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即使我们有着非常充分的预设,课堂上学生也一样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有些是教师仅凭已有知识暂时无法解答的。对这些质疑的答复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开展深层次探究、提升专业水平的过程。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出其不意地“发难”或有脑洞大开的提问,对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磨砺机会。
笔者在开展“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等额选举”的直观性,展示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国家主席的图片,不料有眼尖的学生对图片上的投票结果发出惊呼“还有反对票哪!”顿时,教室里如炸开了锅,同学们表情各异,议论纷纷。原来出席的2963名代表中,投赞成票2955人,投反对票1人,弃权的3人。面对大家议论,说实在的,虽有14年从教经历,但第一次选用这一教学素材,对等额选举的备课不够深入,一时间我感到场面有些把控不住,显得有些尴尬。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并很快地对大家的议论进行归纳,概括出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实行等额选举?二是投反对票的那个人会不会被追究?三是反对票加弃权票加赞成票的总和不到2963人,还有4票去了哪里?
在课堂上,我坦诚地承认自己暂时无法精确答复,请大家一起查阅资料,留待下节课共同探究。
课后,我在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了梳理加工:
关于为什么要实行等额选举,我从两个方面进行解答:一是介绍等额选举的优缺点及其条件限制;二是从法律规定和中国国情简要说明相关范围职位实行等额选举的必要性。
关于是否会对投反对票的人进行追究,我从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权利来说明“在全国人大召开的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采用会议投票表决器,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代表真实表达自己意愿,另一方面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會议效率,保障投票结果的真实性。从环保角度,以按表决器替代纸质选票也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第三个问题,我介绍了现有全国人大选举中智能会议系统运用的电子表决器按键设置,有三种表决键:赞成、反对、弃权,而少的那四票应该属于“未按”表决器的情况。我还进一步介绍专家对此问题的分歧:目前有人认为“未按”相当于弃权,也有人认为这种表决形式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应当予以取消。
受这次上课“意外”的刺激,我此后在上课前尽可能对每一个涉及的内容进行“穷究”,在加强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加强应对突发问题技能的掌握,化被动为主动,引领学生一起“学海泛舟”,让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牢牢地吸引着学生。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善于利用质疑引起的思想、信念、感受等方面的冲突,以质疑为突破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率”。笔者以为,质疑并非仅仅对学生成长起重要作用,同样也对教师的自我提高起到了“磨刀石”的作用。正如诗经所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诚哉斯言![[□][◢]]
笔者在开展“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等额选举”的直观性,展示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国家主席的图片,不料有眼尖的学生对图片上的投票结果发出惊呼“还有反对票哪!”顿时,教室里如炸开了锅,同学们表情各异,议论纷纷。原来出席的2963名代表中,投赞成票2955人,投反对票1人,弃权的3人。面对大家议论,说实在的,虽有14年从教经历,但第一次选用这一教学素材,对等额选举的备课不够深入,一时间我感到场面有些把控不住,显得有些尴尬。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并很快地对大家的议论进行归纳,概括出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实行等额选举?二是投反对票的那个人会不会被追究?三是反对票加弃权票加赞成票的总和不到2963人,还有4票去了哪里?
在课堂上,我坦诚地承认自己暂时无法精确答复,请大家一起查阅资料,留待下节课共同探究。
课后,我在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了梳理加工:
关于为什么要实行等额选举,我从两个方面进行解答:一是介绍等额选举的优缺点及其条件限制;二是从法律规定和中国国情简要说明相关范围职位实行等额选举的必要性。
关于是否会对投反对票的人进行追究,我从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权利来说明“在全国人大召开的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采用会议投票表决器,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代表真实表达自己意愿,另一方面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會议效率,保障投票结果的真实性。从环保角度,以按表决器替代纸质选票也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第三个问题,我介绍了现有全国人大选举中智能会议系统运用的电子表决器按键设置,有三种表决键:赞成、反对、弃权,而少的那四票应该属于“未按”表决器的情况。我还进一步介绍专家对此问题的分歧:目前有人认为“未按”相当于弃权,也有人认为这种表决形式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应当予以取消。
受这次上课“意外”的刺激,我此后在上课前尽可能对每一个涉及的内容进行“穷究”,在加强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加强应对突发问题技能的掌握,化被动为主动,引领学生一起“学海泛舟”,让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牢牢地吸引着学生。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善于利用质疑引起的思想、信念、感受等方面的冲突,以质疑为突破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率”。笔者以为,质疑并非仅仅对学生成长起重要作用,同样也对教师的自我提高起到了“磨刀石”的作用。正如诗经所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