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成套设备零序电压偏高原因分析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71031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电自动化也迅速发展起来,更好的满足了工业和日常生活用电需求。同时,为更好的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就需要做好成套设备的运营维护工作。因此文章结合实例,就配电自动化成套设备零序电压偏高原因展开分析。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成套设备;零序电压;偏高;原因
  在配电自动化日常运行管理工作,部分自动化成套设备会出现调控失灵和反应不灵敏等故障现象,进而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严重影响到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实用性能。因此亟待强化成套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1配网自动化成套设备运维的具体内容
  配电网自动化是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将配电网信息数据集成在一起,构建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对配电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控制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与以往的配电网系统相比,自动化是其最大的特点。而实现系统自动化主要是通过两部分来实现的,即系统设备和远程控制。我国配电网白色动力系统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在配电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许多专业问题凸显出来,导致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电源模块故障、遥控操作不成功、故障电流检测不准确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不仅会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增加系统后期维护的难度。
  2实例分析
  2.1配电自动化成套设备
  某配电自动化成套设备由以下设备组成:共箱式智能断路器1台,内置相电流互感器3支、零序电流互感器1支;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1臺,安装在电源侧,采集Uab、Ucb、零序电压;单相电压互感器1台,安装在负荷侧,采集Uab;配电自动化终端FTU1台,内置安防模块;三相一体式隔离开关1或2台,只有1台时安装在电源侧;跌落式避雷器6支,额定电压17kV,安装在隔离开关内侧;带航空插头电缆附件1套,3芯航空插头及长度至少8米的电源电缆1组;5芯航空插头及长度至少8米的电源电缆1组;6、10、26芯航空插头及长度至少8米的电缆1组。
  2.2成套设备接地
  成套开关(单隔刀时)接地点总共12处,汇总连接于接地引下线接地,包括:隔离开关本体1组,6支避雷器各1组,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N端1组,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本体及二次1组,单相电压互感器本体及二次1组,断路器外壳1组、FTU外壳1组,接地线的线径不小于25mm2。
  2.3配电自动化开关投入原则
  主干投逻辑是指主干线上采用“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通过开关“失压分闸、得电延时合闸”的工作特性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CB二次合闸来实现,一次重合闸隔离故障区段,二次重合闸恢复非故障段供电。分支投保护是指安装在分支线首端的自动化开关投入过流Ⅰ段保护与CB过流Ⅰ段保护形成级差配合,实现分支故障的定位隔离。联络开关宜退出是指退出联络自动化开关自动转供电功能即退出“单侧失压延时合闸功能”,但转供电可通过远方遥控方式进行。
  2.4零序电压偏高分析
  2.4.1故障表象
  供电局在675回10kV配电线路上安装了1824套柱上智能断路器,运行过程中出现109套柱上智能断路器零序电压偏高问题,现场检查发现大连北方和大连一互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一次侧N端接地良好,终端FTU上采集到的零序电压二次值分别为23.9V和19.7V。由于主干线上安装的电压时间型智能断路器投入了合到零压(零序电压定值20V/0.1s)分闸并闭锁合闸功能,该功能在X时限(7s)得电合闸后,在Y时限(5s)内检测到零序电压并超过整定值时,执行合到零压分闸并闭锁合闸功能。在系统无接地故障情况下,10kV线路停电后合闸送电时,由于零序电压偏高超过整定值而发生闭锁断路器合闸,导致线路无法正常送电。
  2.4.2原因分析
  收集4个安装点位FTU采集到零序电压进行谐波含量分析,4个点位零序电压波形中3次谐波含量均偏大,谐波值如表1所示。
  以上4个点位零序电压偏高是由于零序电压波形中含有大量的3次谐波,初步判断零序电压3次谐波含量偏大原因是由于三相五柱式互感器二次平衡绕组开路,失去了对铁芯中的原三次谐波磁通的去磁作用,导致三次谐波经过一次零序电压绕组ON。导致变电站10kV系统3U0偏高的原因是由于零序电压中含有大量的3次谐波以及零序电压基波值较大共同作用造成的。零序电压基波值大是由于成套设备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大造成的,规程要求成套设备接地电阻<4欧姆。现场测量了3个成套设备安装点位的接地网电阻,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零序电压偏高是由于成套设备接地电阻不合格造成的,因此测量和改善成套设备的接地电阻,有利于降低零序电压。
  2.4.3试验及现场验证
  仿真试验室里将10kV线路上接入了1只大连北方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实际挂网运行,模拟了二次平衡绕组开路和闭合两种工况,并通过FTU采集零序电压和录波,同时利用万用表测量平衡绕组两端的电压。
  工况1:二次平衡绕组开路时。
  工况2:二次平衡绕组正常时。
  平衡绕组开路时,FTU采集到的零序电压偏大且3次谐波含量较大;平衡绕组闭合时,FTU采集到的零序电压很小,几乎为零。对10kV岔河线主干线10号杆、宏伟支线4号杆及10kV岔河线芒弄新寨支线1号杆3台柱上智能断路器的配套的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和35kV忙信变10kV母线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进行停电检查。现场检查发现4个点位的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平衡绕组保险均已损坏,平衡绕组处于开路状态。现场更换保险使平衡绕组处于闭合状态时,送电后4个点位的零序电压恢复正常。大连一互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一次侧N端需接地,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施工安装不规范,没有按照要求将零序电压绕组ON尾端N接地,此时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中性点与地之间的电阻增大时,中性点O对地出现一个悬浮电压,导致其零序电压偏高。
  总之,文章对某供电局配电自动化零序电压偏高典型案例分析,配电自动化成套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过程中,严格检查成套设备接地的可靠性及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对于设备投运后零序电压是否满足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谢春.配网自动化成套设备运维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湖北农机化,2020(18):149-150.
