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将其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升华,能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增强思政教育工作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拓展训练 创新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18-02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既给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更带来了考验和挑战。面对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挑战权威与传统的年轻大学生,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了解大学生的所想所需,既要发扬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更要创新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载体,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个性特点,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结合,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升华,能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通过调查以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成才意识,希望施展才干,做出一番成绩。然而,他们在思想认知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理想淡漠、功利思想严重、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调节能力差等。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呈现出“四强四弱”的特点,即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独立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实是教育学生“成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课题组对学校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的近500名学生进行了题为《××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调查问卷》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题(可多选)”一题中,56.67%的学生认为与学生思想需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54.83%的学生认为内容缺乏创新;55.85%的学生认为教育过程形式主义;57.70%的学生认为理论空洞抽象,没有或很少与实践相结合。52.36%的学生认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因素主要是内容是否丰富和形式是否多样。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要使学生对相关教育内容加以掌握、理解并不断内化,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更多地解决的是“知”的问题,对“情、意、行”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素质拓展训练的定义、特点及其与教育理论的契合
1.何为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又称为拓展训练或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起源于二战时的英国。Outward bound字面意思是“出海的船”,被延伸解释为当暴风雨来临时,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惊涛骇浪的大海,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当时哈恩等人创办了“Outward bound”学校,专门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技巧,锻炼他们的身体和意志。二战结束后,这种培训方式得以保留并推广,培训内容不仅仅是体能和生存训练,还延伸到管理能力、人格、心理等方面,培训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工人、学生等多类群体。
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项全新的体验式培训方式,它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受训学员参训(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彼此分享、总结这一系列过程,最终实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2.素质拓展训练的特点
(1)体验感悟。体验与感悟是素质拓展训练最核心的特点。它是体验式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以体验式学习方法为主,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模拟现实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困境,让受训者充分体验,并通过自身与团队的努力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2)趣味横生。素质拓展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室内室外,高空场地,不拘一格。每一个训练项目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与趣味性,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广大受训者喜闻乐见,参与性强。往往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身心受到启发,意志得到锻炼,教育内容真正进入了心灵。
(3)内容丰富。素质拓展训练内容十分丰富,项目种类繁多,并可根据需求不断开发。既有针对个人的挑战项目,也有团队一起参与的合作项目。针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受训者,可以开展不同的训练项目,如受挫能力差、缺乏团队意识、心理调节能力弱等问题,都可运用不同的项目展开训练。
(4)多维互动。素质拓展训练倡导团队合作与学习,它常常以全体受训者的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因此,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将产生教练与受训者、受训者之间、小组之间等多维互动的关系,每个人的行为都能自主地影响他人、影响团队,而团队的动力又将为每个人带来积极促进的影响。
(5)开放自主。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说教”方式不同,素质拓展训练给予受训者充分的自主空间。在完成一个项目后,教练及时组织和引导受训者分享感受与体会,在这种开放的情境下,大家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
3.素质拓展训练与教育理论的契合
(1)与孔子教育思想。孔子指出教学过程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学、思、习、行。第一次明确地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纳入教学过程。他还指出要重视学习兴趣,要进行启发式引导,要因材施教,这些理念都与素质拓展训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2)与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经上》中提出: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一种是亲知,即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第二种是闻知,就是通过别人传授得来的知识;第三种是说知,即推论得来的知识。而三种知识来源中,“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是闻知与说知的基础。而通过参与项目亲身体验感悟最终达到目标正是素质拓展训练的精髓所在。
(3)与杜威“做中学”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通过直接的、实际的操作,才能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与素质拓展训练的“体验式教育”有较强的相关性。
四、素质拓展训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可行性分析
1.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决定了传统的说教或灌输的方式已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多大的效果。利用素质拓展训练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独立性强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强,他们不再满足于从他处被动接受认知,而更多地倾向于通过自己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最终得出自己的判断。正面的说教式的方式往往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很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而素质拓展训练就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参加各种活动项目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感受,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并从中领悟出正确的道理。
2.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强的特点
