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教育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要使教师的观念发生转变,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合作探究、民主和谐的理想场景,教师必须走专业发展之路。
纵观国内外的教改动态,“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风起云涌,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以考分高低为目标,规范化、模式化,缺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那依然不是理想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共同的看法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是转变学生的阅读习惯。传统的教学一般不注重学生的独立阅读,而是教师先读,然后再把教师认为重要的内容转述给学生。长期以往,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淡漠,教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已经成为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是我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最佳途径,那么,转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成了当务之急。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贵有疑”,这就说明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开始。美国教育家布鲁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第三,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学生的学习进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维的思考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第四,大胆放手,让学生勇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敢实践的学生会有创新精神。第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反思。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教也”,这里的反思不仅包括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提升,而且也为探究更新更高的文化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理想课堂的另一方面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第一,转变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本不再是纲,不再是本,而是教师、学生手中所拥有的一份资料,作为教师,首先应从不迷信教材开始,可以积极审视和评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和加工教材,使教材为我所用。第二,转变师生角色。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应多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方面下功夫,以便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积极。那么教师就应该从引领着退为帮助者,参与者。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自己观察;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得出,教师绝不越俎代庖。第三,教与学方式策略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应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这种转变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改进。通过这种转变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合作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第四,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中变师生的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还有教师的评价。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可能的目标去发展,避免因学生面对同一标准,而产生压抑、挫折甚至厌学的情绪,以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切实地在“以人为本”前提下,高瞻远瞩,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改革中提高自己。
那么,如何真正实现理想的课堂呢?
教师要使自己课堂中的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必须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准确定位自己,以学生所需为准,找到专业的自信,重塑自己,教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其次必须与时代的节拍相应和。开放的中国意味着兼收并蓄,我们不再只是教书者,我们还是学生成长的引领着,要与时代共舞,必须每天充实自己。而充实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当代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曾说:“读书,是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地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
第三走创新教学之路。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看,创新是灵魂,教学改革必须让这一灵魂永存于活课堂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我愿以自己的不懈努力与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一起追寻理想课堂之美。
纵观国内外的教改动态,“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风起云涌,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以考分高低为目标,规范化、模式化,缺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那依然不是理想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共同的看法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是转变学生的阅读习惯。传统的教学一般不注重学生的独立阅读,而是教师先读,然后再把教师认为重要的内容转述给学生。长期以往,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淡漠,教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已经成为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是我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最佳途径,那么,转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成了当务之急。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贵有疑”,这就说明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开始。美国教育家布鲁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第三,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学生的学习进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维的思考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第四,大胆放手,让学生勇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敢实践的学生会有创新精神。第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反思。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教也”,这里的反思不仅包括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提升,而且也为探究更新更高的文化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理想课堂的另一方面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第一,转变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本不再是纲,不再是本,而是教师、学生手中所拥有的一份资料,作为教师,首先应从不迷信教材开始,可以积极审视和评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和加工教材,使教材为我所用。第二,转变师生角色。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应多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方面下功夫,以便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积极。那么教师就应该从引领着退为帮助者,参与者。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自己观察;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得出,教师绝不越俎代庖。第三,教与学方式策略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应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这种转变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改进。通过这种转变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合作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第四,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中变师生的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还有教师的评价。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可能的目标去发展,避免因学生面对同一标准,而产生压抑、挫折甚至厌学的情绪,以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切实地在“以人为本”前提下,高瞻远瞩,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改革中提高自己。
那么,如何真正实现理想的课堂呢?
教师要使自己课堂中的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必须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准确定位自己,以学生所需为准,找到专业的自信,重塑自己,教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其次必须与时代的节拍相应和。开放的中国意味着兼收并蓄,我们不再只是教书者,我们还是学生成长的引领着,要与时代共舞,必须每天充实自己。而充实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当代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曾说:“读书,是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地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
第三走创新教学之路。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看,创新是灵魂,教学改革必须让这一灵魂永存于活课堂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我愿以自己的不懈努力与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一起追寻理想课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