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8月,合同利用外资28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倍;挂牌以来累计新设内资企业逾2.6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近1万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经济转为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透过上海自贸区这个“窗口”,中外企业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以自贸区引领,先行先试的上海在经济新常态下展示出增速稳健提升、质效更优的新态势。而一系列源自自贸区的制度突破和创新举措,正“溢出”上海,辐射到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
让企业增强“获得感”
“得益于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和扩大开放政策,公司仅用半个月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大大超出预期。”2015年7月中旬成立的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斯榕说。
美安康是上海自贸区第一家执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外商独资认证公司。在自贸区成立前,美安康并不具备进入中国的资格,自贸区改革让这家企业实现了到中国创业的梦想。目前,美安康正在自贸区金桥片区建设1200平方米的实验室,未来可降低中国企业的出口认证成本。
从负面清单到商事登记改革,从通关便利化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到人民币跨境借款……自贸区的一系列改革,让成千上万家像美安康那样的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利用自贸账户开展境外融资,就是颇受企业欢迎的一项改革。根据2015年2月公布的改革细则,借助自贸账户体系,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资金,融资规模从自有资本的一倍扩大到二倍,融资币种从本币扩展到外币。
“自贸账户的开设消除了企业与离岸利率、汇率市场之间的壁垒。利用自贸账户贷款的成本,比普通贷款至少降低10%-20%。2015年8月底刚获准开展业务,我们就和中建八局签署了首笔授信协议。”华侨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行长胡海说。
获得感的增强,直接吸引了更多中外企业纷至沓来。欧洲最大的独立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资产管理规模达4900亿美元的安本资产管理集团过去只在中国设立代表处。2015年6月,在参加上海自贸区负责人赴英推介活动后,安本果断决定将代表处升级为全资子公司。
3个月后,安本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顺利拿到营业执照。“浦东新区和自贸区的工作高效让人惊讶,也更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安本大中华区负责人柏吉思说。
“试验田”也是“高产田”
从初设时的28.78平方公里到2015年扩区后的120.72平方公里,上海自贸区生产总值现已占到浦东新区的2/3以上。自贸区释放的制度红利,让区域经济在面临国内外复杂多变经济形势时,有了更多的“抗压性”。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浦东新区经济增速达到9.2%。
不止是改革的“试验田”,更是发展的“高产田”。随着自贸区改革的深化,高端服务业率先实现加速发展、传统制造业逐步转向创新驱动的态势愈发明显。
位于张江高科技片区的卡南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全球首创眼科用药。公司负责人唐明表示,得益于自贸区的监管创新,卡南吉采用“风投+知识产权+研发外包”的轻资产模式,整个公司只有不到10个人。
融资租赁又是上海自贸区发展迅猛的另一项新兴金融业态。2015年前4月,上海新设立的423家外资融资租赁公司,90%以上注册在自贸区。融资租赁企业开展的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租赁,切实服务了实体经济发展。
记者走访发现,在自贸区引领下,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功能持续提升。2015年上半年上海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0%,预计上海将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三产比重65%的目标。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2015年4月扩区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经济运行呈现高位平稳、功能提升、优势明显的特点,充分体现开放促改革的良好成效。下一步,自贸区将围绕优化企业服务、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自贸区理念改造浦东地方一级政府,努力建设最透明、最高效的政府。
构建开放经济新体制
上海自贸区的良好发展态势,充分证明了两年前中央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在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道路上,自贸区的探索将描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发展制造业向发展服务业转变。从挂牌之日起,上海自贸区就将扩大服务业开放列为中心工作。自贸区出台的54条扩大开放措施中,涉及服务业的就有37条,累计落户的项目达1037个。在再保险经纪、独资医院、电信呼叫中心等领域,不少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单向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在开放方向上,最初的经济特区基本是单向开放,扩大出口。今天的上海自贸区是全方位开放,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成为发展亮点,这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形成了有力呼应。
统计显示,由于在对外投资上率先开展备案制试点,截至 2015年8月上海自贸区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444个,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36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是发达经济体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主要手段之一,跟资本一起输出的是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
——从“接轨国际惯例”向“参与规则制定”转变。上海自贸区挂牌的背景,是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加速重构。通过制定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在外资准入领域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说,凭借自贸区这样的开放经济最前沿、新高地,中国要争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主导权,从单纯的“接轨国际惯例”转向“推动规则演化”,以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平等互利。
路透社的报道说,正在加速建设的上海等自贸区,无疑充当着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为中国经济转轨换道争取时间。还有外媒评价称:“上海自贸区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只是个贸易区……随着有益经验被推广至其他自贸区,将最终引发中国经济的再一次巨变。”
