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民族地区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是,作为一所偏远山区的民族高中学校,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尤其是数学学科体现得尤为明显。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分析目前民族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新课标;民族高中;数学教学;困惑问题;方法对策
地处桂西北边陲的河池市,境内聚居着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等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17.71万人,占总人口的83.67%,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而我校就是一所地处桂西北边陲的民族高中,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村,可以说就是一所农村高中。
民族地区的生存环境较恶劣,劳动强度比较大,学生很小就开始与父母一起干农活,很是辛苦劳累,在整天的强劳动下,很少进行大脑思考和新知识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大脑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开发。近几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已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族地区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绝大部分数学教师所认同、接受,并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实施。但是,由于民族地区高中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复杂性,尽管理念的“种子”是种下了,可是如何用好的方法让它“开花结果”,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做为一名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认清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下出现的一些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不相符的现状,并且进行反思,采取一定对策,才能让新课改扎根于课堂,真正落到实处且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一、目前民族高中学校数学教学的困惑
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较差,数学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数学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的质量。
另外,由于民族高中招生的生源较差,加之扩容,学生的数学素质差异很大,数学基础极差,虽然教师和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观念意识不强、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新课改以后在教材编写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许多教师对新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教学方式出现两级分化,经常改变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难适从,同时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借鉴,部分教师还是老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照本宣读,缺乏新意,不能结合新教材的创新理念,使得课堂教学缺乏生气;部分教师在教学的方式上,不会灵活变通,不会利用新教材中的情景教学模式,一部分的教师虽然敢于尝试,但不善于分析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还是达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2.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还只停留在只会照本宣科,充当了“知识传声筒”的角色,很少有教师认为他们应该要从事教育研究,并且用研究的成果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在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这样势必造成民族地区中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总是用统一的模式来教育学生,排斥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习惯于课堂的“满堂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看出,民族地区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3.激励机制制约着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
目前民族高中学校都实行绩效工资,但是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反应出绩效,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上,这样就激发不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上课就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根本没有真正的投入,老师没有教学的激情,学生哪来学习的兴趣,这样何来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另外,民族高中学校和教研部分只认定数学有效分,不认可增长幅度,对教师的考评不公平。
(二)学生方面。
1.生源不足,学生底子薄,加大课改难度。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通闭塞、信息落后、传统观念制约中成长起来民族地区孩子如何跟得上为城市孩子量身定做的新教材的步伐,在教学中,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最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综合实践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形同虚设,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使开展了合作学习,原来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更也无所适从。目前,民族地区中学生源普遍较差,是制约中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加大了新课改的难度。
2.学习目的欠明确,没有系统学习的习惯。
目前民族高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的不认真听课,课后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甚至不做作业,练习、作业中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老师在课堂中反复的更正与讲评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旦到了考试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不复习,考好、考坏一个样。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差,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具有知识面窄、反应能力慢等特点.上课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靠简单的模拟、识记,导致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3.高一新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加之高一教材第一章进入抽象的集合与简易逻辑,然后再是抽象的函数,搞得学生进入高中学数学就不适应。觉得学数学太难。外加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处理不好从初中到高中阶段的衔接问题,只知照本宣科,不能深入浅出,不知先慢后快。
另外,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落差太大,衔接不好,加之高中数学教材章节之间的过渡性差,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三)民族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困惑的原因分析。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热风劲吹,这促使全国各地高级中学特别是办学条件比较好的省重点中学也纷纷“招兵买马”,导致招生人数陡增。这无疑给高中教育的发展赢得了新的扩招机遇,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就使得不同高中学校生源质量差异愈加明显。由于各高中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校品牌、经费来源等教育资源的不同,各地区把高中分为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公办高中、民办高中等。每年高中招生时,按学校类别划分招生批次,根据中考成绩和学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批次录取。这就势必造成重点与非重点,公办与民办之间的生源大战,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因而每年必有一批在招生中处于劣势的高中,尤其是民族高中高中,新招的学生都是被多次筛选剩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大部分组织纪律性、行为习惯表现也较差,因而产生了生源基础或生源质量较差的学校。我校正是这样一所生源基础较差的民族高中。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教学资金无法满足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学设备也就跟不上,这是导致我国民族地区数学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在传统的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于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族地区数学教学质量较低的另一主要原因。
二、提高民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民族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走出去,迎进来”的办法加强校际间的联系,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多方筹措培训经费,依托专业教师培训机构,为民族地区教师提供带薪脱产培训。
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良好的数学专业基本功,即对现代数学知识与方法、课程内容及其现代数学背景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石较高的教学能力。
(三)加强“校本教研”的培训和研究。
民族学校要吸引外来人才比较困难,所以提高本校教师的素质的有效办法是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校本教研”要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实现校校通工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实现网络教学及网上办公,满足民族学校师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由于民族高中的学生基础差异大,因而“校本教研”应引导教师树立“分层教学”的思想,要把分层教学思想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寻找“分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分层备课,分层作业,分类指导练习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为此,在“校本教研”中,要研究如何组建互助学习小组,怎样去利用“从众效应”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感觉到自己在一天天地在超越自己。
