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让赵秋红骄傲的是,2019年文龙小学拥有了城北新校区,开启了南北两校区办学的新局面。学校的快速发展,让校长赵秋红的压力与日俱增,工作也越来越繁忙。即便如此,她依然坚持数学教学。
可是,一校之长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兼顧教学?赵秋红的做法是,备课一定是在下班以后,所以她一天工作10小时甚至更多都是常态。“老师这份工作是有魔力的,当你穷尽想法去设计一个提问时,当你翻阅很多资料去设计一道习题时,你会想着明天孩子们会怎么跨过这些沟沟坎坎,并陪伴着他们,特别有意思。”赵秋红直言,当老师的味道比当校长好太多了。
再忙也要进课堂。近几年,学校的新教师逐年增多,赵秋红又手把手带起了小徒弟。因为学校的年轻教师成长得很快,下城区教育局通过专家评审,设立了赵秋红名师智慧空间站。
赵秋红不仅带自己学校的徒弟,还带上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其他学校的徒弟,她更忙了。但是,徒弟们的课堂教学却丝毫不打半点折扣。每个月她都为学员们举办个人教学专场展示活动,还聘请各类教学名师为徒弟们做教学指导。徒弟们的公开课,磨7遍以上是常态。从课的设计,到PPT的制作思路,板书设计,教学语言,赵秋红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力求高效、精准的课堂教学实效。
2019年10月,赵秋红带着名师智慧空间站的学员去巴东支教,四位学员的精彩课堂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这些教龄只有两年的新教师以小荷已露尖尖角的姿态正在三尺讲台绽放。而为了学员们能圆满完成支教任务,赵秋红每晚陪着学员们磨课到深夜,师徒几人研究着,快乐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多年来,赵秋红一直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常常对老师们说:“如果不爱学生,你连批评他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没有爱作为基础,批评就是为了发泄老师的不满,而不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老师批评学生的唯一前提是:我爱你,我希望你更好,所以我今天批评你。“也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批评,才是有效的,才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赵秋红说。
赵秋红至今都还记得,她教的第一届学生里,有一个特别的男生,大大的眼睛,非常聪明可爱,一年级的时候就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到了二年级,这位男生的妈妈因病去世。赵秋红永远忘不了孩子大眼睛里饱含的泪水,那个时候她还不到20岁,孩子太让她心疼了。有时候因为家长忙,赵秋红就把孩子领回家吃饭、辅导功课,尽自己所能照顾他。
这届学生到了三年级时,因为工作变动赵秋红不再教这个班了。当学生毕业三十年后重聚时,这个男生费了很多周折找到赵秋红。此时,大眼睛男孩已是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了,看到赵秋红,激动万分地说:“赵老师又联系上您,我太高兴了,您是我的女神。”同届还有个男孩子说:“赵老师,您的退休宴必须我们办,我们是您的第一届学生,我们先预约好。”点点滴滴都让赵秋红满满的感动着。看着当年的学生一个个努力认真地生活、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赵秋红有说不出的喜悦。 直到现在,这个大眼睛男孩一直都和赵秋红保持着联系,工作上的烦恼、生活中的苦恼都愿意跟她分享。“我想这就是老师无私、温暖的爱,把我和我的学生联系在一起,我温暖着他们,他们更温暖着我。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的职业生涯上了一课:老师就是爱的播种机,今天你播撒爱的种子,将来你就会收获爱的春天。”
打造名副其实的“羽星摇篮”
文龙小学一直流传着“三奇”——学生比学校有名;场地最小,体育很好;四肢发达,头脑也发达。这源于文龙巷小学在办学中传承和发扬传统体育特色,培养了大批羽毛球人才。
李玲蔚、叶钊颖、傅春娥、王跃平、宋幼萍、蒋国良、潘真理、王琳……赵秋红对学校培养的这些叱咤世界羽坛的名将如数家珍。文龙巷小学作为一所国家级羽毛球特色学校,早在1969年就成立了校羽毛球队,1983年学校就被誉为“羽星摇篮”。除了世界级的顶尖选手,学校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羽毛球运动员,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爱上了羽毛球,爱上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赵秋红看来,基础教育相当于一个金字塔的塔基,塔基牢固了,才能保障整个金字塔建设的牢固,小学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之所以如此重视羽毛球,赵秋红解释:“羽毛球是一个竞技类的项目,首先它需要赛场上的镇定自若,这可以培养学生稳定的心态;同时,羽毛球是隔网运动,不是身体直接接触的项目,对小朋友来说安全系数较高,训练羽毛球特别能增强小朋友的反应力和协调性。”羽毛球在文龙巷小学不仅仅代表一项运动,赵秋红希望通过运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力,达到使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目的。
在文龙巷小学每一个学生的课表里,都能看到羽毛球课,每周一节,人人参与。学校还成立了羽毛球社团,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升级版”,直至加入每天训练两小时的文龙“梦之队”。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文龙巷小学还在2017年牵头成立了浙江省羽毛球友好学校联盟,有16所学校加入。“我们每年还举办‘文龙杯’羽球小达人比赛,为爱好羽球的小朋友搭建民间羽球赛。”赵秋红介绍,这项赛事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过四届,2019年有400多位选手报名参加,已经成为一项很有知名度的赛事。
