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这个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会选择必须搞清楚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主角李雪莲,很多人都觉得她不够可爱,包括冯小刚导演自己都曾说过,“《秋菊打官司》的观众会站在秋菊的立场,《老炮儿》的观众会站在六爷的立场,但是《我不是潘金莲》的观众很难站在李雪莲的立场。”那么你作为演绎者,怎么看待这个“不够可爱”的人物?
范冰冰:如果我演一个人物,在我内心深处对她一点都不认同的话,那诠释出来的肯定不对。其实我觉得我和李雪莲有些地方还是挺像的,比如我们都喜欢争一个黑与白,一定要分个清楚、讨个说法,坚持自己认为的正义和我觉得正确的事情,不管中间遇到多少波折和困难,都一定要去做到。尽管电影中的李雪莲在解决事情的过程中,给周围很多人都带来了不可解的麻烦与纷扰,但是站在李雪莲的角度,我认可她,有这样的冤屈和委屈,那也一定要用自己仅有的能量去克服和争取,哪怕用尽自己十年的宝贵光阴。
中国新闻周刊:你刚刚说自己和李雪莲性格中的相似性,但李雪莲为了这种性格,她其实付出了很多代价,比如自己的青春、热情、包括爱情和再次获得幸福的机会,这样一种被浪费掉的人生,你觉得值得吗?
范冰冰:站在李雪莲的角度,她就是值得的,不过她也别无选择。说真的,可能很多女孩的想法会和我不一样,有一些女孩会觉得,算了,还是放下吧,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最重要。对于李雪莲来说,她假如不去告状,不去较这个真,她真的可以拥有另外一种人生,在家乡开着农家乐,熬着牛骨汤,有滋有味地生活。但是堵在她心里头的那口气,她是永远没有办法吞咽下去的,她的人生也就永远没有办法重新开始。想象一下,假如这个事情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觉得我也会选择必须搞清楚问题,然后才能考虑重新开始。李雪莲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她不会大而化小,告诉自己,“算了不去想了”,其实一直到电影的结尾,事情也没有真正过去,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可能会慢慢释怀一点,但完全忘怀,不可能。《我不是潘金莲》是一个喜剧,但李雪莲的人生却是一个很大的悲剧。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你希望演绎一个活在“喜剧”中的“悲剧”人物,你会预想到观众的反应吗?希望他们哭还是笑?在这部戏里,有哪一个场景让你觉得付出了最多的眼泪或者情感?
范冰冰:作为一个演员,能让观众有真心的感受和触动,就是最好的。至于这个戏真正进了电影院,观众在里面是哭是笑,究竟是哈哈大笑还是会心的一笑,这些都会很有意义。我觉得《我不是潘金莲》里面,像刘震云老师说的“道理背后的幽默”,还有那些心酸,更适合一些有一定年龄感和生活阅历的人,他们更容易被这个戏触动。当然我本人在读剧本和拍戏的过程中,也很多次因为李雪莲哭或者笑,尤其是拍最后快结尾处,她知道结局的时候,故事的“核”没有了,李雪莲崩溃了,这个事是真讲不清了。那种爱、恨、不甘、纠结,还有这么多年的酸甜苦辣,都在那一刻喷薄而出,我相信看到那个场景的时候,观众会被触动。也许你会为她觉得不值,但我相信,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做了这样的事,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中国新闻周刊:十几年前,你和冯小刚导演合作了《手机》,在里面演一个不择手段要“上位”的新人武月,虽然是配角,但是挺让人印象深刻。这次又拍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你觉得再次合作,自己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范冰冰:其实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本身性格上发生的变化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导演会跟我讲,他觉得通过镜头中看到的我,变得更自信了。而很多年前拍《手机》,我是电影新人,对电影的理解非常模糊,那时候只是觉得,电影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梦,我需要去圆它。
而现在演李雪莲,我自己经历了这么多年,拍过这么多的戏,演绎过这么多的角色,我可能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放到这个角色中。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说,大部分年轻演员演出来的戏会比较“淡”,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没有故事,还没有经历那些坎坷和那些难以逾越的沟沟坎坎。我喜欢和小刚导演还有刘震云老师合作,在他们那个年代,有特别多有意思的故事,当然还有苦难。到了我这一代,那些有意思的事和苦难减少了很多,而到了我弟弟他们那一代,就几乎什么故事都没有了,因为他们活得太舒服了。