民族地区中学要通过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创设教师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民族中学教师要积极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探索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途径,与课改同成长。
(四)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高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爱学生,让他们对老师有亲切感。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定理、难懂的数学符号常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妨碍了他们对知识的汲取。是在课堂上,如果师生间情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不仅给学生精深的数学知识、娴熟的演算技能,高超的解题方法,还给与学生更多的理解、信任、关爱。对学生不是冷嘲热讽、极尽挖苦,而是不断的用语言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喜悦。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数学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2.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刻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善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讲述有关的故事,如:华罗庚与“黄金分割”,陈景润“皇冠”摘宝,钟爱科学的牛顿,轮椅上的“黑洞理论”,“海湾战争与数学”等故事。让故事滋润孩子的心灵,让兴趣之火点燃。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4.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给学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实践性。所以数学一旦“回到”人们熟悉的生活中,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引入数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3)巧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1.要培养课前阅读教材的习惯。
大部分学生不习惯阅读教材,只是按老师的要求看教材,完成作业,对自己阅读教材总是深入不进去,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看不懂例题的解题过程等,一些学生对“读”这个字眼理解不够,对于教材不但要读,而且要细读、要精读、要逐字逐反复推敲,通过动脑筋,细思考,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读完某一节后,要提炼一下重点内容,归纳出知识点加以整理,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还要进行必要的记忆,使读书成为由厚到薄、以精代多的过程。教学时,应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本节内容,老师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设计出要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后进行回答,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读书的习惯。
2.教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严格的常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独立的、认真的,具有严格的合理的书面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错题的习惯。
实践证明:“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平时作业和章节检测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老师要深究这些错误的原因,分析形成的过程,寻求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吸吮教训,减少类似的错误,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严谨学风和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4.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解法的纵横联系。适时组织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六)健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
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新课改文化氛围。
(七)实施对民族地区学校贫困高中生的资助政策。
我国对贫困大学生实施了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资助政策。民族高中也应对贫困高中生实施类似的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勤工俭学不太适用于学习紧张的普通高中生,但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奖、贷、助、减、免”的资助政策也可以逐步在高中教学中实施,其中助学贷款更为可行。地方政府可通过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为学生提供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总之,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实施新课标举步艰难,有不少的困惑,但我们民族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讲求实际,他们一样的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J].《现代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2] 石国峰.《新课标下民族地区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M].《新时代教师》,2010.5.
关键词:新课标;民族高中;数学教学;困惑问题;方法对策
地处桂西北边陲的河池市,境内聚居着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等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17.71万人,占总人口的83.67%,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而我校就是一所地处桂西北边陲的民族高中,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村,可以说就是一所农村高中。
民族地区的生存环境较恶劣,劳动强度比较大,学生很小就开始与父母一起干农活,很是辛苦劳累,在整天的强劳动下,很少进行大脑思考和新知识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大脑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开发。近几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已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族地区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绝大部分数学教师所认同、接受,并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实施。但是,由于民族地区高中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复杂性,尽管理念的“种子”是种下了,可是如何用好的方法让它“开花结果”,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做为一名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认清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下出现的一些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不相符的现状,并且进行反思,采取一定对策,才能让新课改扎根于课堂,真正落到实处且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一、目前民族高中学校数学教学的困惑
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较差,数学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数学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的质量。
另外,由于民族高中招生的生源较差,加之扩容,学生的数学素质差异很大,数学基础极差,虽然教师和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观念意识不强、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新课改以后在教材编写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许多教师对新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教学方式出现两级分化,经常改变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难适从,同时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借鉴,部分教师还是老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照本宣读,缺乏新意,不能结合新教材的创新理念,使得课堂教学缺乏生气;部分教师在教学的方式上,不会灵活变通,不会利用新教材中的情景教学模式,一部分的教师虽然敢于尝试,但不善于分析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还是达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2.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还只停留在只会照本宣科,充当了“知识传声筒”的角色,很少有教师认为他们应该要从事教育研究,并且用研究的成果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在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这样势必造成民族地区中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总是用统一的模式来教育学生,排斥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习惯于课堂的“满堂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看出,民族地区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3.激励机制制约着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
目前民族高中学校都实行绩效工资,但是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反应出绩效,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上,这样就激发不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上课就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根本没有真正的投入,老师没有教学的激情,学生哪来学习的兴趣,这样何来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另外,民族高中学校和教研部分只认定数学有效分,不认可增长幅度,对教师的考评不公平。
(二)学生方面。
1.生源不足,学生底子薄,加大课改难度。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通闭塞、信息落后、传统观念制约中成长起来民族地区孩子如何跟得上为城市孩子量身定做的新教材的步伐,在教学中,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最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综合实践课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形同虚设,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使开展了合作学习,原来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更也无所适从。目前,民族地区中学生源普遍较差,是制约中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加大了新课改的难度。