由于家庭条件、个人经历、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当代大学生个性千差万别。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因为过多地强调大道理而流于形式,显得空泛,理想色彩过重,千篇一律,使学生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不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操作。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就是根据受训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量身订做。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自然活动中会有不同的体验,大家互相交流讨论,思想进行碰撞,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3.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开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仔细观察深入洞悉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用他们容易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探索出一种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思想教育深意又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新途径。素质拓展训练将原来的教师单向传授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有趣而吸引人,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得提高,真正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拓展训练对参加者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没有太高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4.能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要解决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素质拓展训练能把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调动主观能动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通过各种有趣、生动、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走进学生心灵;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感悟,使学生已有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表现。素质拓展训练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穿针引线、通汇贯通的作用。
(1)内化道德认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会了受训者许多道德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却并不一定转化成为受训者自身的素养。而拓展训练过程将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将受训者已有的知识与实际情境衔接、贯通,帮助其完成知识的内化,使受训者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内涵,原有的道德知识成为自身坚固的素养。
(2)升华道德情感。情感是一种内在体验,道德情感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传递。素质拓展训练通过模拟情境,创设难以割舍和忘怀的生活情结,使道德教育与受训者发生实际的情感关联。在此意义上,素质拓展训练的体验过程中道德情感得以升华。
(3)增强道德意志。道德意志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动机战胜不道德动机;另一方面是排出内外障碍,坚决执行道德动机发出的行为。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受训者学会克制自我、战胜自我,最终超越自我,增强道德意志。
(4)明确道德选择。生活中有许多诱惑,素质拓展训练过程就是受训者整合内心感受、价值判断和意义体悟之后与他人和群体之间进行互动交往并作出道德选择的过程。
5.具备开展的客观条件
(1)场地、师资好。高校在场地、师资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有利资源。素质拓展训练大部分项目对训练场地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大都设在一般的空地上或是操场上即可,还有的在室内就可以进行。即使是需要借助器材,大都可以就地取材,在操作方面也并不复杂,老师们(尤其是政治老师和体育老师)只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后都能胜任培训工作,具备成为出色的培训师的潜质。
(2)安全系数大。根据美国专业体验培训机构Project Adventure在对15年里受训学员的受伤次数所得的统计数据表明,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培训每百万小时活动的受伤数为3.67次,远小于参与篮球和足球运动时每百万小时活动的2650次和4500次受伤数。而且有很多体驗项目都可以在室内进行,仅需要借助几张纸、几只笔等就可以完成,相当安全。
(3)时间、方式灵活。素质拓展训练的各个项目所需时间不尽相同,长则几小时,短则几分钟乃至几秒钟,时间相当灵活。因此,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性地开展训练项目,方式多样不受局限,有利于把思想教育融会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刘大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新拓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2 陈德静.以拓展训练为载体的高校体验式德育探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3 朱景林、钱琼、操维琦.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 刘大伟.高校拓展训练的德育功能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拓展训练 创新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18-02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既给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更带来了考验和挑战。面对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挑战权威与传统的年轻大学生,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了解大学生的所想所需,既要发扬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更要创新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载体,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个性特点,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结合,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升华,能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通过调查以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成才意识,希望施展才干,做出一番成绩。然而,他们在思想认知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理想淡漠、功利思想严重、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调节能力差等。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呈现出“四强四弱”的特点,即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独立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实是教育学生“成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课题组对学校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的近500名学生进行了题为《××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调查问卷》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题(可多选)”一题中,56.67%的学生认为与学生思想需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54.83%的学生认为内容缺乏创新;55.85%的学生认为教育过程形式主义;57.70%的学生认为理论空洞抽象,没有或很少与实践相结合。52.36%的学生认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因素主要是内容是否丰富和形式是否多样。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要使学生对相关教育内容加以掌握、理解并不断内化,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更多地解决的是“知”的问题,对“情、意、行”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素质拓展训练的定义、特点及其与教育理论的契合
1.何为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又称为拓展训练或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起源于二战时的英国。Outward bound字面意思是“出海的船”,被延伸解释为当暴风雨来临时,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惊涛骇浪的大海,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当时哈恩等人创办了“Outward bound”学校,专门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技巧,锻炼他们的身体和意志。二战结束后,这种培训方式得以保留并推广,培训内容不仅仅是体能和生存训练,还延伸到管理能力、人格、心理等方面,培训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工人、学生等多类群体。
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项全新的体验式培训方式,它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受训学员参训(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彼此分享、总结这一系列过程,最终实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2.素质拓展训练的特点