如今,文龙巷小学的同学们上学时会背上球拍,外出游学访问时也会背上球拍。以球健身、以球会友,这在赵秋红看来颇有“仗剑走天涯”的豪气。“羽韵伴成长,书香润童年”也是赵秋红带领学校一直追求的特色办学之路。
当好教师队伍的“领跑者”
作为校长,赵秋红深知教师质量深深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校长就是教师队伍的领跑者,校长怎么样,带的队伍就怎么样。因此,一直以来她都严格遵循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管理法则。
赵秋红爱教育、爱孩子,也相信老师们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都有着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可以说,信任与尊重是赵秋红担任“领跑者”的两大“秘诀”:信任就是要相信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优秀教师;尊重就是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她说:“只有这样,老师们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除了工作上的信任与尊重,作为校长赵秋红还要关心和爱护老师,她努力地让每一位老师能够身心愉悦地工作。在学校,她从不“听”老师说了什么,因为人在繁重的工作中难免会有抱怨。她会去“看”,看见老师们尽管有些小情绪,但是总能在转身回到教室里时,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毫无保留地、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赵秋红总是说:“我希望给老师们营造一种家的感觉,大家走到一起是缘分,要倍加珍惜。”
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校长的重要工作。赵秋红整理出了青年教师四个方面的培养重点。一是关注青年教师与职业的融合度。赵秋红认为,青年教师需要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再认识,明确教师的责任担当,激发他们向上向好的内驱力的形成。二是青年教师与学校的融洽度。因为每一所学校都不一样,让青年教师用积极的态度去感知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文化,以及学校发展中形成的价值体系,才能把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三是青年教师与具体工作的匹配度。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说: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在赵秋红眼中,每个青年教师也都是不一样的,校长一定要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轨道。最后是生活与工作的契合度。赵秋红说,对于青年老师来说,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需要适应,从管好自己到管理四十多人的班级需要适应,从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到严格作息的小学校园生活同样需要适应。
无论是青年教师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还是年长教师职业生涯的再提升,赵秋红都愿意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努力当好这个“领跑者”。因为,温馨有爱的校园是老师们的精神家园,是孩子们的成长乐园,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让孩子们对生命充满激情,对世界和人本身充满爱。
人物专访
本刊记者:赵秋红名师智慧空间站和名师工作室有什么不同?
赵秋红:名师智慧空间站这个项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显著而独特的标识。从一开始的项目申报、答辩、专家论证,到严格罗列学员条件,严控学员人数,这是一项严谨、科学的集师训研究与教学研究高度融合的研究型加实践型的培训项目。对于领衔人来说是一项对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准都有难度系数的挑战性工作。它不同于工作室,空间站是移动的、活跃的、占有一定高度的,既能采集信息和數据,又能最大范围辐射、共享信息的所在。空间站与学校、学员应当是互促互进,共同成长的关系架构。空间站应当成为学员成长的加油站、助推器、发射架,成为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因此我提出的空间站工作愿景是:让成长看得见,让梦想去实现。
本刊记者:空间站能为成长中的学员们做哪些事呢?
赵秋红:基于我们的工作愿景,空间站提出四大梦想要素:立师德、育爱心、养习惯、修能力;同时积极为学员创设五大“看见”工程,让梦想真正去发生,让成长真正被看见。它包括:
看见学员——举办展示专场。每位学员每期一次展示活动,进课堂,进班级,全方位展示。不仅有专家点评、小伙伴互评,还有学校领导的综合性评价,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看见导师——成立导师资源库。各校的优秀教师都被纳入导师资源库,充分发挥带教帮扶作用,这些优秀的教师是年轻教师成长的中坚力量。
看见专家——我与专家零距离。把专家请进来,让学术的力量熠熠生辉,照亮空间站。教师教育周刊主编池沙洲老师、山西语文教学通讯主编裴海安老师、中央教科所教师研究院副院长卿素兰老师、各学科教研员老师常常光临空间站,和学员们零距离,有时甚至是一对一地指导。专家导师的学术素养、个人修为,更是成为引领每一位年轻学员前进路上的指明灯。
看见榜样——打造成长之星。空间站每年将以20%的比例评选“成长之星”。目的在于以身边优秀的小伙伴来激励更多年轻人快速成长。
看见成长——办“成长的力量——下城青年教师成长论坛”。让专家、学者、成长导师与青年教师面对面展开对话与交流。形成下城青年教师的成长品牌,以“成长俱乐部”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开展宣传活动,努力打造看见成长的物化成果。
四大梦想要素、五大看见工程归根到底是要帮助我们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迈好入职的第一步,切切实实解决他们在成长之初遇到的困难,稳稳迈好成长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