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建筑工程发展的现状上看,建筑桩基施工工程比较常见。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桩基施工桩位偏差的问题,这就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建筑桩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桩位的偏差进行严格地控制。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桩位偏差;通病控制;方法
建筑桩基的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重要。但是,在施工工程中,由于建筑环境的恶劣程度较高,或者是施工人员自身的因素造成建筑桩基施工中桩位出现明显的偏差现象。所以,施工人员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减少或者是避免出现桩位偏差的现象。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要为某市绕城高速公路的大桥,这一桥梁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是由柱式桥墩支撑而成,其中桥墩的直径为1.5m,桥体的基础部分由钻孔灌注桩结构构成。从整体上来看,整个桥梁共有28根桩,桩基的施工主要采用的是钻机钻孔的方式。
2 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
在工程进行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桥体的状态以及基础的现象进行分析。其中桩位的质量通病种类较多,因此,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测量工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误差,放样工程的准确性也有所降低。其次,在对桩基进行固定的同时,需要采用钻机来对其进行钻孔,如果钻孔工作进行的比较科学,就会对桩体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钻机的位置出现严重的偏差,直接影响到钻机工作的高效性。再次,钢筋骨架是比较重要的施工形式,对于施工的要求也比较严谨,如果工程中就位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偏差。最后,在进行钢筋骨架的固定中很难达到完全牢靠。因此,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偏差问题。
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为了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地保证,在施工进行之前对施工小组的组织成员进行完善,在此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另外,施工之间的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上岗之前,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进行培训,保证施工操作的标准化程度。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要不断落实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在施工中还应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通病进行控制。
3.1 积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从工作的内容上看,在开工前需要由技术部门的经理或者是相关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桩基施工工程中的偏位问题进行讲述,然后将这些内容形成文字或者是视频的形式,这样有助于施工人员对工程的内容以及通病多发区加强注意。
本项工程的经理在施工之前,将施工的要点,施工的相关纲领以及施工工艺和流程等进行交底,主要是为了从整体上保证施工工序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另外,对于质量通病的问题来说,施工单位需要加大对这几方面的投入力度,从技术水平以及质量的控制方面加强指导。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在施工中坚决杜绝和打击违章施工现象的出现。
3.2 测量放样误差的防治
施工工程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性,施工的周期比较长,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对施工的误差问题加强重视。因为,在整体的施工中应该保证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要对设备等进行检验之后,才能将其应用到施工工程中。
具体来说,测量工程师对相关的导线点,水准点以及桩位的中心点等进行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工程中的测量工作出现偏差。进行准确的测量,还能够对具体的设备和工具进行保护。在桩基工程进行之前,工程师需要对放样的相关结果进行检测,同时还应该采用坐标法来对相关的桩位进行检测。看误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经检查无误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栓桩的保护,不允许在栓桩的周围取土扰动以及行车,并经常对栓桩进行测量复核,切实保证栓桩的准确性。
桩基测量放样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1)仔细阅读桩位平面布置图纸,检查图纸尺寸,尤其要注意桩位偏离轴线、分段轴线与总轴线长度的检查,对不明确或设计尺寸有错误的地方,及时报设计单位明确或变更。有些项目由于工期紧,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分期出图,前后出图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可能有差异,应特别注意图纸之间的坐标系统符合性。
(2)图纸经阅读准确无误后,对桩位进行不同桩径的分类编号,编号时测量人员应同技术人员一道,按一定次序编号,不得遗漏或重编。
(3)为了便于放样,要求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按图纸对所有桩位坐标进行准确计算,并结合电子图逐一核对,确保准确无误。特别要提醒的是,测量人员往往图省事,直接从桩位电子图上摘取坐标,又不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复核就使用,往往造成桩位坐标数据错误而导致放样错误。
(4)放样前,应按精度要求配置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应定期送检。测量仪器灵敏度高,使用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仪器的日晒雨淋,使用完须按规定进行擦拭和保养,保持测量仪器的完好。
3.3 钢筋骨架偏位造成桩位偏差的防治措施
钻孔成孔后即可下钢筋骨架和灌注水下混凝土。设计图纸中钢筋骨架的加强箍筋为X25,间距为2.00m,加工成型后的钢筋骨架呈椭圆形,吊装入孔时变形更大,所以我们在钢筋骨架制作时,在每道加强箍筋位置处,钢筋骨架内加设了两个十字交叉的X25的加强筋,主筋,加强箍筋、箍筋及加强筋均为焊接,增加了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牢固程度。骨架入孔时,吊车吊装骨架保证骨架垂直人孔,骨架人孔缓慢进行,防止触及孔壁,当骨架入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将其固定。通过纵、横轴拉线,使骨架中心与孔位中心一致,然后通过牵引钢筋将其固定、牢固、准确,骨架定位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在灌注混凝土前下导管时,使导管从孔位中心垂直下落,防止触及钢筋骨架产生偏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提拔导管时,将导管缓缓的垂直拨出。避免碰撞骨架。
结束语
桩位偏差的控制看似简单,其实是很复杂的,包含了很多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在内,但是事在人为。控制好桩位的偏差需要测量员付出很多复杂艰辛的劳动,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方法和认真、仔细、勤奋的工作态度。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只要控制好以上产生桩位偏差的因素,是则可以保证桩位在开挖后偏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
参考文献
[1]吴涛,杨旭,吴晓霞.深水、无过渡软岩层条件下桩基施工的探讨[J].交通科技,2003(2).
[2]张国林,管晓军.高寒地区桩基施工回冻研究[J].铁道建筑,2007(3).
