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抓着两条小板凳一步步“走”来,脸上满是诚实宁静的微笑;她宽阔的母性胸怀,是孤儿们温暖的港湾。
许月华是湖南省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一名供养人员。这位没有了双腿的半截人,靠两条板凳“走路”,38年来不要一分钱报酬,义务带养着福利院幼儿园的138名孤儿。
没有了双腿,她倔强地学会用板凳“走路”
许月华出生在湘潭市岳塘区板塘乡一个普通农家。1岁时,父亲因病早逝,母亲带着她和姐姐改嫁到邻村。12岁那年,母亲也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了人世。由于家境贫寒,许月华没有上过一天学。
一次,为谋生计,她偷偷跑到铁路上,从散落的煤渣中翻捡煤核补贴家用时,一辆飞驰而来的火车瞬间将她的双腿碾碎。
许月华丧失了双腿,本是一贫如洗的家庭越发捉襟见肘。看到继父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懂事的许月华决定以缝缝补补、纺纱等“坐着才能做的活儿”减轻家里的负担。
考虑到许月华生活困难,大队决定送她到福利院。那时农村户口的人是进不了福利院的,最后由公社出面才帮她解决了指标。1973年,许月华被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收养。
进福利院那天,寒风凛冽,衣着单薄的许月华脸色惨白,嘴唇干裂,在继父的背上低着头不住地颤抖。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把她从继父背上接下来,搬条凳子让她坐,才发现她没有双腿。看到这个只有上半截身子的残疾少女,大家不住地摇头,替她今后的生活暗暗捏把汗,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要在她的凳子、床上各锯开一个洞,以方便大小便。福利院的领导和大家商量,要给许月华装假肢。可医生一检查,根本没法装。
福利院有吃有住有穿,还有工作人员的细心照料,许月华深感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她下决心一定要感恩。当时福利院条件简陋,工作极为艰苦。许月华、一名护理员、一名临时工,还有8个孩子挤在一间房子中。勤劳、善良的许月华不想天天坐享其成,主动帮着做些缝缝补补、照看孩子之类的事情。
一天,一个出生只有3天、名叫方胜利的女婴被送进了福利院。女婴凄凉的哭声使许月华放下了手中的针线,嘱咐临时工朱莲英将孩子抱给她。许月华注意到,女婴患有先天性唇腭裂。这以后,看到福利院那些身体残缺、智力障碍的弃婴,她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学会走路,照顾这些孤儿。”
“周阿姨,我想帮福利院照看孤儿。”一次,福利院院长周瑞英来看望她时,许月华诚恳地请求。周院长吃了一惊:“月华,你是不是在说梦话啊?你要是自己能走路,我就给你安排工作。”
周院长的话把许月华搅得心乱如麻。她知道,院长的要求并不高,不能走路,怎么照顾孩子?没有腿,如何走?为了实现走路的梦想,她尝试过拄拐棍挪动身体,却没有成功。
就在许月华继续琢磨如何走路时,福利院一位撑着凳子学走路的孤儿让她豁然开朗:假如用两条凳子当腿,不就可以走路了吗?
