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史上统治者阶级为了显示其尊贵,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制定有相当严密的等级制度,青铜鼎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青铜鼎的制式虽然有各式各样,型制不同,装饰也有极大差别,但它们都代表着古代帝王的权力和地位。周鲜鼎就是鼎的一个重要形制,而周鲜鼎又为帝王定制,寓意治家如同治天下之道理。本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尊清末时期以锡等材料打造的镶周鲜鼎,这尊鼎可谓 庄重大器,浑圆挺拔,精彩美观,气宇不凡,是一尊颇为少见和难得之器物。
鼎自古就是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青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青铜鼎又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帝王又以鼎论封赏,鼎就成为安天下、定国家的象征。统治者给鼎制定了森严的等级,成为不可逾越的界线。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四足方形和三足圆形,鼎的型制体现了天地融合、神人相通的形制。鼎足之势,鼎立中原,庄重气派是体现了古人对于鼎的艺术创造,赋予其文化内涵和非凡想象。
在介绍周鲜鼎的同时,必须了解一下我国已发现的最重要的青铜鼎有:四羊方尊、大克鼎、毛公鼎、司母戊鼎等,这些鼎都代表了青铜艺术的顶峰之作。“司(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也称“司母戊大方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艺术水平毋庸置疑,无不显示出它的庄重大气,达到了青铜器艺术的巅峰之作。周鲜鼎的相关记载见《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取鱼的造型,是鼎煮烹饪,奉荐享,则烹鲜有职于此,故因其鱼形而以鲜名之。”由此可见周鲜鼎就是古代帝王用来烹煮鲜美食物的专用器。《诗》言“谁能烹鱼,溉之釜鬵”,可见此鼎的作用非同一般。古时候常常把治家与治国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常说的“不能治家焉能治国”,所说的就是治家不容易的意思。但是,古代的家不是我们现在家庭的含义,它是一个家族、世家的概念。《混元》中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盖烹鲜之术,止于严水火之齐,无所用力。古代统治者能把治家与治国联系起来,从小到烹小鲜与治大国相提并论,说明治家与治国一样重要,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事无巨细、但求全面、周密、审慎,达到圆满的结果。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尊清末时期的周鲜鼎,它以锡打造成鼎身、鼎盖。鼎身的口沿处镶嵌有铜边,两耳如人形直立外撇,鼓腹,器型饱满。三足为鬲式直腿,十分有力。鼎盖上塑造的南瓜形盖钮以及藤條、叶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特别是南瓜身上镶嵌着四颗红绿宝石十分精美,令人生羡。盖子的一面非常规整地镌刻有“周鲜鼎”三字,盖子的内壁和鼎身底部都嵌有“熊义兴”印款一枚,这些特征都是那个时期通常使用的手法。鼎身为素面,浑圆,肩部一圈为收颈凹槽并带有一旋纹。该鼎通高20厘米,最大腹径18.6厘米,足高4.8厘米,耳高7.5厘米,钮高3.6厘米。皮壳光洁透亮,保存相当完好,年代气息十分清楚。它与青铜鼎重器比,虽然算不上重器,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但是,比起历朝历代的鼎(炉)不论铜器、铁器、陶瓷器来,它都彰显出精美大度,十分气派,有一种深沉的魅力所在。可是,这一尊以锡等材料打造的周鲜鼎,与真正意义上烹煮美食的周鲜鼎相去甚远,因为此鼎本来就是不可以用火来烧煮烹饪的,从它的结构造型装饰风格看,应该是一尊用于陈设展示作用的鼎。但重要的是这一尊鼎它告诉人们,古人打造它的真正用意和寓意是要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只有懂得治家才能做到更好地治理国家。周鲜鼎,它仍然带着千古的传诵,千载的传承,千年的佳话,讲述着治家与治国的良方。可谓是: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我们从这一尊鼎的装饰、材料、工艺、型制上看,它应该是当时的富贵人家所能拥有,且平时也不常使用,大概只是在重要节日活动时作为陈设而已,这一点从它的保存状态上看就很清楚了。
