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精准治疗现状、挑战和未来

来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总体疗效欠佳,目前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法,疗效的改善已到了瓶颈.随着基因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信号通路和可作用靶点被发现,相应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胰腺癌的治疗模式正在逐渐向靶向治疗方向发展,进入精准医疗时代.
其他文献
腹腔镜外科手术是一门不同于传统外科的全新手术技术,除了理念、设备、手术器械的不同外,还具有技术操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腹腔镜外科医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传统手术基础外,还必须经过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的系统训练及考核.应用恰当的培训考核模式,不仅能为学员提供准确反馈,也是推进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鉴于国内外腹腔镜外科发展趋势,为推动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加快腹腔镜培训基地建设,构建专门的腹腔镜外科科学培训及考核体系势在必行并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按照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组建了腹腔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迄今已历30年,其中以超声刀为代表的能量器械的应用,是术中分离、解剖、游离、止血等基本操作得以安全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从单极或双极电能量器械到超声能量器械,再到集成器械,相关设备也经历了不断研发、创新并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过程.各类能量器械的涌现和革新,一方面促进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朝着精准化切除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反哺了包括开放手术在内的结直肠外科技术,使之更为成熟.这些能量器械或设备平台各有特色,在能量原理、功能设计、使用技巧方面各不相同,且在结直肠手术的不同操作步骤和解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的近红外光造影剂,可被波长750~800 nm外来光所激发,发射出波长更长的近红外光,从而实现组织和器官显影.自2006年Nagata首先将ICG应用于结直肠外科以来,这一技术在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治疗方面展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1-4].文献报道,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ICG近红外光成像技术可增强肿瘤病灶的可视化效果、提高淋巴结检出率以及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2].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统一的标准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分子荧光影像是指用于侦测、显示、导航外科肿瘤切除的新型术中荧光成像技术.目前在肝胆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4].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可被波长范围在750~810 nm的外来光所激发,发射波长840 nm左右的近红外光[5].随着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提出,传统仅依赖CT、MRI等二维影像进行手术评估及指导手术已无法满足外科医生的需求[6].作为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通过实现细胞功能水平的精
胃肠外科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尤以老年、肿瘤、重症及病理性肥胖病人更为显著[1].胃肠外科病人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足、肌少症、恶病质、肥胖、肌肉脂肪浸润等形式,主要原因是原发疾病状况及治疗引起的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胃肠功能不全、机体代谢变化和自身组织消耗.此外,手术创伤应激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加、炎性反应、蛋白质分解代谢和氮丢失[2].研究结果显示,大手术病人机体的持续分解代谢可持续至术后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正氮平衡,严重影响病人组织、器官生理功能恢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影响病人预后[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及对应分支与属支的解剖规律、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200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资料,通过影像学读片、手术记录查阅、术后视频回放方式观察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回结肠血管、右结肠血管、结肠中血管、Henle干的出现概率、走行特点、毗邻关系以及变异情况.结果 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变异按肠系膜上静脉(SMV)数量分为单支型与双支型,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右位、左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双通路手术(LSG-TB)治疗肥胖及相关合并症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1例实施LSG-TB手术的肥胖病人资料.记录病人术前一般资料及合并症情况,并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重、糖代谢改变、血压、营养指标变化及消化道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满1、3、6、12个月随访分别为33例(80.5%)、22例(53.7%)、16例(39.0%)和5例(12.2%).41例病人围手术期发生腹腔出血1例保守治疗好转,体重指数与空腹血糖由术前平
影像学评估为结直肠癌病人精确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客观依据[1].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影像学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evidence-based medical imaging clinical appropriateness,EB-MICA)理念,即:针对临床诊疗需求(某一特定疾病、综合征等诊断或评估),影像科医生与临床医生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专业技能和经验以及病人意愿,共同慎重评价某种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及选择的合理性[2].在此理念引导下,本指南通过回答“如何为结直肠癌病人选择合理的影像学
为适应新时代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和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长远规划.为积极推进模拟虚拟技术在专科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价方面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受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委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7-2020年连续4年牵头组织开展基于模拟虚拟的腹腔镜技术考核评价实证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系统擘画“十四五”期间我国腹腔镜技术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评价工作,及时总结前期研究取得的宝贵经验,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并推广应用,按照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组建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腹腔镜技术考
从范式创新的角度分析,直肠癌治疗历史经历了4次范式创新和螺旋式上升.直肠癌治疗范式创新的发展的底层逻辑是创新理论加适用性工业技术两条主链带来的共振,这种共振将带动一系列相关学科的持续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当前,直肠癌第4次范式创新已经进入平台期,建议外科医师开拓视野,关注与直肠癌治疗相关的理论以及工业4.0和人工智能带来的进步,积极探索新的进展和可能的范式创新,鼓励我国年轻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外科医师能够更多地参与乃至主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