上海市市长杨雄说,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继续保持“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精气神,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成果。
以自贸区引领,先行先试的上海在经济新常态下展示出增速稳健提升、质效更优的新态势。而一系列源自自贸区的制度突破和创新举措,正“溢出”上海,辐射到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
让企业增强“获得感”
“得益于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和扩大开放政策,公司仅用半个月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大大超出预期。”2015年7月中旬成立的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斯榕说。
美安康是上海自贸区第一家执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外商独资认证公司。在自贸区成立前,美安康并不具备进入中国的资格,自贸区改革让这家企业实现了到中国创业的梦想。目前,美安康正在自贸区金桥片区建设1200平方米的实验室,未来可降低中国企业的出口认证成本。
从负面清单到商事登记改革,从通关便利化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到人民币跨境借款……自贸区的一系列改革,让成千上万家像美安康那样的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利用自贸账户开展境外融资,就是颇受企业欢迎的一项改革。根据2015年2月公布的改革细则,借助自贸账户体系,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资金,融资规模从自有资本的一倍扩大到二倍,融资币种从本币扩展到外币。
“自贸账户的开设消除了企业与离岸利率、汇率市场之间的壁垒。利用自贸账户贷款的成本,比普通贷款至少降低10%-20%。2015年8月底刚获准开展业务,我们就和中建八局签署了首笔授信协议。”华侨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行长胡海说。
获得感的增强,直接吸引了更多中外企业纷至沓来。欧洲最大的独立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资产管理规模达4900亿美元的安本资产管理集团过去只在中国设立代表处。2015年6月,在参加上海自贸区负责人赴英推介活动后,安本果断决定将代表处升级为全资子公司。
3个月后,安本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顺利拿到营业执照。“浦东新区和自贸区的工作高效让人惊讶,也更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安本大中华区负责人柏吉思说。
“试验田”也是“高产田”
从初设时的28.78平方公里到2015年扩区后的120.72平方公里,上海自贸区生产总值现已占到浦东新区的2/3以上。自贸区释放的制度红利,让区域经济在面临国内外复杂多变经济形势时,有了更多的“抗压性”。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浦东新区经济增速达到9.2%。
不止是改革的“试验田”,更是发展的“高产田”。随着自贸区改革的深化,高端服务业率先实现加速发展、传统制造业逐步转向创新驱动的态势愈发明显。
位于张江高科技片区的卡南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全球首创眼科用药。公司负责人唐明表示,得益于自贸区的监管创新,卡南吉采用“风投+知识产权+研发外包”的轻资产模式,整个公司只有不到10个人。
融资租赁又是上海自贸区发展迅猛的另一项新兴金融业态。2015年前4月,上海新设立的423家外资融资租赁公司,90%以上注册在自贸区。融资租赁企业开展的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租赁,切实服务了实体经济发展。
记者走访发现,在自贸区引领下,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功能持续提升。2015年上半年上海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0%,预计上海将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三产比重65%的目标。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2015年4月扩区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经济运行呈现高位平稳、功能提升、优势明显的特点,充分体现开放促改革的良好成效。下一步,自贸区将围绕优化企业服务、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自贸区理念改造浦东地方一级政府,努力建设最透明、最高效的政府。
构建开放经济新体制
上海自贸区的良好发展态势,充分证明了两年前中央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在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道路上,自贸区的探索将描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发展制造业向发展服务业转变。从挂牌之日起,上海自贸区就将扩大服务业开放列为中心工作。自贸区出台的54条扩大开放措施中,涉及服务业的就有37条,累计落户的项目达1037个。在再保险经纪、独资医院、电信呼叫中心等领域,不少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单向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在开放方向上,最初的经济特区基本是单向开放,扩大出口。今天的上海自贸区是全方位开放,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成为发展亮点,这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形成了有力呼应。
统计显示,由于在对外投资上率先开展备案制试点,截至 2015年8月上海自贸区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444个,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36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是发达经济体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主要手段之一,跟资本一起输出的是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
——从“接轨国际惯例”向“参与规则制定”转变。上海自贸区挂牌的背景,是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加速重构。通过制定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在外资准入领域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说,凭借自贸区这样的开放经济最前沿、新高地,中国要争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主导权,从单纯的“接轨国际惯例”转向“推动规则演化”,以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平等互利。
路透社的报道说,正在加速建设的上海等自贸区,无疑充当着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为中国经济转轨换道争取时间。还有外媒评价称:“上海自贸区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只是个贸易区……随着有益经验被推广至其他自贸区,将最终引发中国经济的再一次巨变。”
上海市市长杨雄说,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继续保持“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精气神,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