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标准问题研究新学说与我们的观点再阐述

来源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以来,学术界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质疑引发的争论至今仍然在继续。总结12年的争议,形成了下面一些学说:社会适应学说;自我调整学说;适应发展学说;生活适应学说;双维结构学说;发展性标准学说;自我实现学说;敬业乐群学说;不确定性学说;生理社会心理三层次学说;全面性层次性社会适应学说;"二维适应论"学说;心理健康平衡学说;社会性学说;前提功能二维评价学说;十条标准学说;动态平衡学说;实践矛盾学说等。我们坚持自己提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分别制定标准编制量表的理论构想,并坚持分卫生学、教育学
其他文献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长期以来老人的养老主要依靠子女来解决,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规模的日趋小型化,老人的长期照顾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
【正】严格说来,费孝通先生这一本新译为中文的著作应取名为《中国乡绅与城乡问题》。费先生研究中国乡绅问题也并不仅仅是出于知识社会学的兴趣,而是力图以中国乡绅为出发点
<正>《自杀论》发表于1897年,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Durkheim,1858~1917)早期最负盛名的著作。
期刊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就业大军中,下岗失业人员是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就业群体,他们一般年龄偏大、技能单一。解决他们再就业的主渠道是服务业,但是,服务业也是分层次、有区别的,对劳动
<正> China is among the earliest countries to draft its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Shortly after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
最近,笔者在乡村发现,有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仍过着孤苦伶仃的日子,有的老人把儿女拉扯成人,儿女成家立业后,却不赡养老人,以致老人流浪街头,靠乞讨过活。这种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应当
近年来,特别是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出台后,国家以及地方都强调要把充分开发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作为一个重点,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努力搭建好社区服务业平台。但
【正】考亭书院背负青山,三面环水,景色清幽。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朱熹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后更名"沧州精舍"(考亭书院)。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一些低收入的人群基本处于缺乏保障的生活状态。由于这部分群体年龄偏大、劳动技能不高,致使很多家庭只能靠做临时工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来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问题涌现。党中央高瞻远瞩。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强调在抓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抓好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