2.学习目的欠明确,没有系统学习的习惯。
目前民族高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的不认真听课,课后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甚至不做作业,练习、作业中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老师在课堂中反复的更正与讲评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旦到了考试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不复习,考好、考坏一个样。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差,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具有知识面窄、反应能力慢等特点.上课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靠简单的模拟、识记,导致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3.高一新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加之高一教材第一章进入抽象的集合与简易逻辑,然后再是抽象的函数,搞得学生进入高中学数学就不适应。觉得学数学太难。外加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处理不好从初中到高中阶段的衔接问题,只知照本宣科,不能深入浅出,不知先慢后快。
另外,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落差太大,衔接不好,加之高中数学教材章节之间的过渡性差,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三)民族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困惑的原因分析。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热风劲吹,这促使全国各地高级中学特别是办学条件比较好的省重点中学也纷纷“招兵买马”,导致招生人数陡增。这无疑给高中教育的发展赢得了新的扩招机遇,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就使得不同高中学校生源质量差异愈加明显。由于各高中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校品牌、经费来源等教育资源的不同,各地区把高中分为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公办高中、民办高中等。每年高中招生时,按学校类别划分招生批次,根据中考成绩和学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批次录取。这就势必造成重点与非重点,公办与民办之间的生源大战,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因而每年必有一批在招生中处于劣势的高中,尤其是民族高中高中,新招的学生都是被多次筛选剩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大部分组织纪律性、行为习惯表现也较差,因而产生了生源基础或生源质量较差的学校。我校正是这样一所生源基础较差的民族高中。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教学资金无法满足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学设备也就跟不上,这是导致我国民族地区数学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在传统的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于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族地区数学教学质量较低的另一主要原因。
二、提高民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民族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走出去,迎进来”的办法加强校际间的联系,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多方筹措培训经费,依托专业教师培训机构,为民族地区教师提供带薪脱产培训。
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良好的数学专业基本功,即对现代数学知识与方法、课程内容及其现代数学背景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石较高的教学能力。
(三)加强“校本教研”的培训和研究。
民族学校要吸引外来人才比较困难,所以提高本校教师的素质的有效办法是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校本教研”要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实现校校通工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实现网络教学及网上办公,满足民族学校师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由于民族高中的学生基础差异大,因而“校本教研”应引导教师树立“分层教学”的思想,要把分层教学思想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寻找“分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分层备课,分层作业,分类指导练习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为此,在“校本教研”中,要研究如何组建互助学习小组,怎样去利用“从众效应”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感觉到自己在一天天地在超越自己。
民族地区中学要通过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创设教师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民族中学教师要积极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探索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途径,与课改同成长。
(四)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高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爱学生,让他们对老师有亲切感。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定理、难懂的数学符号常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妨碍了他们对知识的汲取。是在课堂上,如果师生间情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不仅给学生精深的数学知识、娴熟的演算技能,高超的解题方法,还给与学生更多的理解、信任、关爱。对学生不是冷嘲热讽、极尽挖苦,而是不断的用语言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喜悦。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数学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2.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刻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善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讲述有关的故事,如:华罗庚与“黄金分割”,陈景润“皇冠”摘宝,钟爱科学的牛顿,轮椅上的“黑洞理论”,“海湾战争与数学”等故事。让故事滋润孩子的心灵,让兴趣之火点燃。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4.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给学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实践性。所以数学一旦“回到”人们熟悉的生活中,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引入数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3)巧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1.要培养课前阅读教材的习惯。
大部分学生不习惯阅读教材,只是按老师的要求看教材,完成作业,对自己阅读教材总是深入不进去,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看不懂例题的解题过程等,一些学生对“读”这个字眼理解不够,对于教材不但要读,而且要细读、要精读、要逐字逐反复推敲,通过动脑筋,细思考,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读完某一节后,要提炼一下重点内容,归纳出知识点加以整理,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还要进行必要的记忆,使读书成为由厚到薄、以精代多的过程。教学时,应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本节内容,老师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设计出要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后进行回答,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读书的习惯。
2.教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严格的常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独立的、认真的,具有严格的合理的书面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错题的习惯。
实践证明:“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平时作业和章节检测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老师要深究这些错误的原因,分析形成的过程,寻求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吸吮教训,减少类似的错误,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严谨学风和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4.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解法的纵横联系。适时组织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六)健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
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新课改文化氛围。
(七)实施对民族地区学校贫困高中生的资助政策。
我国对贫困大学生实施了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资助政策。民族高中也应对贫困高中生实施类似的政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勤工俭学不太适用于学习紧张的普通高中生,但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奖、贷、助、减、免”的资助政策也可以逐步在高中教学中实施,其中助学贷款更为可行。地方政府可通过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为学生提供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总之,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实施新课标举步艰难,有不少的困惑,但我们民族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讲求实际,他们一样的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J].《现代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2] 石国峰.《新课标下民族地区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M].《新时代教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