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许多省市和高校院所竞相出台人才计划和优惠政策,“帽子”成为吸引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指标,关系到科研经费、职称评奖甚至家属待遇。“帽子”满天飞,“以帽取人”弊端逐渐显露。
各省市推出人才计划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合理设置的人才工程是对科技工作者的一种激励,对推动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的人才工程、计划走入了过多过乱的误区,政出多门、定位重叠、标准不科学、管理不严格,让人眼花缭乱。其申请过程往往繁琐复杂,间接影响了科研人才正常的科研工作,同时,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引发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
从科研人员来看,虽然“帽子”的种类很多,但不少单位的“帽子”最终都落到了几个人头上,重叠程度很高,资源过于集中倾斜。同时,一些青年科技人员把“帽子”当作人生目标,导致不能潜心研究,影响了自身成长。
从区域发展来看,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出现了新一轮抢“帽子”的现象。不少地方实施“速成法”,不惜血本,不重实际,重金挖“帽子”人才。乱抢人才的现象加剧了欠发达省份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些地方,还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容易造成引进人员与已有人员的矛盾、国内学者与海归学者的矛盾。
众所周知,科研是需要团队的,既需要首席专家、领头羊,也需要骨干层、执行层甚至辅助人员。这些人员虽然重要程度不同,但是都不可或缺。实际上,不少国际知名高校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引进人才。比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在引进我国某科研单位人才时,把科研助手一同引进;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引进一名著名昆虫学教授时,把实验室不同职称的人员包括实验员全部引进来。
而国内长期以来的评价奖励体系多侧重奖励课题的主持人,对团队培养重视不够,缺乏针对团队的评价体系。其实,团队的每个人都应当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成长通道,否则不利于培养协作精神,容易形成单打独斗,一旦领军人物退休或调离,会影响学科整体发展。因此,要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贡献,把评价个人和评价团队结合起来。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科学家静下心来、潜心科研,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改进人才评价机制。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让“帽子”发挥出正确的引导作用,才能让人才工程真正凝聚科研力量。
具体来说,在人才评价标准上,要按照减数量、高质量的原则,整合名目繁多、重復交叉的人才计划,自主培养和针对性引进相结合。既要看“帽子”,更要看“里子”,“里子”是人才当前的创新能力和未来的创新潜力,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
在人才分类评价上,要在重视高端人才的基础上,扩展人才概念,以创新能力和潜力为核心,建立科学、易操作的科研人员分类考核机制和办法,营造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出彩的氛围,形成有利于人才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汇聚创新的合力。
各省市推出人才计划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合理设置的人才工程是对科技工作者的一种激励,对推动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的人才工程、计划走入了过多过乱的误区,政出多门、定位重叠、标准不科学、管理不严格,让人眼花缭乱。其申请过程往往繁琐复杂,间接影响了科研人才正常的科研工作,同时,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引发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
从科研人员来看,虽然“帽子”的种类很多,但不少单位的“帽子”最终都落到了几个人头上,重叠程度很高,资源过于集中倾斜。同时,一些青年科技人员把“帽子”当作人生目标,导致不能潜心研究,影响了自身成长。
从区域发展来看,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出现了新一轮抢“帽子”的现象。不少地方实施“速成法”,不惜血本,不重实际,重金挖“帽子”人才。乱抢人才的现象加剧了欠发达省份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些地方,还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容易造成引进人员与已有人员的矛盾、国内学者与海归学者的矛盾。
众所周知,科研是需要团队的,既需要首席专家、领头羊,也需要骨干层、执行层甚至辅助人员。这些人员虽然重要程度不同,但是都不可或缺。实际上,不少国际知名高校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引进人才。比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在引进我国某科研单位人才时,把科研助手一同引进;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引进一名著名昆虫学教授时,把实验室不同职称的人员包括实验员全部引进来。
而国内长期以来的评价奖励体系多侧重奖励课题的主持人,对团队培养重视不够,缺乏针对团队的评价体系。其实,团队的每个人都应当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成长通道,否则不利于培养协作精神,容易形成单打独斗,一旦领军人物退休或调离,会影响学科整体发展。因此,要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贡献,把评价个人和评价团队结合起来。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科学家静下心来、潜心科研,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改进人才评价机制。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让“帽子”发挥出正确的引导作用,才能让人才工程真正凝聚科研力量。
具体来说,在人才评价标准上,要按照减数量、高质量的原则,整合名目繁多、重復交叉的人才计划,自主培养和针对性引进相结合。既要看“帽子”,更要看“里子”,“里子”是人才当前的创新能力和未来的创新潜力,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
在人才分类评价上,要在重视高端人才的基础上,扩展人才概念,以创新能力和潜力为核心,建立科学、易操作的科研人员分类考核机制和办法,营造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出彩的氛围,形成有利于人才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汇聚创新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