晚上,院里的孩子都睡着了,许月华拿着两条四角小板凳爬到院子里,开始练习“走路”。她不敢到水泥地上去,那样声响太大,怕吵醒孩子们。她选择了一片泥土地练习。可那里凹凸不平,刚一挪动板凳,许月华就重重地摔了一跤。她起来爬上板凳,先把一条板凳往前移动,再全身用力,把身子挪到前移的板凳上。就这样,她一步步地练习,摔倒了,攀着凳子爬起来,再练!深夜福利院的人都睡了,她仍不肯休息。每天天没亮,她就开始练习。
由于许月华完全没有左腿,右腿仅仅残留一寸,所以每移动一步,都只能将右腿置于板凳上,这导致她向左迈进时,身体需要大幅度甩动。许月华的手臂酸痛发麻,甚至举不起筷子。手上的血泡只有在夜间孩子们熟睡时,自己才用布条包裹起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许月华基本可以靠一手一条凳子,前后移动了。
缺腿不缺爱,半截人母亲义务照顾孤儿
学会了“走路”,许月华兴奋极了。一天,她用板凳“走”到院长办公室问:“周阿姨,你看,我能走路了,你让我做点事儿吧!”摸着她的手,周瑞英心疼不已,默默点了点头。
一个月后,周院长将那个名叫方胜利的婴儿交给了许月华。从此,本来是供养对象的许月华成了一名不拿工资的编外保育员。
每天,许月华一调羹接一调羹喂着乳汁、药水,通宵达旦守护在胜利身旁。小胜利的一颦一笑,哭声闹声,成了她全部的牵挂。
患先天性唇腭裂的胜利,口腔与鼻孔相通,喂饭、喝水极为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呛坏。许月华不得不将食物做成流质,用奶嘴一滴一滴地喂,一餐饭要花近一个小时。由于小胜利不会说话,遇风寒感冒容易引发气管炎,还会有生命危险,许月华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通过许月华的精心照料,胜利慢慢长大。后来院里为小胜利做唇腭裂修补手术,许月华通宵守候在身旁。终于,通过手术,加上许月华无微不至的照顾,小胜利的唇腭裂慢慢愈合,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有了照顾胜利的经验,许月华开始照顾更多的孩子,3个、5个、10个、15个??每天,她撑着小板凳奔忙于福利院幼儿园的各个房间,为孩子们缝补浆洗、纳鞋底、喂食端尿。
许月华“走路”时,小板凳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在福利院孤儿心中如同天籁。每当这声音传来,孩子们就会远远地呼唤“许妈妈,许妈妈!”许月华欣喜若狂,仿佛自己真的做了母亲。
1987年11月,许月华结婚了,爱人名叫赖子元,是福利院的一名临时工。赖子元父母早逝,1987年初,他被人从农村送到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种菜喂猪。赖子元老实本分,许月华聪明能干,两人互帮互助,被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开玩笑道:“你们俩很般配,不如结婚算了。”不久,经院领导介绍,许月华与赖子元果真结为连理。
新婚那天,亲戚朋友、院领导同事聚在一起,吃喜糖,为他们祝福。夜深人静,闹洞房的人都离开了,许月华与丈夫呆在简陋的新房里,默默对视。就在此时,孤儿丹丹一觉醒来,找不到妈妈,哭喊着来“闹洞房”,最后夫妻俩不得不把丹丹抱来一起睡。丹丹睡得很香甜,许月华幸福的脸上却隐隐有着一丝担忧,丈夫今后不会抛弃自己,离开福利院吧?为此,她向丈夫提了一个要求:“我一辈子都不会离开福利院,你也要一样。”憨厚的赖子元满口答应了。 结婚一年后,许月华怀孕了。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她“走路”越来越吃力。赖子元让她不要操心孤儿的事情了,说那样让自己的身子受累不说,还连累肚子里的胎儿,万一有个闪失可不得了。
许月华放不下这些孩子,仍然每天“咯噔咯噔”撑着两条小板凳“走路”,挺着大肚子没日没夜地照顾那些孤儿。一天,赖子元看着实在心疼,忍不住用近乎命令的口吻说:“许月华,你现在的任务就是保胎,如果再一意孤行我们就离婚。”
从来没有在自己面前说过重话的丈夫,今天竟然大发脾气,许月华有些吃惊。性格直爽的她回敬了丈夫一句:“离就离!”