人类的历史创造了无尽的艺术文化宝物,保存着千姿百态的艺术形态,流传着丰富多彩的经典故事,周鲜鼎在当今的日常生活中虽然已难见到,但中华文化必定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必然在不断延续,周鲜鼎的佳话也会一代一代传袭下去。
鼎自古就是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青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青铜鼎又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帝王又以鼎论封赏,鼎就成为安天下、定国家的象征。统治者给鼎制定了森严的等级,成为不可逾越的界线。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四足方形和三足圆形,鼎的型制体现了天地融合、神人相通的形制。鼎足之势,鼎立中原,庄重气派是体现了古人对于鼎的艺术创造,赋予其文化内涵和非凡想象。
在介绍周鲜鼎的同时,必须了解一下我国已发现的最重要的青铜鼎有:四羊方尊、大克鼎、毛公鼎、司母戊鼎等,这些鼎都代表了青铜艺术的顶峰之作。“司(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也称“司母戊大方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艺术水平毋庸置疑,无不显示出它的庄重大气,达到了青铜器艺术的巅峰之作。周鲜鼎的相关记载见《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取鱼的造型,是鼎煮烹饪,奉荐享,则烹鲜有职于此,故因其鱼形而以鲜名之。”由此可见周鲜鼎就是古代帝王用来烹煮鲜美食物的专用器。《诗》言“谁能烹鱼,溉之釜鬵”,可见此鼎的作用非同一般。古时候常常把治家与治国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常说的“不能治家焉能治国”,所说的就是治家不容易的意思。但是,古代的家不是我们现在家庭的含义,它是一个家族、世家的概念。《混元》中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盖烹鲜之术,止于严水火之齐,无所用力。古代统治者能把治家与治国联系起来,从小到烹小鲜与治大国相提并论,说明治家与治国一样重要,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事无巨细、但求全面、周密、审慎,达到圆满的结果。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尊清末时期的周鲜鼎,它以锡打造成鼎身、鼎盖。鼎身的口沿处镶嵌有铜边,两耳如人形直立外撇,鼓腹,器型饱满。三足为鬲式直腿,十分有力。鼎盖上塑造的南瓜形盖钮以及藤條、叶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特别是南瓜身上镶嵌着四颗红绿宝石十分精美,令人生羡。盖子的一面非常规整地镌刻有“周鲜鼎”三字,盖子的内壁和鼎身底部都嵌有“熊义兴”印款一枚,这些特征都是那个时期通常使用的手法。鼎身为素面,浑圆,肩部一圈为收颈凹槽并带有一旋纹。该鼎通高20厘米,最大腹径18.6厘米,足高4.8厘米,耳高7.5厘米,钮高3.6厘米。皮壳光洁透亮,保存相当完好,年代气息十分清楚。它与青铜鼎重器比,虽然算不上重器,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但是,比起历朝历代的鼎(炉)不论铜器、铁器、陶瓷器来,它都彰显出精美大度,十分气派,有一种深沉的魅力所在。可是,这一尊以锡等材料打造的周鲜鼎,与真正意义上烹煮美食的周鲜鼎相去甚远,因为此鼎本来就是不可以用火来烧煮烹饪的,从它的结构造型装饰风格看,应该是一尊用于陈设展示作用的鼎。但重要的是这一尊鼎它告诉人们,古人打造它的真正用意和寓意是要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只有懂得治家才能做到更好地治理国家。周鲜鼎,它仍然带着千古的传诵,千载的传承,千年的佳话,讲述着治家与治国的良方。可谓是: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我们从这一尊鼎的装饰、材料、工艺、型制上看,它应该是当时的富贵人家所能拥有,且平时也不常使用,大概只是在重要节日活动时作为陈设而已,这一点从它的保存状态上看就很清楚了。
人类的历史创造了无尽的艺术文化宝物,保存着千姿百态的艺术形态,流传着丰富多彩的经典故事,周鲜鼎在当今的日常生活中虽然已难见到,但中华文化必定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必然在不断延续,周鲜鼎的佳话也会一代一代传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