[3]贺美郡,赵智永.乐平大桥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施工[J].交通标准化,2007(5).
[4]海显润.钻孔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关键词:桩位偏差;通病控制;方法
建筑桩基的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重要。但是,在施工工程中,由于建筑环境的恶劣程度较高,或者是施工人员自身的因素造成建筑桩基施工中桩位出现明显的偏差现象。所以,施工人员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减少或者是避免出现桩位偏差的现象。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要为某市绕城高速公路的大桥,这一桥梁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是由柱式桥墩支撑而成,其中桥墩的直径为1.5m,桥体的基础部分由钻孔灌注桩结构构成。从整体上来看,整个桥梁共有28根桩,桩基的施工主要采用的是钻机钻孔的方式。
2 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
在工程进行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桥体的状态以及基础的现象进行分析。其中桩位的质量通病种类较多,因此,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测量工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误差,放样工程的准确性也有所降低。其次,在对桩基进行固定的同时,需要采用钻机来对其进行钻孔,如果钻孔工作进行的比较科学,就会对桩体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钻机的位置出现严重的偏差,直接影响到钻机工作的高效性。再次,钢筋骨架是比较重要的施工形式,对于施工的要求也比较严谨,如果工程中就位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偏差。最后,在进行钢筋骨架的固定中很难达到完全牢靠。因此,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偏差问题。
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为了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地保证,在施工进行之前对施工小组的组织成员进行完善,在此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另外,施工之间的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上岗之前,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进行培训,保证施工操作的标准化程度。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要不断落实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在施工中还应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通病进行控制。
3.1 积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从工作的内容上看,在开工前需要由技术部门的经理或者是相关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桩基施工工程中的偏位问题进行讲述,然后将这些内容形成文字或者是视频的形式,这样有助于施工人员对工程的内容以及通病多发区加强注意。
本项工程的经理在施工之前,将施工的要点,施工的相关纲领以及施工工艺和流程等进行交底,主要是为了从整体上保证施工工序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另外,对于质量通病的问题来说,施工单位需要加大对这几方面的投入力度,从技术水平以及质量的控制方面加强指导。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在施工中坚决杜绝和打击违章施工现象的出现。
3.2 测量放样误差的防治
施工工程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性,施工的周期比较长,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对施工的误差问题加强重视。因为,在整体的施工中应该保证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要对设备等进行检验之后,才能将其应用到施工工程中。
具体来说,测量工程师对相关的导线点,水准点以及桩位的中心点等进行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工程中的测量工作出现偏差。进行准确的测量,还能够对具体的设备和工具进行保护。在桩基工程进行之前,工程师需要对放样的相关结果进行检测,同时还应该采用坐标法来对相关的桩位进行检测。看误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经检查无误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栓桩的保护,不允许在栓桩的周围取土扰动以及行车,并经常对栓桩进行测量复核,切实保证栓桩的准确性。
桩基测量放样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1)仔细阅读桩位平面布置图纸,检查图纸尺寸,尤其要注意桩位偏离轴线、分段轴线与总轴线长度的检查,对不明确或设计尺寸有错误的地方,及时报设计单位明确或变更。有些项目由于工期紧,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分期出图,前后出图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可能有差异,应特别注意图纸之间的坐标系统符合性。
(2)图纸经阅读准确无误后,对桩位进行不同桩径的分类编号,编号时测量人员应同技术人员一道,按一定次序编号,不得遗漏或重编。
(3)为了便于放样,要求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按图纸对所有桩位坐标进行准确计算,并结合电子图逐一核对,确保准确无误。特别要提醒的是,测量人员往往图省事,直接从桩位电子图上摘取坐标,又不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复核就使用,往往造成桩位坐标数据错误而导致放样错误。
(4)放样前,应按精度要求配置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应定期送检。测量仪器灵敏度高,使用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仪器的日晒雨淋,使用完须按规定进行擦拭和保养,保持测量仪器的完好。
3.3 钢筋骨架偏位造成桩位偏差的防治措施
钻孔成孔后即可下钢筋骨架和灌注水下混凝土。设计图纸中钢筋骨架的加强箍筋为X25,间距为2.00m,加工成型后的钢筋骨架呈椭圆形,吊装入孔时变形更大,所以我们在钢筋骨架制作时,在每道加强箍筋位置处,钢筋骨架内加设了两个十字交叉的X25的加强筋,主筋,加强箍筋、箍筋及加强筋均为焊接,增加了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牢固程度。骨架入孔时,吊车吊装骨架保证骨架垂直人孔,骨架人孔缓慢进行,防止触及孔壁,当骨架入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将其固定。通过纵、横轴拉线,使骨架中心与孔位中心一致,然后通过牵引钢筋将其固定、牢固、准确,骨架定位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在灌注混凝土前下导管时,使导管从孔位中心垂直下落,防止触及钢筋骨架产生偏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提拔导管时,将导管缓缓的垂直拨出。避免碰撞骨架。
结束语
桩位偏差的控制看似简单,其实是很复杂的,包含了很多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在内,但是事在人为。控制好桩位的偏差需要测量员付出很多复杂艰辛的劳动,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方法和认真、仔细、勤奋的工作态度。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只要控制好以上产生桩位偏差的因素,是则可以保证桩位在开挖后偏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
参考文献
[1]吴涛,杨旭,吴晓霞.深水、无过渡软岩层条件下桩基施工的探讨[J].交通科技,2003(2).
[2]张国林,管晓军.高寒地区桩基施工回冻研究[J].铁道建筑,2007(3).
[3]贺美郡,赵智永.乐平大桥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施工[J].交通标准化,2007(5).
[4]海显润.钻孔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