就这样,夫妻间出现了冷战,好几天互不搭理。
许月华知道丈夫是关心自己,但要她放弃照顾那些可怜的孤儿,有些不近人情。许月华依旧拖着沉重的身子履行自己的职责。赖子元没法,只好请院领导出面。面对院领导,许月华仍然理由十足:“幼儿园没人手,孩子又习惯了我。再说,多活动对以后分娩也有帮助。请领导放心,我晓得分寸。”
赖子元觉得妻子的话在理,也就不提要她放弃带孩子的事情了。许月华理解丈夫的心情,孤儿出身,而立之年才结婚,老婆怀了自己的骨肉,怎能不百般呵护?想到丈夫的态度有了转变,她也顺势对赖子元说:“那天我不该对你说赌气的话。”
赖子元一把抱住许月华,两人紧紧相依,相视而笑。夫妻之间一个小小的矛盾就这样在相互理解中轻轻地化解了。许月华临产前,医生考虑到她身有残疾,担心难产,建议她做了剖腹产,母子平安健康。
享受着丈夫的精心照料,看着丈夫抱着胖嘟嘟的儿子乐得左右转圈,许月华心里甜滋滋的。
生下孩子仅仅29天,许月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白天,她把奶水留给小孤儿,到晚上才回家喂自己的儿子。儿子年龄稍大后,有时她把他带到福利院去,让他独自一人玩耍。儿子玩累了,喊“妈妈抱”,她装作没听见,继续忙着照顾那些孤儿。儿子哭着说“妈妈不要我了”,许月华心里酸酸的,流着泪对儿子说:“崽啊,弟弟妹妹们没有妈妈,没人关心,没人照顾,妈妈要当他们的妈妈。”
儿子似乎听懂了她的话,不哭了,许月华抱起他亲了一口。这时,那些孤儿都跑过来,嚷着要“许妈妈亲一个”。许月华一个个在他们脸上轻轻地亲一口,孩子们也亲热地回报她一个甜甜的吻。
“板凳妈妈”大爱,撑起138个“儿女”家的春天
尽管没有工资,许月华一年365天都在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呵护着福利院这些“儿女”的未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由于福利院收养的孤儿不断增加,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幼儿园的房间睡不下,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为孩子们喂奶,换尿布,陪他们玩,逗他们笑。一个母亲该做的事,她都做到了。
福利院许多小孩都有各自的缺陷,护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每天一早醒来,许月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孩子们是否换了尿布。冬天结冰的时候,她把稻草秆绑在凳腿上到河边洗衣服、床单,将厚厚的冰块敲出一个窟窿,在冰天雪地里一洗就是近两个小时。
许月华虽然住在福利院后墙外,可孤儿们却从未缺失过这位“板凳妈妈”的爱。隔着围墙,她都能听到孩子们的哭声,知道哪个是饿了哭,哪个是生病了哭。福利院离医院较远,孩子就医不便,许月华四处学习病症疗法。她的书桌抽屉里塞满了白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止泻的、退烧的、止痛的,应有尽有。通过日常积累,她渐渐成了福利院的治病“专家”。
7岁的弃婴方静患有小儿麻痹,头上长了一个大脓包,流血流脓,恶臭难闻,打针吃药也不见好转。许月华在一位老中医的指点下,采回草药,每天早晨为方静清洗伤口,又把苦涩的草药嚼碎后敷在伤口上。一个多月过去,方静的脓包奇迹般地消失了。外号叫“猴子”的社爱聪还不到一岁时,发高烧不退,医生给他打针吃药都不管用,奄奄一息。许月华不愿放弃,亲自上山采回草药,捣碎后给孩子敷,“猴子”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许月华把福利院的孤儿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从家里到福利院的黄泥巴路,上坡下坡,她不知多少次跌倒。但她说,心里想着这些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痛。孩子生病住院了,她显得比孩子更痛苦,孩子治愈康复了,她会比谁都高兴。医护人员打趣地说:“月华姐脸上挂着一张孩子病情变化的晴雨表,看到她的脸就知道孩子的病情怎么样了。”
38年来,许月华用坏了40多个小板凳,这些板凳在小小福利院敲响了爱的音符。38年间,经“板凳妈妈”照顾过的“儿女”多达138个,其中不少孩子被领养、考上大学或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些走出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孩子,在填写的履历表“母亲”一栏时,写的是同一个名字——许月华。
辛勤付出必有回报。
“咯——噔,咯——噔”,她抓着两条小板凳一步步“走”来了,脸上满是诚实宁静的微笑;她宽阔的母性胸怀,是138个孤儿温暖的港湾。半截人许月华,以顽强的意志使自己重新站起,以博大的爱心为孤残婴幼儿带来了温馨与欢乐,给“儿女”们家的春天!
