更加鲜明。郁达夫的作品从来不会使用思想内涵来表现人物性格,而是使用自我抒情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悲愤和感伤,所以,塑造出一个干净的懦弱的但是有着追求有着思想的现代困苦青年的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代表着郁达夫自身,同时又不完全是他自身。郁达夫是从自身出发,来表现当时时代背景下这一类人物的思想情感。“这类人” 正处于青年时期,他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当然爱情也是人类的一个最基本的欲望。这一自我形象展现出,追求人生理想,到追求逐渐破灭再到追求沉沦的过程,这大概也是郁达夫作品的自我形象三部曲吧,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公的心理情绪历程。
2.1.2在主观描述中与作者的情绪互为表里
情绪“被激动的灵魂呼吁着”,郁达夫的作品不太重视描写客观事物,更加重视描写主观性的东西,不管是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表现了作者的一些主观思想,这些也是郁达夫的作品比较鲜明的特点。
2.1.3郁达夫为了突出人物的心理感受与内心矛盾
比较深入的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郁达夫基本上不会描写主人公的外貌,更多的是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这表示郁达夫更加重视描写主人公情绪爆发时的情况来表现其性格特点。
2.2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比如《薄奠》描写的是北京一些知识分子的舒适心情。郁达夫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为抒情散文中的绵结构,更加重视主人公的心理描绘,而不太常使用情景对话,所以会更加侧重于散文诗的特性。例如在作品《过去》中描写李白在s市遇见故人时,便没有使用情景对话的形式。上面这些特点都表现了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形成了其作品的主要特性,郁达夫的作品比较明确的以主人公的情绪为中心。所以,表现了作品中很多因素的相关改造,也比较深刻的推翻了传统小说的一些观念,这样,郁达夫就创作出了一种新颖的小说形式。
2.3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是郁达夫的抒情小说作品中一个比较基本的结构形式。他的小说不具备传统情节小说的特点,他并不是简单的根据人物性格来讲述完整的事件,也并不是依据故事发展的始终或者相关进程进行情节的推理,而是重视人物感情的变化来带动小说的情节,所以也就形成了郁达夫特有的抒情手法。来刻画主人公的特点,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郁达夫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对生活进行比较哲理性的提炼,很少对主人公的性格进行比较深入的描写。如果认为,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表达了对社会中人和事物的一种申诉,从而去叫醒沉睡的民众,那么《沉沦》这部作品就是对人性复归自然的一种苦悲情绪的表达,可以使得青年群体产生共鸣。
3、结語
郁达夫的作品虽然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历史,但是在当今仍然还是很受欢迎,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郁达夫的小说具有同其他小说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中,郁达夫是一位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作家,他所具有的比较独特的个性心理,同时给他的名声带来了很多的批判,有批评也有夸赞,众说纷纭,还被当成过“色情狂”。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才有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一些原本批判性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郁达夫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大胆创新的个性也是其作品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他所创造的小说风格,调动着很多读者的情绪。
参考文献:
[1]程致中.“带实写风”的浪漫抒情——郁达夫小说风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44(3):301-309.
[2]张胜.试论郁达夫小说抒情特征的传承性[J].青年文学家,2014(12):59.