(1)体验感悟。体验与感悟是素质拓展训练最核心的特点。它是体验式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以体验式学习方法为主,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模拟现实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困境,让受训者充分体验,并通过自身与团队的努力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2)趣味横生。素质拓展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室内室外,高空场地,不拘一格。每一个训练项目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与趣味性,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广大受训者喜闻乐见,参与性强。往往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身心受到启发,意志得到锻炼,教育内容真正进入了心灵。
(3)内容丰富。素质拓展训练内容十分丰富,项目种类繁多,并可根据需求不断开发。既有针对个人的挑战项目,也有团队一起参与的合作项目。针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受训者,可以开展不同的训练项目,如受挫能力差、缺乏团队意识、心理调节能力弱等问题,都可运用不同的项目展开训练。
(4)多维互动。素质拓展训练倡导团队合作与学习,它常常以全体受训者的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因此,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将产生教练与受训者、受训者之间、小组之间等多维互动的关系,每个人的行为都能自主地影响他人、影响团队,而团队的动力又将为每个人带来积极促进的影响。
(5)开放自主。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说教”方式不同,素质拓展训练给予受训者充分的自主空间。在完成一个项目后,教练及时组织和引导受训者分享感受与体会,在这种开放的情境下,大家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
3.素质拓展训练与教育理论的契合
(1)与孔子教育思想。孔子指出教学过程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学、思、习、行。第一次明确地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纳入教学过程。他还指出要重视学习兴趣,要进行启发式引导,要因材施教,这些理念都与素质拓展训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2)与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经上》中提出: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一种是亲知,即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第二种是闻知,就是通过别人传授得来的知识;第三种是说知,即推论得来的知识。而三种知识来源中,“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是闻知与说知的基础。而通过参与项目亲身体验感悟最终达到目标正是素质拓展训练的精髓所在。
(3)与杜威“做中学”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通过直接的、实际的操作,才能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与素质拓展训练的“体验式教育”有较强的相关性。
四、素质拓展训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可行性分析
1.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决定了传统的说教或灌输的方式已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多大的效果。利用素质拓展训练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独立性强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强,他们不再满足于从他处被动接受认知,而更多地倾向于通过自己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最终得出自己的判断。正面的说教式的方式往往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很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而素质拓展训练就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参加各种活动项目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感受,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并从中领悟出正确的道理。
2.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强的特点
由于家庭条件、个人经历、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当代大学生个性千差万别。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因为过多地强调大道理而流于形式,显得空泛,理想色彩过重,千篇一律,使学生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不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操作。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就是根据受训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量身订做。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自然活动中会有不同的体验,大家互相交流讨论,思想进行碰撞,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3.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开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仔细观察深入洞悉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用他们容易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探索出一种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思想教育深意又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新途径。素质拓展训练将原来的教师单向传授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有趣而吸引人,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得提高,真正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拓展训练对参加者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没有太高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4.能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要解决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素质拓展训练能把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调动主观能动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通过各种有趣、生动、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走进学生心灵;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感悟,使学生已有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表现。素质拓展训练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穿针引线、通汇贯通的作用。
(1)内化道德认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会了受训者许多道德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却并不一定转化成为受训者自身的素养。而拓展训练过程将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将受训者已有的知识与实际情境衔接、贯通,帮助其完成知识的内化,使受训者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内涵,原有的道德知识成为自身坚固的素养。
(2)升华道德情感。情感是一种内在体验,道德情感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传递。素质拓展训练通过模拟情境,创设难以割舍和忘怀的生活情结,使道德教育与受训者发生实际的情感关联。在此意义上,素质拓展训练的体验过程中道德情感得以升华。
(3)增强道德意志。道德意志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动机战胜不道德动机;另一方面是排出内外障碍,坚决执行道德动机发出的行为。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受训者学会克制自我、战胜自我,最终超越自我,增强道德意志。
(4)明确道德选择。生活中有许多诱惑,素质拓展训练过程就是受训者整合内心感受、价值判断和意义体悟之后与他人和群体之间进行互动交往并作出道德选择的过程。
5.具备开展的客观条件
(1)场地、师资好。高校在场地、师资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有利资源。素质拓展训练大部分项目对训练场地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大都设在一般的空地上或是操场上即可,还有的在室内就可以进行。即使是需要借助器材,大都可以就地取材,在操作方面也并不复杂,老师们(尤其是政治老师和体育老师)只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后都能胜任培训工作,具备成为出色的培训师的潜质。
(2)安全系数大。根据美国专业体验培训机构Project Adventure在对15年里受训学员的受伤次数所得的统计数据表明,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培训每百万小时活动的受伤数为3.67次,远小于参与篮球和足球运动时每百万小时活动的2650次和4500次受伤数。而且有很多体驗项目都可以在室内进行,仅需要借助几张纸、几只笔等就可以完成,相当安全。
(3)时间、方式灵活。素质拓展训练的各个项目所需时间不尽相同,长则几小时,短则几分钟乃至几秒钟,时间相当灵活。因此,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性地开展训练项目,方式多样不受局限,有利于把思想教育融会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刘大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新拓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2 陈德静.以拓展训练为载体的高校体验式德育探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3 朱景林、钱琼、操维琦.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 刘大伟.高校拓展训练的德育功能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