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法还是巧解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w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研读2013年重庆市高考理科考试说明的样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第17题作为解答题的第一题,考试说明给出的解法属于巧解. 如果使用通法求解,虽然解题步骤简洁很多,但是会让求解陷入误区. 笔者试图探讨通法求解陷入误区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同时强调命题者应该重视通法通解.
  关键词:考试说明;第17题;通法通解
  高考试题历来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考试说明的样题更是高中师生研读的重点内容,样题所体现的对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对通性通法的追求几乎成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价值观. 所以笔者认为考试说明的样题一定会体现好通性通法,虽然巧解能体现出数学的思维价值,但作为“Mathematics for all”(大众数学)的今天,人们应该更加注重通法.
  2013年重庆市高考理科考试说明样题第17题似乎更加强调技巧,因为通法在解决本题会遇上一些麻烦. 笔者试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以此文就教于各位专家、同行.
  原题及解答:设f(x)=1-2sinx(sinx+cosx). 求:
  (1)f(x)的最大值和最小正周期;
  (2)函数y=
  -≤x≤
  的值域.
  解:(1)f(x)=1-2sinx(sinx+cosx)=1-2sin2x-2sinxcosx=cos2x-sin2x=·
  cos2x-sin2x
  =
  cos·cos2x-sinsin2x
  =cos
  2x+
  .
  所以f(x)的最大值为,最小正周期为π.
  (2)由(1)可知y=·=·
  -
  =·
  -=·tan
  2x+
  -.
  当-≤x≤时,有-≤2x+≤,从而tan
  -
  -≤y≤tan-,即-≤y≤.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
  ,.
  可是,笔者在解答这道题的第(2)问时发现,如果采用另外的处理方式,虽然更利于学生接受,可是答案却不一样.
  (2)略解:y=== -+.
  当-≤x≤,有-≤2x≤,其中2x=-会使得tan2x无意义.
  至此,此题解答陷入僵局.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考试说明的解答却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仔细分析发现,由已知,cos2x-sin2x≠0是必须的,即是说明2x≠kπ+(k∈Z),即x≠π+(k∈Z). 但是并不要求cos2x≠0. 这种陷入僵局的解法却在求解中假定了cos2x≠0成立.
  回到考试说明的解答,由y=·=
  -
  =
  -=tan
  2x+
  -的处理中,如果改为·-=-+·,也将会陷入同样的僵局. 那么是不是这种陷入僵局的步骤是不应该出现的呢?笔者认为这种思路除了没有考虑到-≤2x≤对后续讨论带来的影响以及假定了cos2x≠0以外,应该是一种通法,这种方法在求函数值域的问题中经常出现(例如,求函数y=1+,x∈[2,3]的值域等类似问题). 打破僵局也只需先讨论cos2x=0的情况,再讨论cos2x≠0的情形.
  考查细节固然重要,但是在思想方法都正确的情况下,却让考生在第一个解答题落入这个“圈套”,实在是有些委屈. 考试说明的解答为了避开这个“圈套”,舍近求远,当然是应当的,但是作为一道考题,是不是应该在x的取值范围上降低难度,让考生稳定作答. 如改为-≤x≤,让两种方法都能顺利作答.
  笔者才疏学浅,一家之言,还望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中的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 以往数学课中忽视合情推理.合情推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归纳、类比、猜想等合情推理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整合;合情推理;创新能力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
期刊
摘 要: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集合思想已成为现代数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在教学中要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与机会.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谈集合思想在简易逻辑中的应用.  关键词:集合思想;简易逻辑;应用  问题提出  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在19世纪末创立的,集合是现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 集合思想已成为现代数学的理论基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 脱离了数学概念,便无法构成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而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打开,以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归纳得出数学概念;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实现这一核心的途径通常是问题探究教学法. 本文以笔者在全国的一堂展示课为例展示了“问题探究为轴,概念形成自然”的教学设计,旨在与广大同行交流.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教学;问题探
期刊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他第一次接触的事物是最敏感,也是印象最深刻的. 教学成功与否,重要的一条是看首次接触问题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学习,而概念是学生开始学习一个新知识的起步. 作为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该格外精心准备,切忌草草结束教学. 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概念产生的源头,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
期刊
摘 要:问题是产生与运演思维的系统条件,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基石. 打造数学“动力课堂”模本,力求以问题情境生成认知冲突,透过教学案例搭建动力鲜活的思辨课堂,紧紧围绕“问题导学”这一建模主题,着力推进“问题性、过程性、主体性、动力性”本真教学,让学生以乐学动力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拓展能力,从而努力追求一种“最适合”的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问题导学;动力课堂;模式重构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要有创新意识,就必须拥有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李嘉曾《创造魅力》一书,并结合自己平时教学案例,笔者发现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和一题多变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  关键词:思维;创造性;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是训练思维、增长智慧的,是聪明学.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在高中教学实施多年,其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深入教师的心中,新课程所提出的“数学要注重实际应用”的教育理论、“数学概念学习要积极主动建构”的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和核心内容,对教师今天的数学教学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结合笔者近期亲身经历的一次公开课,结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谈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进行建构活动和概念课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观;数学归纳法
期刊
摘 要:高中复习课偏重于知识的提高、拓展,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系统并且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知识回顾、构建体系、巩固应用三个角度来谈谈如何上好一堂高中数学复习课.  关键词:复习课;方法;探究  [?] 知识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问题设置来激发学生展开联想、总结,使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寻找规律,解剖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思考. 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试题说起,谈谈利用构造函数的思想在各类不等式赛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构造函数;不等式;凸函数  例1 (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设x+y=1,求证:对n∈N*,x2n+y2n≥.  解析:根据待证不等式构造f(x)=x2n+(1-x)2n-,下面只需证明f(x)≥0.  本题的证明方法有很多,上述证明过程中通过构造函数f(x)=x2n+(1
期刊
摘 要:《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②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讲内容,以学生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教学设计力图构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享受解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