[3]李岩.郁达夫小说的悲剧色彩和艺术美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05.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感伤;抒情;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
郁达夫的作品代表着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意义,其作品拥有很鲜明的特性和特有的艺术风格,因此属于一种比较特别的小说流派,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意义。郁达夫的小说通常以短篇为主,它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并深入描写了处于那一时期的青年人的心理活动,拥有很明显的叛逆思想,郁达夫的文风比较凄惨,很容易打动读者,因此对当时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情调
1.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因素
1.1.1“零余者”形象
“零余者”的含义为一种“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的边缘人群体,郁达夫作品之中所描绘的“零余者”很多都有着自己的影子,这些人在不同情景中表示不同的身份,成为了一类风格相似的形象。比如:“他”“伊人”“Y君”等这些代名词。这些人的共同之处为:他们都是黑暗社会中的失败者,也是在贫困边缘极度挣扎的文化人,他们比较多愁善感,比较苦闷忧郁,互相之间能够同病相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他们的思想有所觉醒,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他们同样也找不到方向,因此他们更加悲伤更加苦恼。作品多以这类人为主要的描写对象,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讲述相关的故事,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因此这些故事的格调一定是比较悲惨的,这种类型的情绪一定是比较感伤的。经过对这些身世比较悲惨,同时敏感脆弱的“零余者”群体进行描写,来表达他们这类人内心的苦楚以及彷徨的情绪,使得作品夹杂着很浓郁的感伤情绪。
1.1.2情绪流的结构方式
郁达夫的作品通常是比较重视抒情的,在情节结构的塑造方面是不太重视的,他主要是根据人物的情绪变化来进行小说的构思,不会专注于描写某一完整的事件,也不会有比较重大的矛盾出入,在表现手法方面也不会重视进行小说的悬念设置,而只是重视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变化,重视对其心理进行分析,使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显示其情感的变化。郁达夫的伤感情绪并不是有很多如泣如诉的故事内容,而是使用抒情的手法来比较细致的体现主人公的心理世界。比如在作品《沉沦》之中,故事的情节不怎么复杂,只是简单的讲述了一位日本留学生和日本女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由于内心自卑而不得不压制住内心的冲动,最终选择了自杀。这部作品在故事情节方面并没有进行比较详细的描绘,但是作者在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写上却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对主人公许多无意识的幻想或者潜意识的幻想以及各种比较理性的情绪描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直接体会到人物的感情世界,并感知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情绪。这种用情绪变化来带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描写方式使得小说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情绪,不论在小说的内容方面还是小说的情绪方面都有了跟浓厚的感伤情绪。
1.2郁达夫小说感伤情调的根源
1.2.1时代的“感伤”
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整个文学界都弥漫着非常浓厚的感伤色彩,可以说,“感伤”这个词语成为了方式社会的审美心理,在五四时期所流传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诗歌等都包含着非常浓厚的感伤情绪,所有作家的作品之中都表现出一些忧郁、彷徨的色调,因此可以认为,郁达夫作品中的“感伤”色调不但是其个人的“感伤”情绪,同时也是时代的“感伤”,它表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形势。五四时期所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大都受到了反动政府统治同帝国主义之间的双重打压,不仅面对着内忧,还要面对外患,同时还要面对亡国亡民的压力,他们尝遍了由于国家的积贫积弱所造成的耻辱,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自由、民主和科学,使得一些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有所醒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解放和自由,拥有着一腔热血想要报效祖国、拯救祖国,然而由于社会的强权积压以及民众的麻木,这些知识分子根本看不到未来的曙光,他们的理想不断被社会现实所熄灭,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追求。
1.2.2個性、气质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文人的个性以及经历等都会影响到其文学作品的风格。就像高尔基拥有的积极乐观的性格使得其作品焕发出积极乐观的力量,卡夫卡敏感的个性导致其作品弥漫着忧郁的色调,另外同郁达夫处在同一时代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比较严肃,更多的批判社会,因此作家的性格会对其文学作品的类型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郁达夫天生比较内向、多愁善感,其感受力比观察力要强得多,因此其文学作品大都是表达悲伤的情绪。郁达夫曾经指出:“文学作品,很多都是作家的个人自传。”郁达夫所创作的小说作品很多都验证了他的这一观念,在他所塑造的主人公之中,很多都是按照自己的影子来刻画的,从而显示出作家的思想情绪,所以郁达夫作品中的感伤特性也是受到了其个人经历的影响。郁达夫原本属于书香门第世家,然而由于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使得其沦为下层农民,他在缺乏父爱和困顿的环境之下长大成人,其父爱的缺失对其性格的形成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由于缺少安全感经常感受到自卑。后来在十一岁之后,郁达夫开始外出求学,一个人无依无靠的日子导致其感伤情绪,这也使得他的性格更加的敏感脆弱,这些人生经历同很多作家笔下的零余者不谋而合,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创作风格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总之,郁达夫内向的性格是其小说感伤色调的根源所在。 2、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征
