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因其诸多优势,愈来愈受到教师的青睐。可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以达到辅助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这都需要教师冷静地分析,不断地摸索,才能走向完善。
1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中学生的思维特征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以全方位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多媒体课件使用静态或动态的图像来诠释文字内容,往往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这实际上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助长学生对图像的依赖,从而覆盖了思维的活化。指导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其深意,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把教学的内容更形象地表现出来,然而课件在用图像演绎文字具体、直观、明晰、生动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损伤文字的意境美,形成新的局限性,限制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2 片面追求形式美,忽视学生情绪和接受能力
课件设计得美与不美,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大不一样。美是一种感染力和亲和力,包含人文精神的内涵,容易引起学生的好感。一个恰当而美妙的设计会使一个毫无情趣的课程内容灿烂生色。而美应紧紧围绕课件而展开:一不能华而不实,偏重形式美,忽略内容;二不能走向极端地把课件做成纯粹自我艺术情趣的渲染,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当然地怎样,致使课件偏、晦、涩、花,忘记了学生的欣赏情趣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混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课件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其问题解决的如何,而不是徒有其表,否则即使美轮美奂也是本末倒置。因此,“为学生而设计”不应只是一句泛泛而谈的口号,而是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的设计准则。
1.3 学习形式单一,学生动手能力降低
课件并非万能,教学中实验课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很多情况下课件代替了实验。叶圣陶强调:“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过分地依赖于课件,影响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成为现代的“纸上谈兵”。虽然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一些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实验,但并不是每个实验都需要用这种方式。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要想让学生知道一根蜡烛在一个倒扣的玻璃杯中燃烧多长时间熄灭,靠网络就无法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亲手实践,亲自观察、思考,才能真正获得真知。
1.4 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目前,在教学中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要么是荧屏演示不断,而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了教学中师生心灵的沟通,师生面对面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则大大削弱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5 缺乏灵活性,造成了课堂的程式化
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但多媒体课件一般是事先做好的,其教学过程基本是定了型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灵活掌握进程,调整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学下去。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要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为了应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另外,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课件制作、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 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的对策
2.1 不要盲目使用多媒体,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多媒体课件
一些教师缺乏对所教课程的深入理解,不管内容是否需要或者有无必要使用多媒体,都盲目从众,一律使用多媒体上课,而制作出的课件只是些呆板的教学目标、枯燥的教学内容组成的纯文字性幻灯片,再没有其他内容呈现,教师只把课本内容原原本本地抄进了PPT,由照本宣科变成了照屏宣科。课堂上除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增加的只是变相“填鸭式”的教学工具。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些毫无启发性的知识,味同嚼蜡,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多媒体的应用应做到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2.2 不要让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教学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势,许多教师不甘“寂寞”,积极参与尝试,希望通过多媒体课件能解决那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而传统教学也难以揭示的一些抽象内容。于是,一些教师只想到为自己省下板书的“麻烦”,可教学过程体现不出针对性,毫无重点、难点可言。教师只是围绕课件打转,甚至离开了课件就不知该如何讲课,完全抹煞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缺乏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2.3 不要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解产生偏差
部分教师认为用计算机放映课件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全部,课件也只是展示出课堂要点,只有简单的几行文字。事实上,这样的课件甚至不能称其为多媒体课件,仅仅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也不等同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对多媒体教学有全面的认识,多媒体只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不要以偏概全。
2.4 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
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让多媒体过多地挤占学生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不给学生留思考的余地。
2.5 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
不能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这样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模式。
2.6 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
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这样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 把握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有其本身的特点,它是为教学服务的,一切是以教学内容为根本来考虑的。所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要把握好三项原则。
1)内容要明确、清晰,有教育价值。
2)目标要确定好,逻辑要合理,对学生来说难度适当。多媒体运用适当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的回答反馈有效,教学符合学生过去的经验,学习在一定范围内有普遍性。
3)课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效能,课件使用可靠;补充的材料有效且便于理解,便于师生操作。