许月华是湖南省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一名供养人员。这位没有了双腿的半截人,靠两条板凳“走路”,38年来不要一分钱报酬,义务带养着福利院幼儿园的138名孤儿。
没有了双腿,她倔强地学会用板凳“走路”
许月华出生在湘潭市岳塘区板塘乡一个普通农家。1岁时,父亲因病早逝,母亲带着她和姐姐改嫁到邻村。12岁那年,母亲也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了人世。由于家境贫寒,许月华没有上过一天学。
一次,为谋生计,她偷偷跑到铁路上,从散落的煤渣中翻捡煤核补贴家用时,一辆飞驰而来的火车瞬间将她的双腿碾碎。
许月华丧失了双腿,本是一贫如洗的家庭越发捉襟见肘。看到继父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懂事的许月华决定以缝缝补补、纺纱等“坐着才能做的活儿”减轻家里的负担。
考虑到许月华生活困难,大队决定送她到福利院。那时农村户口的人是进不了福利院的,最后由公社出面才帮她解决了指标。1973年,许月华被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收养。
进福利院那天,寒风凛冽,衣着单薄的许月华脸色惨白,嘴唇干裂,在继父的背上低着头不住地颤抖。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把她从继父背上接下来,搬条凳子让她坐,才发现她没有双腿。看到这个只有上半截身子的残疾少女,大家不住地摇头,替她今后的生活暗暗捏把汗,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要在她的凳子、床上各锯开一个洞,以方便大小便。福利院的领导和大家商量,要给许月华装假肢。可医生一检查,根本没法装。
福利院有吃有住有穿,还有工作人员的细心照料,许月华深感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她下决心一定要感恩。当时福利院条件简陋,工作极为艰苦。许月华、一名护理员、一名临时工,还有8个孩子挤在一间房子中。勤劳、善良的许月华不想天天坐享其成,主动帮着做些缝缝补补、照看孩子之类的事情。
一天,一个出生只有3天、名叫方胜利的女婴被送进了福利院。女婴凄凉的哭声使许月华放下了手中的针线,嘱咐临时工朱莲英将孩子抱给她。许月华注意到,女婴患有先天性唇腭裂。这以后,看到福利院那些身体残缺、智力障碍的弃婴,她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学会走路,照顾这些孤儿。”
“周阿姨,我想帮福利院照看孤儿。”一次,福利院院长周瑞英来看望她时,许月华诚恳地请求。周院长吃了一惊:“月华,你是不是在说梦话啊?你要是自己能走路,我就给你安排工作。”
周院长的话把许月华搅得心乱如麻。她知道,院长的要求并不高,不能走路,怎么照顾孩子?没有腿,如何走?为了实现走路的梦想,她尝试过拄拐棍挪动身体,却没有成功。
就在许月华继续琢磨如何走路时,福利院一位撑着凳子学走路的孤儿让她豁然开朗:假如用两条凳子当腿,不就可以走路了吗?
