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一直以来就存在着教学方式僵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足之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好时机,而科学高效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及走入社会都有着良好影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重点。本文探讨了现下小学语文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并就提高课堂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1学生对课堂兴趣不足
小学生有着思维活跃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质。这样的特质好的一面是可以让课堂变得有趣,气氛也会变得很活跃。但也有不好的影响,在课堂上会使得课堂效率低下。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节奏很容易被带偏,教师也没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自己身上,无法掌握课堂节奏,也就没办法按照进度完成课程教学,在这样的课堂现状下,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低效。
1.2教师教学理念僵化、不懂得变通
小学的课堂教学的目的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相应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要多注意变通和灵活性。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因为小学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就不认真备课,继续沿用原来的旧课件或者旧方案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课程标准在不断更新,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更新教学方式,那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会拥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
1.3教师教学方式不得当
当教师不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小学生的特质又会导致课堂节奏偏离原本的轨道,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选择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强制性地压抑学生的特质,甚至对学生进行呵责。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变低,更甚者,课堂的活跃气氛也会消失不见。教师所讲内容对学生没有产生影响,教师也得不到学生的课堂接受程度的反馈结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得不到认可,又何谈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学生在学习到一些需要背诵的内容时,由于教师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向学生讲解背诵内容背后的深层含义,于是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时间久了学生对于这种机械背诵的东西会产生抵触情绪,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尽如人意。
2.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利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
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才能真正燃起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则需要老师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认识到语文的乐趣所在。例如在讲解某篇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先根据古诗词的意境设置一个小情景,让学生置身情景中了解诗词含义,而后再让学生去进行背诵。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变高,同时学生课后背诵的效率也会变高,教师再要求默写,就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语文的教学过程是纯文本形式的,图画形式的内容不多,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汉语文字的魅力所在。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教材上的课文之后,能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并在全班进行分享。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运用文字抒发情感的效果。再比如学生在学习到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学生单纯的去做笔记,而是应该要求学生自己举个例子。同时,不管学生做出什么例子都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去指责。只有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去体会,才是真的让他们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2.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师因为年轻缺乏经验,就只能照搬前人的教学成果。很多经验确实能够让学生变得听话,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这样的经验失去了和时代接轨的力量,并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学识和见闻,不断地随教学进度及教学过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的时候,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小学生的特质,很多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的时候,会因为自身学识不够丰富而回答不出问题来,因此就会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直接斥责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课堂上不能提问的印象。这其实是在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虽然确实有些学生是捣乱性质,但是教师不能忽略那些真正需要解答的学生。
同时,这种现象也体现了教师并没有做好备课准备。继续沿用过去的老办法,课堂就会缺乏多样性,学生的兴趣会在学习过程中一点点被磨灭,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做好备课准备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作为课堂的接受者,现阶段无法对学生们提出让他们主动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必须要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自己身上,到课堂上才是小学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的重点。
2.3建立多维度、科学的评判标准
小学的教育应该以素质教育和兴趣教育为主,不应该完全以成绩作为最终追求来教育学生。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多维度的评价标准,以往是将所有的表现和最后期末成绩汇总成一个数字,但是简单地从一个数字来评价一个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还是有些片面,应该更多元化地去评价小学生们的表现。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活跃、知识点理解得很快,但是课后作业粗心大意总是忽略细节,如果单单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这个学生就属于表现不好的類型。不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局限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制作一张表,在不同的层面来评价学生平日的表现,例如从平日要求的背诵情况、平时课堂上是否提出了符合课堂进程的问题、有否进行发散性思维及一些随堂测验的汇总成绩,再加上最后的期末成绩,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及家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不足,也更容易让学生定向改善问题。
结论:
总而言之,学生和教师是课堂上的两个主体,只有进行良好地互动合作,才能让课堂的效率提高,并得到教学成果。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审视,也要对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生的反馈,在不压抑小学生天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学习过程,而后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叶青.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决策探索(下),2019(12):72.
