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改革开放初期“生态观”思想在中国正式确立,城市绿地建设强调生态系统平衡、注重城乡统筹布局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等.该时期前承苏联模式下对其绿地形式的效仿,后启1992年“园林城市”建设热潮,具有重要的历史转折意义.选取1978-1992年间相关论著、图档文献进行梳理,对该时期的城市绿地分类、定额指标计算方法、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多元绿化形式4大主要方面内容加以研究,总结在“生态观”思想的影响下,城市绿地发展与实践的特点、产生原因及不足,以期为当下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历史镜鉴.
【机 构】
: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430068;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初期“生态观”思想在中国正式确立,城市绿地建设强调生态系统平衡、注重城乡统筹布局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等.该时期前承苏联模式下对其绿地形式的效仿,后启1992年“园林城市”建设热潮,具有重要的历史转折意义.选取1978-1992年间相关论著、图档文献进行梳理,对该时期的城市绿地分类、定额指标计算方法、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多元绿化形式4大主要方面内容加以研究,总结在“生态观”思想的影响下,城市绿地发展与实践的特点、产生原因及不足,以期为当下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历史镜鉴.
其他文献
基于文献统计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使用软件CiteSpace对CNKI期刊数据库中公园城市相关的325篇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绘制文献来源、文献作者、发文机构、文献关键词的知识图谱,梳理研究现状.结合文献内容对目前公园城市相关研究进行归纳:(1)概念研究,侧重梳理公园城市概念基础及公园城市概念深化,公园城市概念需达成学术共识;(2)方法论研究,吸取经验结合实践,研究系统建设公园城市的方法,向科学性、客观性发展;(3)实践研究,将公园城市理念付诸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完善公园城市理念.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为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决定植物的生长发育,并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郑州国际旅游度假区作为河南文旅新名片、中原文旅新地标,绿地质量对整个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以郑州市国际旅游度假区道路绿地和苗圃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分析郑州市国际旅游度假区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各理化性质相关性及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差异性.结果表明:郑州市国际旅游度假区绿地土壤pH值较高,土壤EC值和有机质含量极低,有效磷和水解性氮较低,速效钾丰富,土壤质地相对较好,而土壤容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格局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空间优化途径.对于灾害频发、生态脆弱的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能够有效规避地质灾害,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四川省龙门山地区1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城镇扩张适宜性格局,并提出优化布局体系.结果表明:(1)识别生态源地26处,面积为5618.75 km2,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林地区域和东部自然保护区内;(2)提取生态廊道35条,识别生态节点30个,整体呈西部密
未来社区是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社区型绿道是高质量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升社区生态活力与人居健康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韧性景观中的“动态非平衡”概念可以指导应对城市生态系统内外部变化,构建社区型绿道网络系统,改善社区空间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结合浙江省未来社区顶层设计,以杭州九乔国际物联社区绿道工程为例,在整体把握社区型绿道系统韧性本质的基础上探索了提升社区空间整体社会生态服务功能韧性的设计策略,提出了基于“多层面—多区域—多尺度—多场景”动态非平衡理念的社区型韧性绿道建构框架,为实现社区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
黄山风景区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多种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野外调查和理化性能测定数据基础上,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对黄山风景区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估算,得出其总价值约为87.3亿元,年均单位价值为70.74万元/hm2.各项服务价值中,保育土壤、森林游憩和涵养水源为主导价值,保育土壤、森林游憩、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物质资源服务的贡献率依次降低.森林游憩服务中,游客增加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直接造成森林固碳服务价值多倍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定量评估该服务
城市土壤pH值普遍偏高,已成为限制城市绿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土壤酸碱缓冲性能是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预测和调控土壤pH值变化的定量依据.以城市搬迁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静置时间、土壤类型和有机、无机改良材料对土壤缓冲性能的影响.通过酸碱滴定法绘制酸碱性能缓冲曲线,使用线性方程拟合计算样品酸碱缓冲容量.结果表明:土壤震荡混匀后的静置时间会显著影响土壤缓冲容量;灰潮土缓冲容量大于红壤和黄棕壤;无机材料改良后,灰潮土缓冲容量显著提高;湿垃圾沼渣堆肥缓冲容量大于草炭和绿化废弃物堆肥.湿垃圾沼渣堆
随着上海市绿化建设的提升,园林废弃物产生数量也逐渐增加.开展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研究,降低其对城市市容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助力上海建设“无废城市”.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园林废弃物管理单位、处置单位及转化产品应用单位等角度为切入点,摸清上海市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分析现阶段园林废弃物产业发展的制约因子,提出推动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的建议及对策,为相关部门政策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是中小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基于生态教育理念与校园农场设计的结合进行探究,提出中小学生态教育应从生态智育、生态德育、生态实践三方面着手,提出相应的校园农场设计方法,并以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为例,规划设计生态型校园农场,为类似校园农场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江南园林蕴含社会文化、性别观念、等级秩序等复杂的社会系统,映射了不同时期女性角色与空间的变化.选取私家住宅园林、开放性私家园林、城市公园与别墅园林类型共6个近代江南园林作为研究对象,在建筑布局、空间特征、性别属性等定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空间句法对其连接值、整合度、协同度进行量化分析.厘清近代江南园林由性别尊卑向平等、由低效向高利用率空间转型的趋势,概述在女性角色由家内“闺秀”向社会“女公民”发展的过程中近代江南园林空间的转型特征.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老旧小区的升级更新诉求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之一.浙江省“十四五”时期将全面推行未来社区建设,聚焦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的“三化”融合.而如何在社区空间形态和建筑场景营造中实现“三化”融合,关乎未来社区建设的成败.在此背景下,选取杭州市西湖区五联西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设计”模式分析了该小区的既有景观特征以及现存问题.同时从建筑学角度,在“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层面开展面向未来社区建设的景观更新设计方法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为城市老旧小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