晚上,院里的孩子都睡着了,许月华拿着两条四角小板凳爬到院子里,开始练习“走路”。她不敢到水泥地上去,那样声响太大,怕吵醒孩子们。她选择了一片泥土地练习。可那里凹凸不平,刚一挪动板凳,许月华就重重地摔了一跤。她起来爬上板凳,先把一条板凳往前移动,再全身用力,把身子挪到前移的板凳上。就这样,她一步步地练习,摔倒了,攀着凳子爬起来,再练!深夜福利院的人都睡了,她仍不肯休息。每天天没亮,她就开始练习。
由于许月华完全没有左腿,右腿仅仅残留一寸,所以每移动一步,都只能将右腿置于板凳上,这导致她向左迈进时,身体需要大幅度甩动。许月华的手臂酸痛发麻,甚至举不起筷子。手上的血泡只有在夜间孩子们熟睡时,自己才用布条包裹起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许月华基本可以靠一手一条凳子,前后移动了。
缺腿不缺爱,半截人母亲义务照顾孤儿
学会了“走路”,许月华兴奋极了。一天,她用板凳“走”到院长办公室问:“周阿姨,你看,我能走路了,你让我做点事儿吧!”摸着她的手,周瑞英心疼不已,默默点了点头。
一个月后,周院长将那个名叫方胜利的婴儿交给了许月华。从此,本来是供养对象的许月华成了一名不拿工资的编外保育员。
每天,许月华一调羹接一调羹喂着乳汁、药水,通宵达旦守护在胜利身旁。小胜利的一颦一笑,哭声闹声,成了她全部的牵挂。
患先天性唇腭裂的胜利,口腔与鼻孔相通,喂饭、喝水极为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呛坏。许月华不得不将食物做成流质,用奶嘴一滴一滴地喂,一餐饭要花近一个小时。由于小胜利不会说话,遇风寒感冒容易引发气管炎,还会有生命危险,许月华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通过许月华的精心照料,胜利慢慢长大。后来院里为小胜利做唇腭裂修补手术,许月华通宵守候在身旁。终于,通过手术,加上许月华无微不至的照顾,小胜利的唇腭裂慢慢愈合,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有了照顾胜利的经验,许月华开始照顾更多的孩子,3个、5个、10个、15个??每天,她撑着小板凳奔忙于福利院幼儿园的各个房间,为孩子们缝补浆洗、纳鞋底、喂食端尿。
许月华“走路”时,小板凳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在福利院孤儿心中如同天籁。每当这声音传来,孩子们就会远远地呼唤“许妈妈,许妈妈!”许月华欣喜若狂,仿佛自己真的做了母亲。
1987年11月,许月华结婚了,爱人名叫赖子元,是福利院的一名临时工。赖子元父母早逝,1987年初,他被人从农村送到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种菜喂猪。赖子元老实本分,许月华聪明能干,两人互帮互助,被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开玩笑道:“你们俩很般配,不如结婚算了。”不久,经院领导介绍,许月华与赖子元果真结为连理。
新婚那天,亲戚朋友、院领导同事聚在一起,吃喜糖,为他们祝福。夜深人静,闹洞房的人都离开了,许月华与丈夫呆在简陋的新房里,默默对视。就在此时,孤儿丹丹一觉醒来,找不到妈妈,哭喊着来“闹洞房”,最后夫妻俩不得不把丹丹抱来一起睡。丹丹睡得很香甜,许月华幸福的脸上却隐隐有着一丝担忧,丈夫今后不会抛弃自己,离开福利院吧?为此,她向丈夫提了一个要求:“我一辈子都不会离开福利院,你也要一样。”憨厚的赖子元满口答应了。 结婚一年后,许月华怀孕了。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她“走路”越来越吃力。赖子元让她不要操心孤儿的事情了,说那样让自己的身子受累不说,还连累肚子里的胎儿,万一有个闪失可不得了。
许月华放不下这些孩子,仍然每天“咯噔咯噔”撑着两条小板凳“走路”,挺着大肚子没日没夜地照顾那些孤儿。一天,赖子元看着实在心疼,忍不住用近乎命令的口吻说:“许月华,你现在的任务就是保胎,如果再一意孤行我们就离婚。”
从来没有在自己面前说过重话的丈夫,今天竟然大发脾气,许月华有些吃惊。性格直爽的她回敬了丈夫一句:“离就离!”