[2]陈艳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38-13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1学生对课堂兴趣不足
小学生有着思维活跃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质。这样的特质好的一面是可以让课堂变得有趣,气氛也会变得很活跃。但也有不好的影响,在课堂上会使得课堂效率低下。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节奏很容易被带偏,教师也没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自己身上,无法掌握课堂节奏,也就没办法按照进度完成课程教学,在这样的课堂现状下,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低效。
1.2教师教学理念僵化、不懂得变通
小学的课堂教学的目的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相应地,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要多注意变通和灵活性。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因为小学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就不认真备课,继续沿用原来的旧课件或者旧方案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课程标准在不断更新,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更新教学方式,那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会拥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
1.3教师教学方式不得当
当教师不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小学生的特质又会导致课堂节奏偏离原本的轨道,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选择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强制性地压抑学生的特质,甚至对学生进行呵责。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变低,更甚者,课堂的活跃气氛也会消失不见。教师所讲内容对学生没有产生影响,教师也得不到学生的课堂接受程度的反馈结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得不到认可,又何谈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学生在学习到一些需要背诵的内容时,由于教师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向学生讲解背诵内容背后的深层含义,于是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时间久了学生对于这种机械背诵的东西会产生抵触情绪,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尽如人意。
2.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利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
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才能真正燃起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则需要老师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认识到语文的乐趣所在。例如在讲解某篇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先根据古诗词的意境设置一个小情景,让学生置身情景中了解诗词含义,而后再让学生去进行背诵。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变高,同时学生课后背诵的效率也会变高,教师再要求默写,就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语文的教学过程是纯文本形式的,图画形式的内容不多,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汉语文字的魅力所在。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教材上的课文之后,能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并在全班进行分享。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运用文字抒发情感的效果。再比如学生在学习到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学生单纯的去做笔记,而是应该要求学生自己举个例子。同时,不管学生做出什么例子都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去指责。只有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去体会,才是真的让他们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2.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师因为年轻缺乏经验,就只能照搬前人的教学成果。很多经验确实能够让学生变得听话,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这样的经验失去了和时代接轨的力量,并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学识和见闻,不断地随教学进度及教学过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的时候,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小学生的特质,很多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的时候,会因为自身学识不够丰富而回答不出问题来,因此就会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直接斥责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课堂上不能提问的印象。这其实是在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虽然确实有些学生是捣乱性质,但是教师不能忽略那些真正需要解答的学生。
同时,这种现象也体现了教师并没有做好备课准备。继续沿用过去的老办法,课堂就会缺乏多样性,学生的兴趣会在学习过程中一点点被磨灭,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做好备课准备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作为课堂的接受者,现阶段无法对学生们提出让他们主动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必须要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自己身上,到课堂上才是小学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的重点。
2.3建立多维度、科学的评判标准
小学的教育应该以素质教育和兴趣教育为主,不应该完全以成绩作为最终追求来教育学生。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多维度的评价标准,以往是将所有的表现和最后期末成绩汇总成一个数字,但是简单地从一个数字来评价一个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还是有些片面,应该更多元化地去评价小学生们的表现。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活跃、知识点理解得很快,但是课后作业粗心大意总是忽略细节,如果单单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这个学生就属于表现不好的類型。不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局限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制作一张表,在不同的层面来评价学生平日的表现,例如从平日要求的背诵情况、平时课堂上是否提出了符合课堂进程的问题、有否进行发散性思维及一些随堂测验的汇总成绩,再加上最后的期末成绩,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及家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不足,也更容易让学生定向改善问题。
结论:
总而言之,学生和教师是课堂上的两个主体,只有进行良好地互动合作,才能让课堂的效率提高,并得到教学成果。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审视,也要对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生的反馈,在不压抑小学生天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学习过程,而后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叶青.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决策探索(下),2019(12):72.
[2]陈艳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