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以问题教学法在“电动势”教学中的实践谈点体会与思考.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
问题1: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问题2:电源P内的什么力把电子从A搬运到B?
学生思考,回答:电场力.
教师设计目的:此处不要求所有学生都知道,设计仅希望有学生能提出电场力作用这一可能性,为下面讨论作铺垫.
教师:是不是电源内部的电场力把电子从A搬运到B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二节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电源
教师: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在教案设计时,我设计了下面几个讨论问题,由学习小组自己讨论解决,目的是降低难度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问题3:电源的内部电场方向如何?
学生:从正极到负极.
教师: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不便.我们接下来按照正电荷定向移动的说法研究问题.
问题4:电源外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
学生:从正极到负极.
教师: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负极聚集大量正电荷.
问题5:电源内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
学生:电源两端为了保持电势差,不断地把堆积在负极的正电荷移送到正极.
问题6: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电源内部是不是电场力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的呢?
让学生先积极讨论后,教师再设问分解此问题.
问题7:电源内部的正电荷受到电场力的方向是什么?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
学生:正极指向负极,做负功.
问题8:现在我们知道电场力阻碍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那么同学们对电源内部正电荷的受力情况有什么推断呢?
学生:除电场力外,电源内部一定还有力把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对正电荷做正功.
教师:电源内部除电场力之外的力,我们称为非静电力.
问题9:非静电力做正功还是负功?
学生:正功.
问题10: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是由什么提供的?
学生交流总结:
电池: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
发电机:非静电力是电磁作用.
问题11:电源内部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克服电场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问题12:根据电源的作用,可以类比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由学生讨论归纳出以下结论:
抽水机:抽水机能增加水的重力势能.
电源:电源增加电荷的电势能.
抽水机:不同的抽水机抽水的能力不同,使水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不也不同.
电源:不同的电源的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同,使电荷的电势能增加量不同.
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并总结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因为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教学反思
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以问题为主线(共设计12个问题,问题导学),以类比为方法(电源的作用类比抽水机),串起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频繁,教师引导的自然,学生学的轻松,课堂效率比较高,受到听课者的高度评价,不过每一节课有闪光点同时,也有不足和遗憾,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并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放大闪光点,减少遗憾.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
问题1: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问题2:电源P内的什么力把电子从A搬运到B?
学生思考,回答:电场力.
教师设计目的:此处不要求所有学生都知道,设计仅希望有学生能提出电场力作用这一可能性,为下面讨论作铺垫.
教师:是不是电源内部的电场力把电子从A搬运到B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二节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电源
教师: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在教案设计时,我设计了下面几个讨论问题,由学习小组自己讨论解决,目的是降低难度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问题3:电源的内部电场方向如何?
学生:从正极到负极.
教师: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不便.我们接下来按照正电荷定向移动的说法研究问题.
问题4:电源外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
学生:从正极到负极.
教师: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负极聚集大量正电荷.
问题5:电源内部,正电荷将怎样移动?
学生:电源两端为了保持电势差,不断地把堆积在负极的正电荷移送到正极.
问题6: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电源内部是不是电场力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的呢?
让学生先积极讨论后,教师再设问分解此问题.
问题7:电源内部的正电荷受到电场力的方向是什么?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
学生:正极指向负极,做负功.
问题8:现在我们知道电场力阻碍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那么同学们对电源内部正电荷的受力情况有什么推断呢?
学生:除电场力外,电源内部一定还有力把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对正电荷做正功.
教师:电源内部除电场力之外的力,我们称为非静电力.
问题9:非静电力做正功还是负功?
学生:正功.
问题10: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是由什么提供的?
学生交流总结:
电池: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
发电机:非静电力是电磁作用.
问题11:电源内部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克服电场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问题12:根据电源的作用,可以类比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由学生讨论归纳出以下结论:
抽水机:抽水机能增加水的重力势能.
电源:电源增加电荷的电势能.
抽水机:不同的抽水机抽水的能力不同,使水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不也不同.
电源:不同的电源的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同,使电荷的电势能增加量不同.
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并总结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因为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教学反思
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以问题为主线(共设计12个问题,问题导学),以类比为方法(电源的作用类比抽水机),串起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频繁,教师引导的自然,学生学的轻松,课堂效率比较高,受到听课者的高度评价,不过每一节课有闪光点同时,也有不足和遗憾,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并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放大闪光点,减少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