在《我不是潘金莲》中,我和那么多优秀的男演员合作,我经常说,他们即便有一点点的“戏渣儿”掉地上,他们都能够捡起,磨碎了,再给你撒出去。他们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是因为在生活里面,他們有太多太多自己的故事,然后把这些东西消化掉,拿出来,糅在角色中,与大家分享。而对于我自己来说,从《手机》到《我不是潘金莲》,这十二年,既是时光流逝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有故事积累的过程。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演冯小刚导演的戏,这些年你和李玉导演也有过很多次合作,他们会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范冰冰:李玉电影里的人物和氛围都是很特别的,带着一点孤独、脆弱,甚至走极端和神经质的感觉。我演的《苹果》或者《观音山》里的南风,都有着这样那样人性上的弱点,她们特别容易被伤害、被打破,演绎她们,感觉就像剥洋葱,把那个薄薄的人性的膜打破了,一戳就漏。而冯小刚导演是一个特别善于说故事的导演,他电影中故事的逻辑性特别强,你看《手机》《一声叹息》等等。对于他的戏,你看故事就足够了,因为他讲的故事,可以把老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给你讲到针尖儿上、讲到心坎儿里。
中国新闻周刊:在《我不是潘金莲》中,你演了一个粗服乱头的农妇,让大家看到一个“不美的范冰冰”,而事实上,因为你的容貌让大家关注了很多年。你会害怕随着年龄增长美貌褪色吗?还是觉得美貌对于一个追求演技的女演员,其实是一种束缚?
范冰冰:我觉得一个东西,不论是容貌还是别的什么,特有意思的是,当你认定它对你有益处的时候,其实从另外某一个方面来看,它一定是会给你带来阻力或者限制的,一定是这样的。但现在我不纠结这个问题了,因为不管你想不想,问题就在那,日子也都得一样地过。
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恐惧“年纪慢慢长大,不再年轻貌美”这种问题的人。我想得很清楚,女人在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气度和美貌。我现在看青霞姐,我还是觉得她很美;我看刘嘉玲、关之琳我都觉得她们很美。虽然,也许现在的她们,距离她们颜值的最巅峰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能够从她们现在的容颜里看到生活赋予她们的历练,这也是非常非常美的。你没有办法在三十岁或者五十岁的时候,跟十六七岁的女生比颜值,但是你可以跟同龄人比,只要你看起来比她们更有幸福感,这你就赢了嘛。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主角李雪莲,很多人都觉得她不够可爱,包括冯小刚导演自己都曾说过,“《秋菊打官司》的观众会站在秋菊的立场,《老炮儿》的观众会站在六爷的立场,但是《我不是潘金莲》的观众很难站在李雪莲的立场。”那么你作为演绎者,怎么看待这个“不够可爱”的人物?
范冰冰:如果我演一个人物,在我内心深处对她一点都不认同的话,那诠释出来的肯定不对。其实我觉得我和李雪莲有些地方还是挺像的,比如我们都喜欢争一个黑与白,一定要分个清楚、讨个说法,坚持自己认为的正义和我觉得正确的事情,不管中间遇到多少波折和困难,都一定要去做到。尽管电影中的李雪莲在解决事情的过程中,给周围很多人都带来了不可解的麻烦与纷扰,但是站在李雪莲的角度,我认可她,有这样的冤屈和委屈,那也一定要用自己仅有的能量去克服和争取,哪怕用尽自己十年的宝贵光阴。
中国新闻周刊:你刚刚说自己和李雪莲性格中的相似性,但李雪莲为了这种性格,她其实付出了很多代价,比如自己的青春、热情、包括爱情和再次获得幸福的机会,这样一种被浪费掉的人生,你觉得值得吗?
范冰冰:站在李雪莲的角度,她就是值得的,不过她也别无选择。说真的,可能很多女孩的想法会和我不一样,有一些女孩会觉得,算了,还是放下吧,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最重要。对于李雪莲来说,她假如不去告状,不去较这个真,她真的可以拥有另外一种人生,在家乡开着农家乐,熬着牛骨汤,有滋有味地生活。但是堵在她心里头的那口气,她是永远没有办法吞咽下去的,她的人生也就永远没有办法重新开始。想象一下,假如这个事情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觉得我也会选择必须搞清楚问题,然后才能考虑重新开始。李雪莲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她不会大而化小,告诉自己,“算了不去想了”,其实一直到电影的结尾,事情也没有真正过去,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可能会慢慢释怀一点,但完全忘怀,不可能。《我不是潘金莲》是一个喜剧,但李雪莲的人生却是一个很大的悲剧。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你希望演绎一个活在“喜剧”中的“悲剧”人物,你会预想到观众的反应吗?希望他们哭还是笑?在这部戏里,有哪一个场景让你觉得付出了最多的眼泪或者情感?
