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大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广泛进行就业指导原则和方法的研究,可以帮助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水平,对改进就业指导方法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要遵循其突出指导性、注重针对性、体现实践性的教学原则,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加以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7-0032-03
随着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及高校“大众化”教育的到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自1995年原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以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学校就业指导课未列入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不明确,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无法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效果,满足不了大学生和社会的要求,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发展的症结之一。
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真正地达到对大学生就业有切实可行的实际指导意义的目的,一直是我们每一位在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求的一个现实性的课题。
1.普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原则
1.1 突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其关键性在于该课程对大学生未来就业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脱离与对大学生未来就业的指导作用,该课程的教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遵循其“突出指导性”的原则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学中指导大学生要自觉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自觉地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价值理念,引导他们把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与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自身价值。二是指导他们积极地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这里,第一要积极地指导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使他们对自己目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我是谁”。第二要积极地指导他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指导他们把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特点同社会未来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将来“我想干什么”。第三要积极地指导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意识地磨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为其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打下基础,即指导他们认识到将来“我能(会)干什么”。第四要积极地指导他们从目前的实际出发,有意识、有目的,从点滴做起,不断学习,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指导他们弄清楚“我现在应该干什么”。三是积极地指导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现在起在知识能力、道德品质素养及心理素质健康方面进行准备,积极地指导他们如何冷静地去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的压力,又如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四是积极指导他们具体地学习和掌握求职就业的具体程序及面试应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他们在求职竞争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2 注重针对性的教学原则
注重针对性原则,对我们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十分重要。遵循注重针对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体针对不同专业及不同类别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如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课堂教学等方面基本功的教育和训练;而对于那些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就要结合他们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训练。如对应用外语专业的学生的听(听力)、说(口语)、译(文字翻译)等方面进行教学指导和训练等。通过根据目前大学生学习的不同专业类别对其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1.3 体现实践性教学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现实践性,就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所谓体现实践性教学原则,即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训练的积极作用,一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搜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就业实践过程中比较成功的经典案例,并用这些成功的经典案例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从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一些现场模拟式的教学和训练,如组织模拟现场招聘会、面试模拟训练等等,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三是积极地指导并鼓励在校大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寒暑假假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一些各种各样的人才招聘会,从而让他们在招聘会现场实际地去感受求职应聘的氛围。从实际出发,遵循实践性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效果。
2.普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用以指导、帮助学生定位职业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及选修课程并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指导在校学生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实践工作,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在毕业阶段,学校应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知识、方法、技巧等。
2.1 大一阶段:以心理辅导为主,培养正确的择业观
大一新生在经历了高考、进入大学校门后,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学习方式,往往会感到很迷茫,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就业指导课程应该从这个阶段开始,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使他们尽快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树立全方位就业和敢于竞争的意识。其次,应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当今的就业形势,纠正以“天之骄子”自居的心理,让他们主动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相应的职业特点,以及将来就业的形势,试探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以及将来的奋斗方向。
2.2 大二阶段:培养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
在这个阶段中应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业指导课要将素质教育深入其中,注重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的优点和缺点,让他们认识到综合素质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一阶段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分析,请一些已毕业的学生给他们开座谈会,以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会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更清晰地了解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2.3 大三阶段:全面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掌握专业技能
大三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在就业指导课中,教师应该联系实际,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学生增加自己参与竞争的筹码,如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异的专业成绩、党员、学生干部、实践经历等。因此,在学生明确思想认识和找准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应引导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为将来的就业储备知识和能量。学校既要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各种能力,积极发展个人志趣,并围绕特长和爱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实习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实践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锻炼实践能力。此外,还应通过丰富多彩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2.4 大四阶段:通过场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途径,提高就业技巧
这个阶段是最后的冲刺、实践运用阶段。大学生知识能力的储备、素质的养成在前两个阶段基本上已经完成,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侧重在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上。如政策咨询、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搞好心理辅导等,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调整职业目标与计划。通过场景模拟和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和能力。场景模拟是请一些用人单位来当场模拟招聘,让学生在实战中获得经验。学校培训从学生的衣着、问候语、回答用人单位问题等方面综合观察,由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打分,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引导。案例分析法是就业指导课程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列举一些本地、本校的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案例,使同学感到比较亲切、真实。另外,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创业意识,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竞争传统职业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总之,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的成功与否并无多大关系。从跟踪调查的事实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因此,我们要在整个就业指导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淑云.厚积薄发——跨越求知到创业的人生平台[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樊富民等.香港高校学生辅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1.