2.1散文化特色
郁达夫的小说有着很大的散文化色彩,他比较重视描写人物、描写情感以及描写人物的一些体验,而不重视构造故事情节,他的整个作品构思比较简单,在故事中夹杂着许多的景物描写以及抒情性的语句,不过读起来是很整齐的,尤其是人物的性格是贯穿整个作品的。
2.1.1在特定环境中的主观情绪
这些是他在自然景物方面以及人物情绪等方面的一些描写,是比较精细的。郁达夫在刻画人物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他不单单只是使用表情动作等来塑造人物,更多的是利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现出人物内心的一些不安情绪,从而将不同性格的人物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郁达夫更喜欢使用比较精细的感情线索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层次,很多情况下使用的是独白的表现方式。郁达夫的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与其他的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他更加强调主人公的自我感受以及内心矛盾等细节。因为郁达夫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处于逆境,所以有着很强的自我感受以及内心矛盾,这些集中表现在当主人公的追求破灭之后,就会拥有非常强烈的悲伤情绪,最终都是以自杀来结束。比较明显的主人公的影响,郁达夫的作品在创作目的和创作方式方面都是要表达主人公的情绪感受,他的作品不会同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一样比较重视对性格的描写,而且更加直接的进行抒情以及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使用内心独白和写景抒情等表现方法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原有的主人公特点更加鲜明。郁达夫的作品从来不会使用思想内涵来表现人物性格,而是使用自我抒情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悲愤和感伤,所以,塑造出一个干净的懦弱的但是有着追求有着思想的现代困苦青年的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代表着郁达夫自身,同时又不完全是他自身。郁达夫是从自身出发,来表现当时时代背景下这一类人物的思想情感。“这类人” 正处于青年时期,他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当然爱情也是人类的一个最基本的欲望。这一自我形象展现出,追求人生理想,到追求逐渐破灭再到追求沉沦的过程,这大概也是郁达夫作品的自我形象三部曲吧,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公的心理情绪历程。
2.1.2在主观描述中与作者的情绪互为表里
情绪“被激动的灵魂呼吁着”,郁达夫的作品不太重视描写客观事物,更加重视描写主观性的东西,不管是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表现了作者的一些主观思想,这些也是郁达夫的作品比较鲜明的特点。
2.1.3郁达夫为了突出人物的心理感受与内心矛盾
比较深入的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郁达夫基本上不会描写主人公的外貌,更多的是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这表示郁达夫更加重视描写主人公情绪爆发时的情况来表现其性格特点。
2.2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比如《薄奠》描写的是北京一些知识分子的舒适心情。郁达夫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为抒情散文中的绵结构,更加重视主人公的心理描绘,而不太常使用情景对话,所以会更加侧重于散文诗的特性。例如在作品《过去》中描写李白在s市遇见故人时,便没有使用情景对话的形式。上面这些特点都表现了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形成了其作品的主要特性,郁达夫的作品比较明确的以主人公的情绪为中心。所以,表现了作品中很多因素的相关改造,也比较深刻的推翻了传统小说的一些观念,这样,郁达夫就创作出了一种新颖的小说形式。
2.3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是郁达夫的抒情小说作品中一个比较基本的结构形式。他的小说不具备传统情节小说的特点,他并不是简单的根据人物性格来讲述完整的事件,也并不是依据故事发展的始终或者相关进程进行情节的推理,而是重视人物感情的变化来带动小说的情节,所以也就形成了郁达夫特有的抒情手法。来刻画主人公的特点,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郁达夫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对生活进行比较哲理性的提炼,很少对主人公的性格进行比较深入的描写。如果认为,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表达了对社会中人和事物的一种申诉,从而去叫醒沉睡的民众,那么《沉沦》这部作品就是对人性复归自然的一种苦悲情绪的表达,可以使得青年群体产生共鸣。
3、结語
郁达夫的作品虽然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历史,但是在当今仍然还是很受欢迎,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郁达夫的小说具有同其他小说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中,郁达夫是一位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作家,他所具有的比较独特的个性心理,同时给他的名声带来了很多的批判,有批评也有夸赞,众说纷纭,还被当成过“色情狂”。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才有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一些原本批判性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郁达夫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大胆创新的个性也是其作品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他所创造的小说风格,调动着很多读者的情绪。
参考文献:
[1]程致中.“带实写风”的浪漫抒情——郁达夫小说风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44(3):301-309.
[2]张胜.试论郁达夫小说抒情特征的传承性[J].青年文学家,2014(12):59.
[3]李岩.郁达夫小说的悲剧色彩和艺术美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