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与应激性溃疡关系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将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有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大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量越大,出血部位在脑干、丘脑、小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越高。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应激性溃疡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65例脑出血患者中,男96例,女69例。并发消化道出血45例(27.8),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38~80岁,平均63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均否认消化道溃疡病史。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为观察组,共45例;无应激性溃疡120例,为对照组。
  方法:比较两组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的差异。脑出血部位根据头颅CT检查确定。脑出血的出血量根据CT影像估算,测量头颅CT片中血肿最大层面长轴为长(cm)、短轴为宽(cm),根据公式出血量=0.5×长×宽×层数,估算出血量。上消化道出血以呕吐咖啡色样物,柏油样便或黑便,胃液或大便潜血阳性为判断依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脑出血各部位发病情况:观察组脑干、丘脑、小脑部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叶部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底节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丘脑、脑干、小脑部位的出血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脑叶部位出血不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基底节出血量大小与发病情况:基底节是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发病例数最高,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19例,出血量>30ml 15例(79%),并均见破入脑室。未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62例,出血量<30ml者61例(98%)。故基底节区脑出血量越大,越易并发消化道出血,如破入脑室,易并发消化道出血。
  
  讨 论
  
  应激性溃疡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粪。脑出血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重症,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项临床研究均提示,脑出血病情越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本组资料显示,丘脑、脑干、小脑部位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基底节出血量越大,破入脑室,则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预示病情凶险。但脑出血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脑出血本身的病情轻重,而非直接死于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上对于脑干、丘脑、小脑出血患者,半球出血>30ml,破入脑室,并发脑疝,昏迷,血压持续居高不下,临床表现较重的患者,应及早使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及止血剂,并积极采取锥颅血肿清除术、侧脑室引流术、甘露醇脱水等措施降低颅压,减轻对中线结构的破坏,从而减轻机体应激状态和应激性溃疡发生,提高抢救成活率及生存质量。同时也可根据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判断脑出血病情轻重及预后。
  


  
  参考文献
  1 牛平,王耀山.脑出血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1998,5(2):112-115.
  2 燕虹,陈昆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的临床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6):528-529.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2000年1月~2007年8月高热惊厥患儿共2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80例。所有病例均有高热惊厥病史。年龄1个月~13岁,其中男116例,女92例。并认真随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具体做法:患儿发热时首先用凉毛巾敷额头(冰帽更好),其次触摸其手脚的凉热,若手脚发凉,则立即保暖,若体温超过38℃,则口服退热药物,
期刊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负压引流技术进行创面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 24例患者均在住
<正> 近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自拟九味汤治疗小儿盗汗兼见大便秘结、紫癜、鼻衄等,每每获效,现将有较详细记录的97例简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女46例、男51例,年龄最小1岁,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数据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其类型也逐渐变得多样化。使得大数据成为继资源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之后的第四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