教师在选用课件时一定要切实了解该课件是否符合学生,是否能提高教学质量,倘若使用该课件后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高,那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总之,在具体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清醒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进行有效的调整,扬长避短,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中学生的思维特征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以全方位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多媒体课件使用静态或动态的图像来诠释文字内容,往往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这实际上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助长学生对图像的依赖,从而覆盖了思维的活化。指导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其深意,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把教学的内容更形象地表现出来,然而课件在用图像演绎文字具体、直观、明晰、生动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损伤文字的意境美,形成新的局限性,限制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2 片面追求形式美,忽视学生情绪和接受能力
课件设计得美与不美,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大不一样。美是一种感染力和亲和力,包含人文精神的内涵,容易引起学生的好感。一个恰当而美妙的设计会使一个毫无情趣的课程内容灿烂生色。而美应紧紧围绕课件而展开:一不能华而不实,偏重形式美,忽略内容;二不能走向极端地把课件做成纯粹自我艺术情趣的渲染,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当然地怎样,致使课件偏、晦、涩、花,忘记了学生的欣赏情趣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混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课件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其问题解决的如何,而不是徒有其表,否则即使美轮美奂也是本末倒置。因此,“为学生而设计”不应只是一句泛泛而谈的口号,而是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的设计准则。
1.3 学习形式单一,学生动手能力降低
课件并非万能,教学中实验课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很多情况下课件代替了实验。叶圣陶强调:“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过分地依赖于课件,影响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成为现代的“纸上谈兵”。虽然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一些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实验,但并不是每个实验都需要用这种方式。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要想让学生知道一根蜡烛在一个倒扣的玻璃杯中燃烧多长时间熄灭,靠网络就无法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亲手实践,亲自观察、思考,才能真正获得真知。
1.4 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目前,在教学中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要么是荧屏演示不断,而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了教学中师生心灵的沟通,师生面对面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则大大削弱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5 缺乏灵活性,造成了课堂的程式化
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但多媒体课件一般是事先做好的,其教学过程基本是定了型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灵活掌握进程,调整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学下去。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要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为了应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另外,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课件制作、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 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的对策
2.1 不要盲目使用多媒体,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多媒体课件
一些教师缺乏对所教课程的深入理解,不管内容是否需要或者有无必要使用多媒体,都盲目从众,一律使用多媒体上课,而制作出的课件只是些呆板的教学目标、枯燥的教学内容组成的纯文字性幻灯片,再没有其他内容呈现,教师只把课本内容原原本本地抄进了PPT,由照本宣科变成了照屏宣科。课堂上除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增加的只是变相“填鸭式”的教学工具。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些毫无启发性的知识,味同嚼蜡,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多媒体的应用应做到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2.2 不要让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教学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势,许多教师不甘“寂寞”,积极参与尝试,希望通过多媒体课件能解决那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而传统教学也难以揭示的一些抽象内容。于是,一些教师只想到为自己省下板书的“麻烦”,可教学过程体现不出针对性,毫无重点、难点可言。教师只是围绕课件打转,甚至离开了课件就不知该如何讲课,完全抹煞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缺乏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2.3 不要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解产生偏差
部分教师认为用计算机放映课件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全部,课件也只是展示出课堂要点,只有简单的几行文字。事实上,这样的课件甚至不能称其为多媒体课件,仅仅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也不等同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对多媒体教学有全面的认识,多媒体只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不要以偏概全。
2.4 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
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让多媒体过多地挤占学生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不给学生留思考的余地。
2.5 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
不能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这样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模式。
2.6 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
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这样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3 把握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有其本身的特点,它是为教学服务的,一切是以教学内容为根本来考虑的。所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要把握好三项原则。
1)内容要明确、清晰,有教育价值。
2)目标要确定好,逻辑要合理,对学生来说难度适当。多媒体运用适当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的回答反馈有效,教学符合学生过去的经验,学习在一定范围内有普遍性。
3)课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效能,课件使用可靠;补充的材料有效且便于理解,便于师生操作。
教师在选用课件时一定要切实了解该课件是否符合学生,是否能提高教学质量,倘若使用该课件后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高,那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总之,在具体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清醒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进行有效的调整,扬长避短,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