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剂改变动物体内生物组织对入射超声的反应,以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实体肿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方法,把32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按体质量配对分为两组,每组16只,两组兔肝分别接受:①单纯HIFU治疗;②增强HIFU治疗,即先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白蛋白包裹的含全氟丙烷的气体微泡,全氟显),再接受HIFU治疗.两组治疗参数包括辐照时间、功率、频率、焦距相同.记录并比
【机 构】
:
51018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51018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51018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剂改变动物体内生物组织对入射超声的反应,以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实体肿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方法,把32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按体质量配对分为两组,每组16只,两组兔肝分别接受:①单纯HIFU治疗;②增强HIFU治疗,即先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白蛋白包裹的含全氟丙烷的气体微泡,全氟显),再接受HIFU治疗.两组治疗参数包括辐照时间、功率、频率、焦距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肝在辐照前与辐照后20 s、2 min、5 min靶区的超声灰度值改变并在术后2 h、第2 d、第3 d和第7 d各解剖4只兔,对比两组肝脏的焦域体积大小及显微镜下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单纯HIFU组辐照前后的超声灰度改变值分别为 20.2± 12.4(20 s), 16.8± 9.3(2 min)和 15.1± 11.9(5 min);增强HIFU治疗组为 63.9± 29.4(20 s), 60.0± 25.9(2 min), 59.3± 28.7(5 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肝的焦域体积分别为( 130.5± 200.2)mm3(单纯HIFU组)和( 1613.6± 2620.7)mm3(增强HIFU组,P< 0.05).两组在治疗当天光镜下靶区肝细胞即出现不可逆的变性坏死,1 d后出现明显的大片凝固性坏死,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结论超声造影剂可改变动物体内的声学环境,从而增强HIFU对兔肝的作用效应,可作为HIFU增效剂用于临床治疗实体肿瘤。
其他文献
孕妇,31岁.孕3产1,孕28周.在外院超声检查疑胎儿腹腔内寄生胎来我院进一步检查.超声检查显示:单胎臀位,胎头双顶径 7.2 cm,胎儿头颅、胸部、脊柱及四肢未见异常.胎儿腹围增大(28.5cm),于胎儿腹腔内(肝下偏前腹壁处)见大小 2.6 cm×2.5 cm×2.3 cm环状强回声,后方有声影,其内部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图1).胎儿左上腹部(胎胃左上方)见 5.0 cm×1.1 cm无回声
患者男,62岁。因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3个月就诊。查体:全腹平坦,未触及局限性包块,双肾区无叩击疼,双输屎管行径无压疼,膀胱区无隆起,外尿道口未见异常分泌物。使用ATI,HDI3500型超声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0~3.5MHz。超声检查:左肾大小11.7cm×4.9cm×5.2cm,轮廓规整,皮质部呈均质低回声,肾盂肾盏呈“花瓣样”分离。最大宽度2.1cm:
患者男,2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余年,进行性活动后胸闷、气短半年收入我院胸心外科.患者无外伤史或胸痛史.查体示:呼吸 20次/min,心率 80次/min.胸骨左缘Ⅲ、Ⅳ肋间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左室高电压,I、avL、V3 T波倒置,V5 T波低平.CT示:室间隔前上方有约 5.0 cm× 7.5 cm× 6.0 cm的囊性低密度区,其内密度同左室壁接近
患者男,30岁.因反复畏寒、高热40余天,经多家医院诊治无效而来我院就诊.1个月前曾有右颈部淋巴结肿大.查体:体温40.5℃,双侧腹股沟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肝、脾未触及,心率120次/min,律齐,左胸骨旁第4肋间可闻及响亮高调吹风样杂音。
经静脉注射Levovist(利声显)超声造影已广泛应用在腹部及心脏等器官,本研究将肝、脾超声造影余下的少量利声显尝试性应用在肿大的淋巴结,现总结如下。
孕妇1,27岁,孕20周.常规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4.0cm,股骨长2.0 cm,头颅光环完整,颅内结构、脊柱未见异常.头颈部见一囊性包块,约4.1 cm×4.0 cm×2.5 cm,边界清,内呈无回声,可见分隔,胎儿四肢呈"藕节状",皮肤增厚,胸腹轮廓明显缩小,无胎心胎动,羊水少.超声诊断:胎儿头颈部囊性淋巴管瘤并死胎(图1).引产尸解所见:胎儿男性,皮肤呈暗红色,水肿,头颅表面不平,颈部后方见
患者女,31岁.第2胎孕26周,第一次行孕期超声检查.孕妇取仰卧位,超声检查显示:妊娠子宫,耻骨上方测及胎头回声.胎儿颈前区见一约4.2 cm×2.7 cm略强的团块状回声,形如肺组织,边缘清晰,壁光滑完整。
1968年,Gramiak等[1]通过左心导管注入吲哚花青绿时偶然发现左心室内短暂的回声增强现象,自此,揭开了微气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微气泡造影已由早期的经心导管注射心室造影发展到经外周静脉注射,通过肺循环进行实质脏器的超声造影.表1列举了几种常用的超声造影剂及其分类[2,3]。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TEE)探测冠状窦血流频谱的变化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行OPCAB的患者,根据术后即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5%和<5%分为两组,对各组用TEE检测其术前、术后即刻冠状窦血流频谱.结果 LVEF提高≥5%组冠状窦血流速度峰值(PV)和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较术前有显著增加(P<0.01~0.05),LVEF提高<5%组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