  [2]杨志伟.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的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风,2020(21):131.
  [3]代鹏,王秀茹,刘刚,韩少华,张海军.一二次融合成套智能配电开关测试系统[J].农村电工,2020,28(05):27-28.
  [4]贺翔,赵海洋,程显,徐铭铭,朱剑鹏,马建伟.雷电冲击电压对配电一二次融合成套设备测量准确度的影响[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0,40(02):214-221+224.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IgM-类风湿因子(RF),IgG-RF,IgA-RF的影响,探讨rhTNFR:Fc治疗RA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武汉市中心医院2007-2008年110例R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hTNFR:Fc组和甲氨蝶呤组.rhTNFR:Fc组55例
风湿性疾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人体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到目前为止这部分疾病的病因不清,因此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大部分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对病情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疾病缓解.绝大部分AID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来巩固疗效以达到病情的长期缓解。
期刊
当机体的氧化作用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并向氧化作用倾斜时,机体产生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可促进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簇(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等的产生[1]。产生的活性氧簇和活性氮簇不仅损伤核酸、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分子以及线粒体等细胞器,还作为信使分子参与调节基因表达等生理病理过程,
摘要:配电线路在长期运行中,雷击破坏、绝缘老化等影响因素甚至可能导致电力系统故障,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需求。电力企业维护人员定期对配电线路进行维修保养,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配电线路维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线路;检修技术;应用  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连接电力系统各种设备的桥梁。电能产生后,电力企业需要通过配电线路向用户提供
患者男,16岁,因"皮疹伴乏力1年余,发热3d"于2011年11月17日收入我科.患者自2010年5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疹,表现为面部及眶周水肿伴红色皮疹,腰背部及四肢红色结节,双手远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同时出现双下肢乏力,下蹲后起立较为困难,无明显上肢活动受限,不伴发热、口干、跟干、吞咽困难、口腔溃疡等.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肌酸激酶1413 U/L,但肌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皮
期刊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脂筏及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LE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纯化B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志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对B细胞脂筏染色,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用罗丹明标志的鬼笔环肽对B细胞骨架蛋白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设空白对照组、来氟米特组干预培养活动期SLE患者B细胞4h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RA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活动性RA组50例,病情缓解RA组50例.应用血凝仪、特定蛋白仪等,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FDP、DD和C反应蛋白(CRP),Clauss法测定Fg水平;光学毛细管法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透射比浊法测类风湿因子(RF)IgG.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D(SP-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P-A和SP-D,并比较单纯RA组、RA-ILD组、对照组血清样本SPA和SP-D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RA合并ILD的相关性.计算3组血清SP-A和SP-D阳性检出率.分析SP-A和SP-D与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
2010年11月7日至11日,第74届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在亚特兰大市召开,注册参会人员10 000余人.会议涉及风湿免疫病及其相关学科的临床与基础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广泛.由于篇幅所限,现将类风湿关节炎(RA)、脊柱关节病(Sp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常见风湿病的有关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期刊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与肝脏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24例初诊未经治疗的PBC患者的肝脏穿刺标本常规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记录病理分期、纤维化、汇管区炎症、汇管区周围碎屑坏死、肝细胞坏死性损害、胆管增生及胆管减少程度;分析前述指标的临床相关性。正态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或t检验,非正态资料及等级资料进行Mann-Whitmey U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用Pearson和Sp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