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画坛,尽管假画和赝品已经是千年沉重的话题,但却鲜有理直气壮的打假行为。主要原因除了打假的成本太高和画家的维权意识淡漠外,中国传统的临摹学画的方式也让很多造假者有了心理基础。对假画、赝品保持沉默和宽容的画坛潜规则最近受到了上海著名旅美抽象画家赵渭凉的挑战。赵渭凉是和陈逸飞同辈的画家,当年曾活跃于上海画坛,留美二十年后,从严谨的新写实画家转型为纯粹的抽象画家。半年前他回国发现自己的抽象画被某艺术公司在网上和其全国连锁店大量复制、销售,他立即开展调查,并委托律师诉诸法律,追究该公司的侵犯著作权行为。日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停止销售侵犯原告著作权的美术作品在报纸上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赵渭凉极其认真地做这件事情,很多朋友都不解,因为在国内呆久了的人,对这类“盗版”见惯不怪。上海很多画家的画曾不同程度地遭受“行画克隆”,大多数当事人几乎都是一笑了之。本人也曾遇到自己的作品被画成“行画”,挂在浦东一家著名的连锁饭店“x x人家”的大堂里。朋友见了告诉我,我也没有意识到要维权,好像很难拒绝别人对你的喜欢,尽管这种喜欢是对你的侵权。事实上这种侵权就像小偷行窃一样,你不应该因为小偷喜欢你的钱包而容忍小偷下手。大多数画家对这种侵权都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中国人的“中庸”和“戒忍”,使其在很多原则问题上放弃自己的立场,变得十分“阳痿”。
在美国数度经历司法诉讼的赵渭凉有自己的做人原则。维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力,人人应该有自己的正义感和人格尊严。对于违法侵权行为,受害的艺术家应该主动出来“打假”,而不应该疑虑重重,患得患失。赵渭凉宁可赔时间、赔钱也要讨还公正的心态和行为,给我们国内的画家上了一课。我们常常说艺术家是保持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的群体,他们要比普通的老百姓更加注重人格平等和社会公平。但是,当侵权像一块试金石摆在艺术家面前时,很多人其实是愧对自己的艺术人生的。人生的最大利益追求不是物质财富,而是身体健康和心灵自由,是人格尊严和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赵渭凉维权官司是中国抽象画维护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案例,意义深远。
中国传统绘画似乎有着“造假”的传统。从历代无名画者到近代大名鼎鼎的张大千,仿冒名家的画作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本事,是一种才华的表现。张大千的很多造假作品可以乱真,张大干也一直引以为傲。赵渭凉诉讼案的胜利,让我们有机会也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假画和赝品的法律角色。而按照当今知识产权法律条例,临摹属于复制,有侵权之嫌。中国传统绘画从临摹起步几乎就是以侵犯前人的知识产权为前提的。商人造假牟利和画家模仿创作,从知识产权角度来认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侵犯前人的知识产权。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中国绘画史上的模仿高手们,得出的结论让我们吃惊。模仿前人的画作尤其是刻意临摹并用作商业的,不只是一个有没有艺术创意的学术问题,还是一个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没有创新的艺术不仅受到学术的质疑,也将受到法律的制约。现实中模仿和复制正打着借鉴和学习的幌子大行其道,中国的美术教学基础就是“临摹和模仿”,学生们是误入歧途,从小就把“侵权”当作“正道”来走。
艺术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时代,艺术发展都要靠创新。最初的创新都是在怀疑和诋毁中进行的。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创新的艺术也是没有出息的,更何况不创新就意味着“侵权”。尽管艺术创新永远像丑小鸭一样,被鸭群排斥,但是当天鹅展翅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鸭群和天鹅的区别。
拿什么来拯救你呢,我的艺术?
(作者为著名画家)
赵渭凉极其认真地做这件事情,很多朋友都不解,因为在国内呆久了的人,对这类“盗版”见惯不怪。上海很多画家的画曾不同程度地遭受“行画克隆”,大多数当事人几乎都是一笑了之。本人也曾遇到自己的作品被画成“行画”,挂在浦东一家著名的连锁饭店“x x人家”的大堂里。朋友见了告诉我,我也没有意识到要维权,好像很难拒绝别人对你的喜欢,尽管这种喜欢是对你的侵权。事实上这种侵权就像小偷行窃一样,你不应该因为小偷喜欢你的钱包而容忍小偷下手。大多数画家对这种侵权都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中国人的“中庸”和“戒忍”,使其在很多原则问题上放弃自己的立场,变得十分“阳痿”。
在美国数度经历司法诉讼的赵渭凉有自己的做人原则。维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力,人人应该有自己的正义感和人格尊严。对于违法侵权行为,受害的艺术家应该主动出来“打假”,而不应该疑虑重重,患得患失。赵渭凉宁可赔时间、赔钱也要讨还公正的心态和行为,给我们国内的画家上了一课。我们常常说艺术家是保持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的群体,他们要比普通的老百姓更加注重人格平等和社会公平。但是,当侵权像一块试金石摆在艺术家面前时,很多人其实是愧对自己的艺术人生的。人生的最大利益追求不是物质财富,而是身体健康和心灵自由,是人格尊严和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赵渭凉维权官司是中国抽象画维护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案例,意义深远。
中国传统绘画似乎有着“造假”的传统。从历代无名画者到近代大名鼎鼎的张大千,仿冒名家的画作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本事,是一种才华的表现。张大千的很多造假作品可以乱真,张大干也一直引以为傲。赵渭凉诉讼案的胜利,让我们有机会也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假画和赝品的法律角色。而按照当今知识产权法律条例,临摹属于复制,有侵权之嫌。中国传统绘画从临摹起步几乎就是以侵犯前人的知识产权为前提的。商人造假牟利和画家模仿创作,从知识产权角度来认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侵犯前人的知识产权。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中国绘画史上的模仿高手们,得出的结论让我们吃惊。模仿前人的画作尤其是刻意临摹并用作商业的,不只是一个有没有艺术创意的学术问题,还是一个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没有创新的艺术不仅受到学术的质疑,也将受到法律的制约。现实中模仿和复制正打着借鉴和学习的幌子大行其道,中国的美术教学基础就是“临摹和模仿”,学生们是误入歧途,从小就把“侵权”当作“正道”来走。
艺术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时代,艺术发展都要靠创新。最初的创新都是在怀疑和诋毁中进行的。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创新的艺术也是没有出息的,更何况不创新就意味着“侵权”。尽管艺术创新永远像丑小鸭一样,被鸭群排斥,但是当天鹅展翅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鸭群和天鹅的区别。
拿什么来拯救你呢,我的艺术?
(作者为著名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