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想课堂的一些思考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教育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要使教师的观念发生转变,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合作探究、民主和谐的理想场景,教师必须走专业发展之路。
  纵观国内外的教改动态,“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风起云涌,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以考分高低为目标,规范化、模式化,缺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那依然不是理想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共同的看法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是转变学生的阅读习惯。传统的教学一般不注重学生的独立阅读,而是教师先读,然后再把教师认为重要的内容转述给学生。长期以往,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淡漠,教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已经成为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是我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最佳途径,那么,转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成了当务之急。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贵有疑”,这就说明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开始。美国教育家布鲁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第三,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学生的学习进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维的思考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第四,大胆放手,让学生勇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敢实践的学生会有创新精神。第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反思。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教也”,这里的反思不仅包括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提升,而且也为探究更新更高的文化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理想课堂的另一方面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第一,转变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本不再是纲,不再是本,而是教师、学生手中所拥有的一份资料,作为教师,首先应从不迷信教材开始,可以积极审视和评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和加工教材,使教材为我所用。第二,转变师生角色。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应多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方面下功夫,以便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积极。那么教师就应该从引领着退为帮助者,参与者。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自己观察;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得出,教师绝不越俎代庖。第三,教与学方式策略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应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这种转变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改进。通过这种转变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合作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第四,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中变师生的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还有教师的评价。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可能的目标去发展,避免因学生面对同一标准,而产生压抑、挫折甚至厌学的情绪,以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切实地在“以人为本”前提下,高瞻远瞩,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改革中提高自己。
  那么,如何真正实现理想的课堂呢?
  教师要使自己课堂中的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必须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准确定位自己,以学生所需为准,找到专业的自信,重塑自己,教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其次必须与时代的节拍相应和。开放的中国意味着兼收并蓄,我们不再只是教书者,我们还是学生成长的引领着,要与时代共舞,必须每天充实自己。而充实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当代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曾说:“读书,是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地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
  第三走创新教学之路。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看,创新是灵魂,教学改革必须让这一灵魂永存于活课堂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我愿以自己的不懈努力与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一起追寻理想课堂之美。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本身复杂繁多的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还是以串讲为主,师生之间没有互动,优美的古文欣赏,变成枯燥的说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不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和掌握的程度。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串讲法,依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期刊
高考中,学生感到诗歌鉴赏题很难下手失分较多,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语言,平时对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所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教师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并把它贯穿于中学诗歌教学的始终。    一、督促学生多读多背  多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大量的长期的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理解语言深刻意蕴及体味语言内部张力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期刊
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好的能力和个性品质。  一、优化时间安排,创建学习型课堂  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
期刊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可以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创设一种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情景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一、精炼准确优美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情境创设的前提。  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
期刊
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以下就谈谈本人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发展学生发现和提出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告诉我们生疑质疑是创新之母。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
期刊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法律基础课教学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它能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景,把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极有益处
期刊
一、以新课改淡化“双基”是对“双基”的误解  课改中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不出有取消“双基”的意思。推行课改也必须继承“双基”的训练,中小学“听、说、读、写、思、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可因新课程教学而废弃,反而应该加强。新课改要求教师运用新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应该思考、研究、抓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精髓”知识,重方法、重自学、自悟、自我提高,让学生有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讲: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然,这种体验不能单一化为知识理解对历史现实的反观。而应该借助朗诵,借重生活体验,推开窗户、踏出门槛,以感受为基础,凭借想象,驰骋于自由空间,丰富我们的感知,升华我们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以此为目的。体验往往具有创造价值,体验是对文本的创造性再构造。教学便是以这种活动为中心。我
期刊
新课程改革目的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二是改变课本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三是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是改变课程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达到“不教”的目标呢?  总结学生在校学习的状态,大致有
期刊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是这样叙述的:“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总之,电路闭合是产生感应电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但是,在有电容器存在的不闭合电路中,如果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且变化不是均匀的,在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断增大时,便对电容器要进行不断的充电,就会形成给电容器充电的的电流,如图一所示。这个非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就是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