[3]李小鲁,叶样效.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
[4]瞿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5]高海生,傅军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 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责编 雷艳]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7-0032-03
随着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及高校“大众化”教育的到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自1995年原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以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学校就业指导课未列入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不明确,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无法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效果,满足不了大学生和社会的要求,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发展的症结之一。
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真正地达到对大学生就业有切实可行的实际指导意义的目的,一直是我们每一位在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求的一个现实性的课题。
1.普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原则
1.1 突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其关键性在于该课程对大学生未来就业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脱离与对大学生未来就业的指导作用,该课程的教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遵循其“突出指导性”的原则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学中指导大学生要自觉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自觉地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价值理念,引导他们把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与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自身价值。二是指导他们积极地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这里,第一要积极地指导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使他们对自己目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我是谁”。第二要积极地指导他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指导他们把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特点同社会未来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将来“我想干什么”。第三要积极地指导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意识地磨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为其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打下基础,即指导他们认识到将来“我能(会)干什么”。第四要积极地指导他们从目前的实际出发,有意识、有目的,从点滴做起,不断学习,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指导他们弄清楚“我现在应该干什么”。三是积极地指导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现在起在知识能力、道德品质素养及心理素质健康方面进行准备,积极地指导他们如何冷静地去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的压力,又如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四是积极指导他们具体地学习和掌握求职就业的具体程序及面试应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他们在求职竞争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2 注重针对性的教学原则
注重针对性原则,对我们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十分重要。遵循注重针对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体针对不同专业及不同类别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如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课堂教学等方面基本功的教育和训练;而对于那些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就要结合他们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训练。如对应用外语专业的学生的听(听力)、说(口语)、译(文字翻译)等方面进行教学指导和训练等。通过根据目前大学生学习的不同专业类别对其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1.3 体现实践性教学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现实践性,就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所谓体现实践性教学原则,即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训练的积极作用,一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搜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就业实践过程中比较成功的经典案例,并用这些成功的经典案例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从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一些现场模拟式的教学和训练,如组织模拟现场招聘会、面试模拟训练等等,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三是积极地指导并鼓励在校大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寒暑假假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一些各种各样的人才招聘会,从而让他们在招聘会现场实际地去感受求职应聘的氛围。从实际出发,遵循实践性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效果。
2.普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用以指导、帮助学生定位职业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及选修课程并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指导在校学生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实践工作,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在毕业阶段,学校应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知识、方法、技巧等。
2.1 大一阶段:以心理辅导为主,培养正确的择业观
大一新生在经历了高考、进入大学校门后,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学习方式,往往会感到很迷茫,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就业指导课程应该从这个阶段开始,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使他们尽快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树立全方位就业和敢于竞争的意识。其次,应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当今的就业形势,纠正以“天之骄子”自居的心理,让他们主动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相应的职业特点,以及将来就业的形势,试探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以及将来的奋斗方向。
2.2 大二阶段:培养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
在这个阶段中应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业指导课要将素质教育深入其中,注重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的优点和缺点,让他们认识到综合素质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一阶段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分析,请一些已毕业的学生给他们开座谈会,以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会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更清晰地了解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2.3 大三阶段:全面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掌握专业技能
大三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在就业指导课中,教师应该联系实际,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学生增加自己参与竞争的筹码,如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异的专业成绩、党员、学生干部、实践经历等。因此,在学生明确思想认识和找准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应引导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为将来的就业储备知识和能量。学校既要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各种能力,积极发展个人志趣,并围绕特长和爱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实习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实践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锻炼实践能力。此外,还应通过丰富多彩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2.4 大四阶段:通过场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途径,提高就业技巧
这个阶段是最后的冲刺、实践运用阶段。大学生知识能力的储备、素质的养成在前两个阶段基本上已经完成,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侧重在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上。如政策咨询、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搞好心理辅导等,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调整职业目标与计划。通过场景模拟和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和能力。场景模拟是请一些用人单位来当场模拟招聘,让学生在实战中获得经验。学校培训从学生的衣着、问候语、回答用人单位问题等方面综合观察,由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打分,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引导。案例分析法是就业指导课程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列举一些本地、本校的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案例,使同学感到比较亲切、真实。另外,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创业意识,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竞争传统职业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总之,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的成功与否并无多大关系。从跟踪调查的事实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因此,我们要在整个就业指导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淑云.厚积薄发——跨越求知到创业的人生平台[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樊富民等.香港高校学生辅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1.
[3]李小鲁,叶样效.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
[4]瞿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5]高海生,傅军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 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责编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