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黄酮的研究及综合利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um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84.2;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54-01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为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地区,该属植物全世界有430多种,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有害杂草。1984年在深圳银湖发现后,陆续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遍布香港、深圳、东莞和内伶仃岛等地。
  1.薇甘菊化学成分研究
  国外曾对薇甘菊的精油进行了分析,在整株薇甘菊中可以分离到27种萜类物质,其中二萜类和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占18.2%。有学者从薇甘菊中分离到两种倍半萜烯内酯、薇甘菊内酯和二氢藤薇甘菊内酯具有抗金色链球菌和略白链球菌2种细菌活性的作用。张茂新等用GC?鄄MS分析了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了22个化合物,单萜和倍半萜及其醇和酮的衍生物是其主要成分,并研究了薇甘菊挥发油对昆虫的生物活性。邵华等用GC?鄄MS技术对深圳产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了42个化合物。冯惠玲等用GC?鄄MS的方法对深圳产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分析,共鉴定了51个化合物。魏小义等从薇甘菊中分离鉴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和2个多酚类化合物。黄红娟等从薇甘菊中分离鉴定了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
  2.黄酮化合物研究概况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称黄酮体、黄碱素,是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天然有机化合物,是在植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物质,几乎每种植物体内都有,它们存在与多种植物的叶、皮、根和果实中,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成苷,一部分以苷元形式存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近30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1952年以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指以2?鄄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的一系列化合物,也即以C6?鄄C3?鄄C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因颜色大多为黄色或淡黄色,故被称之为黄酮。
  第一个黄酮类化合物白杨素于1814年发现,自此之后,黄酮类化合物的发现数逐年迅速增长,截至2000年,已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超过8000个。黄酮化合物包括2类,分别为人工合成类和植物提取类。与人工的黄酮化合物相比,植物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活性强,毒性小的特点。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轻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3.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目前的研究发现,黄酮类物质可以发挥较强的抗氧化效果,还具有抗肿瘤,降血压,调节血脂的活性,这些特性,对于预防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抵御衰老,具有重要研究潜力和价值。
  两千年前,《神农本草》就将槐花列为心脑血管疾病药物,这是人类对于黄酮应用最早的记载。1929年,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槐花的药用价值在于是其中含有的芦丁成分,这种化合物可以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变脆。随后的研究又发现了一系列具有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金丝桃苷、牡荆素、葛根素具有扩张血管的活性;柠檬素、水蓼素、石吊蓝素柚皮苷可以改善血管通透性;大豆素和葛根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等。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目前已经发现的黄酮有8000多种,它们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等。另外,有很多植物源的黄酮类物质被发现具有降血压,调节血脂的作用。韩淑英等发现,从荞麦种子中提取的出的总黄酮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FBG)的含量,减轻肝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可使糖尿病小鼠FBG降低,改善糖耐量。李海贵等发现从山楂中提取出的金丝桃苷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TCH有显著降低作用,升高了HDL/TCH比值,说明金丝桃苷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调节血脂,金丝桃苷还具有提高小鼠血清中SOD酶活性作用,SOD酶活性与自由基氧化关系密切,该结果显示,金丝桃苷通过降低超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保护血管内皮。顾军等发现,来自山楂核的黄酮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G水平。祁学忠等发现,从植物苦荞提取出的黄酮,灌胃高脂血症大鼠1-2周,不但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还可降低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戴伟等发现,银杏中获得的黄酮,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还能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和肝脏胆固醇含量,这些结果显示,显示出黄酮有良好的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含量,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研究证实,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作用主要通过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达到抗癌、防癌作用。另外,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由基碎灭剂和抗氧化剂,能有效阻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破坏,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
  除以上功能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防晒、祛斑;镇咳、祛痰、预防哮喘;在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癌、治疗肝纤维化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治疗胃病、腹痛、痢疾、便血,利尿、明目、解痉、强心等功效。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薇甘菊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但是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对于薇甘菊的研究多集中在防除等方面,对其活性物质分离提取及其功能研究很少,薇甘菊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仍然是空白。与银杏等富含黄酮的植物相比,薇甘菊黄酮含量虽不算太高,但却具有生长快速、繁殖迅速、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具有一定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潜力。相关的研究将为薇甘菊的开发利用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洋,韦小英.柚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和抗氧化性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6):9-12
  [2]高金燕,曾小花,王毅辉,等.从芹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的初步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3:19-21
  [3]杨祖荣.超声技术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3):29-31
  [4]戚本玲,成蓓,吴剑平.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3):156-157
其他文献
二氧化钛(Ti02)因其廉价易得、无毒、光稳定、催化活性高、能级结构适当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环境、能源等领域。目前,定向单晶Ti02纳米棒(TNR)阵列由于其高度有序、长
新疆在我国是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一个省,自然风景优美,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具特点,吸引了大批作曲家的眼球,以民族音乐元素为特点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钢琴作品。现如今了解到的最早的新疆音乐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大概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由冼星海先生以哈萨克民族音乐素材为特点,所创作的《哈萨克舞曲》三首。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作曲技法的日趋成熟,提倡创作本民族的音乐风格作品,在创作技法上从模仿西方作曲技法,发展
目的:针对MME2002型高频数字X线机设计了一个基于PC的X线机控制台。方法:制作实验电路,对实际电路进行模拟,实现微计算机与单片机的通讯;采用Visual Basic 6.0编写软件,以MSComm控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