就这样,夫妻间出现了冷战,好几天互不搭理。
许月华知道丈夫是关心自己,但要她放弃照顾那些可怜的孤儿,有些不近人情。许月华依旧拖着沉重的身子履行自己的职责。赖子元没法,只好请院领导出面。面对院领导,许月华仍然理由十足:“幼儿园没人手,孩子又习惯了我。再说,多活动对以后分娩也有帮助。请领导放心,我晓得分寸。”
赖子元觉得妻子的话在理,也就不提要她放弃带孩子的事情了。许月华理解丈夫的心情,孤儿出身,而立之年才结婚,老婆怀了自己的骨肉,怎能不百般呵护?想到丈夫的态度有了转变,她也顺势对赖子元说:“那天我不该对你说赌气的话。”
赖子元一把抱住许月华,两人紧紧相依,相视而笑。夫妻之间一个小小的矛盾就这样在相互理解中轻轻地化解了。许月华临产前,医生考虑到她身有残疾,担心难产,建议她做了剖腹产,母子平安健康。
享受着丈夫的精心照料,看着丈夫抱着胖嘟嘟的儿子乐得左右转圈,许月华心里甜滋滋的。
生下孩子仅仅29天,许月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白天,她把奶水留给小孤儿,到晚上才回家喂自己的儿子。儿子年龄稍大后,有时她把他带到福利院去,让他独自一人玩耍。儿子玩累了,喊“妈妈抱”,她装作没听见,继续忙着照顾那些孤儿。儿子哭着说“妈妈不要我了”,许月华心里酸酸的,流着泪对儿子说:“崽啊,弟弟妹妹们没有妈妈,没人关心,没人照顾,妈妈要当他们的妈妈。”
儿子似乎听懂了她的话,不哭了,许月华抱起他亲了一口。这时,那些孤儿都跑过来,嚷着要“许妈妈亲一个”。许月华一个个在他们脸上轻轻地亲一口,孩子们也亲热地回报她一个甜甜的吻。
“板凳妈妈”大爱,撑起138个“儿女”家的春天
尽管没有工资,许月华一年365天都在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呵护着福利院这些“儿女”的未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由于福利院收养的孤儿不断增加,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幼儿园的房间睡不下,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为孩子们喂奶,换尿布,陪他们玩,逗他们笑。一个母亲该做的事,她都做到了。
福利院许多小孩都有各自的缺陷,护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每天一早醒来,许月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孩子们是否换了尿布。冬天结冰的时候,她把稻草秆绑在凳腿上到河边洗衣服、床单,将厚厚的冰块敲出一个窟窿,在冰天雪地里一洗就是近两个小时。
许月华虽然住在福利院后墙外,可孤儿们却从未缺失过这位“板凳妈妈”的爱。隔着围墙,她都能听到孩子们的哭声,知道哪个是饿了哭,哪个是生病了哭。福利院离医院较远,孩子就医不便,许月华四处学习病症疗法。她的书桌抽屉里塞满了白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止泻的、退烧的、止痛的,应有尽有。通过日常积累,她渐渐成了福利院的治病“专家”。
7岁的弃婴方静患有小儿麻痹,头上长了一个大脓包,流血流脓,恶臭难闻,打针吃药也不见好转。许月华在一位老中医的指点下,采回草药,每天早晨为方静清洗伤口,又把苦涩的草药嚼碎后敷在伤口上。一个多月过去,方静的脓包奇迹般地消失了。外号叫“猴子”的社爱聪还不到一岁时,发高烧不退,医生给他打针吃药都不管用,奄奄一息。许月华不愿放弃,亲自上山采回草药,捣碎后给孩子敷,“猴子”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许月华把福利院的孤儿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从家里到福利院的黄泥巴路,上坡下坡,她不知多少次跌倒。但她说,心里想着这些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痛。孩子生病住院了,她显得比孩子更痛苦,孩子治愈康复了,她会比谁都高兴。医护人员打趣地说:“月华姐脸上挂着一张孩子病情变化的晴雨表,看到她的脸就知道孩子的病情怎么样了。”
38年来,许月华用坏了40多个小板凳,这些板凳在小小福利院敲响了爱的音符。38年间,经“板凳妈妈”照顾过的“儿女”多达138个,其中不少孩子被领养、考上大学或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些走出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孩子,在填写的履历表“母亲”一栏时,写的是同一个名字——许月华。
辛勤付出必有回报。
“咯——噔,咯——噔”,她抓着两条小板凳一步步“走”来了,脸上满是诚实宁静的微笑;她宽阔的母性胸怀,是138个孤儿温暖的港湾。半截人许月华,以顽强的意志使自己重新站起,以博大的爱心为孤残婴幼儿带来了温馨与欢乐,给“儿女”们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