范冰冰:作为一个演员,能让观众有真心的感受和触动,就是最好的。至于这个戏真正进了电影院,观众在里面是哭是笑,究竟是哈哈大笑还是会心的一笑,这些都会很有意义。我觉得《我不是潘金莲》里面,像刘震云老师说的“道理背后的幽默”,还有那些心酸,更适合一些有一定年龄感和生活阅历的人,他们更容易被这个戏触动。当然我本人在读剧本和拍戏的过程中,也很多次因为李雪莲哭或者笑,尤其是拍最后快结尾处,她知道结局的时候,故事的“核”没有了,李雪莲崩溃了,这个事是真讲不清了。那种爱、恨、不甘、纠结,还有这么多年的酸甜苦辣,都在那一刻喷薄而出,我相信看到那个场景的时候,观众会被触动。也许你会为她觉得不值,但我相信,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做了这样的事,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一个东西对你有益的时候,一定会给你带来阻力”
中国新闻周刊:十几年前,你和冯小刚导演合作了《手机》,在里面演一个不择手段要“上位”的新人武月,虽然是配角,但是挺让人印象深刻。这次又拍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你觉得再次合作,自己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范冰冰:其实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本身性格上发生的变化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导演会跟我讲,他觉得通过镜头中看到的我,变得更自信了。而很多年前拍《手机》,我是电影新人,对电影的理解非常模糊,那时候只是觉得,电影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梦,我需要去圆它。
而现在演李雪莲,我自己经历了这么多年,拍过这么多的戏,演绎过这么多的角色,我可能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放到这个角色中。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说,大部分年轻演员演出来的戏会比较“淡”,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没有故事,还没有经历那些坎坷和那些难以逾越的沟沟坎坎。我喜欢和小刚导演还有刘震云老师合作,在他们那个年代,有特别多有意思的故事,当然还有苦难。到了我这一代,那些有意思的事和苦难减少了很多,而到了我弟弟他们那一代,就几乎什么故事都没有了,因为他们活得太舒服了。
在《我不是潘金莲》中,我和那么多优秀的男演员合作,我经常说,他们即便有一点点的“戏渣儿”掉地上,他们都能够捡起,磨碎了,再给你撒出去。他们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是因为在生活里面,他們有太多太多自己的故事,然后把这些东西消化掉,拿出来,糅在角色中,与大家分享。而对于我自己来说,从《手机》到《我不是潘金莲》,这十二年,既是时光流逝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有故事积累的过程。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演冯小刚导演的戏,这些年你和李玉导演也有过很多次合作,他们会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范冰冰:李玉电影里的人物和氛围都是很特别的,带着一点孤独、脆弱,甚至走极端和神经质的感觉。我演的《苹果》或者《观音山》里的南风,都有着这样那样人性上的弱点,她们特别容易被伤害、被打破,演绎她们,感觉就像剥洋葱,把那个薄薄的人性的膜打破了,一戳就漏。而冯小刚导演是一个特别善于说故事的导演,他电影中故事的逻辑性特别强,你看《手机》《一声叹息》等等。对于他的戏,你看故事就足够了,因为他讲的故事,可以把老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给你讲到针尖儿上、讲到心坎儿里。
中国新闻周刊:在《我不是潘金莲》中,你演了一个粗服乱头的农妇,让大家看到一个“不美的范冰冰”,而事实上,因为你的容貌让大家关注了很多年。你会害怕随着年龄增长美貌褪色吗?还是觉得美貌对于一个追求演技的女演员,其实是一种束缚?
范冰冰:我觉得一个东西,不论是容貌还是别的什么,特有意思的是,当你认定它对你有益处的时候,其实从另外某一个方面来看,它一定是会给你带来阻力或者限制的,一定是这样的。但现在我不纠结这个问题了,因为不管你想不想,问题就在那,日子也都得一样地过。
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恐惧“年纪慢慢长大,不再年轻貌美”这种问题的人。我想得很清楚,女人在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气度和美貌。我现在看青霞姐,我还是觉得她很美;我看刘嘉玲、关之琳我都觉得她们很美。虽然,也许现在的她们,距离她们颜值的最巅峰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能够从她们现在的容颜里看到生活赋予她们的历练,这也是非常非常美的。你没有办法在三十岁或者五十岁的时候,跟十六七岁的女生比颜值,但是你可以跟同龄人比,只要你看起来比她们更有幸福感,这你就赢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