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式给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广大物理教师已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提问的原则:典型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等,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提问方式、方法:正问和反问,逆问与曲问,追问与连环问等。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传统”存在着缺陷、弊端——学生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多么高超,提问的方式如何的巧妙,训练的只是学生的一种机械的“应答性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方面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教师说什么就做什么,不愿或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有课堂问答,其内容、方式都是一些以直接判断为主的简单化的提问,严重阻碍着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是教师牢牢把握着课堂教学的“提问权”。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时主要思考的是“问什么”、“怎么问”、“何时问”;没有认真的思考“谁来问”、“哪些是学生可由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应答”状态。
更严重的是,我们有一种普遍的看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
二、强化问题意识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提倡把“提问权”还给学生,教师应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氛围,切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信任他们,尊重其提问的权利,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是教师意想不到的,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教师也得到了解放。即使学生提的“问题”是多么幼稚,甚至离奇,毕竟是他们头脑思维活动的结果,教师可以了解、掌握以便调整教学。一旦学生形成了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激发出发现力和创造力,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1、优化问题萌生的土壤,让学生有问题“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环境,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有的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问题的价值,实质上仍然是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弘扬教学民主的精神,让学生敢于“问”
针对第一类型,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解决问题,也就是为走出创新之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开展学生说课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诱导学生问,还可以开展学生说课活动。例如,在提出课题后,可以让学生说解决课题的设想,在习题教学中,可以开展说题训练活动,让学生说题意,说解题思路,评析解题结论。在结尾教学中,可以由学生来归纳本课的知识体系。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模型进行评说。如在原子模型的复习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评说“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要求指出他们的成功之处和局限性,……等等。再如,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给“欧姆定律”、“库仑定律”等物理规律挑毛病。
3、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
笔者认为,多数教师为学生的“学”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而对“問”则很少关心,很少要求,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因为缺少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不到激励,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则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是常见的教学弊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这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演示实验前,可以要求学生依据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实验过程,猜想实验结果。又如,在习题教学中,对于一些典型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先构想解题的结论,再去完成解题的过程。再如,在摩擦力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想象没有摩擦的世界;在学习惯性的概念时,也可以设问:“物体如果没有惯性,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激发想象的问题,也就为自由想象提供了土壤,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广大物理教师已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提问的原则:典型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等,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提问方式、方法:正问和反问,逆问与曲问,追问与连环问等。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传统”存在着缺陷、弊端——学生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多么高超,提问的方式如何的巧妙,训练的只是学生的一种机械的“应答性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方面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教师说什么就做什么,不愿或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有课堂问答,其内容、方式都是一些以直接判断为主的简单化的提问,严重阻碍着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是教师牢牢把握着课堂教学的“提问权”。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时主要思考的是“问什么”、“怎么问”、“何时问”;没有认真的思考“谁来问”、“哪些是学生可由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应答”状态。
更严重的是,我们有一种普遍的看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
二、强化问题意识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提倡把“提问权”还给学生,教师应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氛围,切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信任他们,尊重其提问的权利,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是教师意想不到的,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教师也得到了解放。即使学生提的“问题”是多么幼稚,甚至离奇,毕竟是他们头脑思维活动的结果,教师可以了解、掌握以便调整教学。一旦学生形成了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激发出发现力和创造力,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1、优化问题萌生的土壤,让学生有问题“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环境,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有的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问题的价值,实质上仍然是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弘扬教学民主的精神,让学生敢于“问”
针对第一类型,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解决问题,也就是为走出创新之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开展学生说课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诱导学生问,还可以开展学生说课活动。例如,在提出课题后,可以让学生说解决课题的设想,在习题教学中,可以开展说题训练活动,让学生说题意,说解题思路,评析解题结论。在结尾教学中,可以由学生来归纳本课的知识体系。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模型进行评说。如在原子模型的复习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评说“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要求指出他们的成功之处和局限性,……等等。再如,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给“欧姆定律”、“库仑定律”等物理规律挑毛病。
3、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
笔者认为,多数教师为学生的“学”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而对“問”则很少关心,很少要求,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因为缺少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不到激励,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则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是常见的教学弊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这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演示实验前,可以要求学生依据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实验过程,猜想实验结果。又如,在习题教学中,对于一些典型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先构想解题的结论,再去完成解题的过程。再如,在摩擦力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想象没有摩擦的世界;在学习惯性的概念时,也可以设问:“物体如果没有惯性,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激发想象的问题,也就为自由想象提供了土壤,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