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去哪了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l605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记忆中的歌谣唱着人们心头的乡思,也诉说着中国人独有的乡土情结。浓浓的年味,总是惹人无限眷恋。可如今呢?它越飘越远,飘向天上的宫阙,飘向岁月的角落,不知飘去了何方……
  回想从前,春节大抵是孩子们心中最向往的日子,不只是压岁钱,而实在是喜爱那种如花腾日暄的喜庆感。回到家里,在大年夜相伴亲人,屋内热气腾腾,仿佛云山雾罩般美妙,鲜香扑鼻的菜肴,带着独特的人间烟火气;门外绚烂瑰丽的焰火,绽放着幸福与欢笑。爆竹声中一岁除,大红灯笼高高挂,春联与福字在欢喜与笑颜的海洋里相互映衬着。春节序曲将喜庆祥和与绵绵春风送入千家万户,于是普天同庆,或相谈甚酣,或载歌载舞,或沉浸“春晚”开怀大笑,或拜年守岁其乐融融。直到一曲《难忘今宵》送来了晚风,人们才恋恋不舍地酣然入梦,在梦乡中沉醉言笑,播种着来年的希望。
  可惜,记忆已成为时间的古董,浓浓的年味正渐渐褪去。这是必然的,文化不会停留在昨日,正如崭新的未来总是永不停歇地奔涌前行。
  于是,在这匆匆流年中,时代呼唤着科技的更新换代,4G与智能手机联翩而至,正中人们下怀。年夜饭上多了手机的身影,人们纷纷群发祝福,进行红包“battle”,尽管脸上洋溢着的笑意丝毫没有减损,但眼前的点点琐碎正冲淡着年味。所幸,微信红包仍在传递着亲情的味道,拼手速的瞬间,抢到大包的喜悦,欢声笑语依旧长留于屋室之内。青年人交谈着工作与理想,互发着新年祝福。中年人有时打牌,有时侃谈,谈国家大事,聊乡野趣闻,叙新人旧事,飞扬的唾沫迸溅着说不完的喜乐。老人或偕小孩群聚而游戏,娓娓地讲述着年的故事;或恬然静坐,笑看眼前的嬉闹喧嚣;或搬一两条板凳,守望着被绚烂烟火点缀的繁华夜空,也守望着来年子孙的好运……
  可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功利主义甚嚣尘上:那些“共看明月应垂泪”的刻骨乡思,被置换成了“何时忘却营营”的喟叹;那些昔日大年夜的盈盈笑语,如今只空余“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哀伤。
  今日花开又一年,的确是想念过去的那番风味了。印象里,奶奶永远不记得自己爱孙的年纪,健忘和迟钝随时间刻入了老人的大脑。现在啊,每每过年,老人们总是由于缺少话题而成为被冷落的对象。其他人呢?大抵也没有那种人情温暖了。“孙老板,又有个好项目推给你啊!新年一起发财啊!哈哈哈……”手机那端的呼唤马上把二伯从眼前喧嚣的幸福中拽离出来,于是,闭上眼便能联想到他边开“滴滴”边接单的忙碌情状。一旁的二姐依旧不慌不忙,沉溺于“吃鸡”的极度兴奋中,哥哥也在“王者峡谷”里纵情驰骋、浴血搏杀,一旁那些中年人不知在对着手机唾沫横飞地说着什么,只剩我和爷爷奶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那不再老少咸宜、被流行文化冲刷得面目全非的“春晚”。年味,几乎完全淡薄了。
  木心说: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呢,岁月疾如奔流,社会、经济、文化都急而且快,一生难爱一个人。古人那些“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羁旅愁思早已被“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借口开脱,而团聚后才发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却是——你在我身边玩手机。
  细细想来,年味缺失又何尝不是亲情淡漠的悲哀呢!“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利己主义在人群中飞扬跋扈:多少狼顾虎视的所谓亲人,仍在垂涎着行将就木的老人的遗产;多少埋首于致富经的成年人,早忘了家中还有僵卧孤村的爹娘;多少人早已在亲情间筑起了高墙深溝,互窥互侦,彼此设防,昔日兄弟早已成为追名逐利路上的仇敌。
  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中国人的礼物,是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和谐乐章,不管经历多少岁月的冲洗,我们都要用心与心的紧紧相依将那份血浓于水的甜蜜守护下去。点燃亲情的光,人性的温暖和奋发的热情才能照亮我们共同的守望,“家和万事兴”的幸福图景才能让年的味道蔓延在那个我们向往的冬季,我们的文化传统才能在岁月雕琢后依旧寄托着华夏儿女共同的情感和记忆。
  大抵年味,就活在每个人的记忆和梦里吧。
  (指导教师:徐凌云)
其他文献
动物学校的期末考试到了,同学们有秩序地走进考场。  小狐狸拿到试卷后,一下傻了眼:天哪,这么多题目,我都不会写,这可怎么办呀?他看了看旁边奋笔疾书的小白兔,低声說道:“小白兔,把你的卷子给我抄一下。”小白兔摇了摇头。小狐狸一想到考0分,会被老狐狸批评,就疯狂想点子。它想,既然小白兔不主动给我抄,那我就偷偷看它的卷子。  考试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小狐狸看小白兔停笔了,赶紧凑上脑袋,斜着眼睛瞄小白兔的试
期刊
我们小区里有好几只野猫,我和其中一只花猫打交道最多。这只花猫小小的,背上覆盖着黑灰相间的斑纹,像是披上了斑马的外套。四肢雪白雪白的。眼睛看起来凶凶的,在黑暗中會发出幽幽的绿光。我一直不敢亲近它,每次碰见它都躲得远远的。  有一天,不知它怎么跑到了我家门口。我在摄像头里看到它蹲在门口的鞋柜上,蜷缩着身体,肚子瘪瘪的。我急忙拿了一块面包,轻轻地打开门,露出一道缝,撕下一点儿面包扔了过去。它听到动静,灵
期刊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场有趣的“筷子翻书”挑战赛,规定右手执筷翻书,一次只能翻一页,左手不能辅助。  拿到“比赛道具”——筷子后,大家既惊讶又欢喜,迫不及待地钻研起用筷子翻书的技巧:有的中规中矩地用筷子挑起书页,稳稳地翻过了一页;有的不停地变换筷子头的朝向,试图寻找最合适的角度;还有的偷偷在书页上做手脚,想让书页变得不那么平整,更容易翻……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教室里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
期刊
我有一个爱好,将来还要把這个爱好变成自己的职业,它就是编程。  6岁时,我第一次接触编程,那时的我只会按照书上的提示来操作,速度很慢,每次都要花费几个小时才能完成。随着不间断的学习与练习,我慢慢掌握了最基础的编程语言。  7岁时,我接触了第二种编程语言,由原来的模块化编程进入代码式编程。这种变化对我这种只会操作鼠标、不会敲键盘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刚开始打字,我只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在键盘上找,不仅
期刊
世人匆匆忙忙的十年,小河静静流淌的十年,老槐树叶落又扶疏的十年,蓝天上云卷云舒的十年。  2010年,女孩7岁,活泼,明亮,对世界的一切抱有最真挚的热爱。“在河里洗衣服是会杀死河里的小动物小植物的哦,小朋友们要提醒爸爸妈妈不要在河里洗衣服啦!”女孩扬起梳着山羊辫的小脑袋,对一年级小老师给自己上的第一课非常兴奋,紧握的小拳高高举起,用稚嫩的声音大声回答老师的话:“好!”  盛夏的骄阳穿破稀疏的云层,
期刊
记忆里还是有鸟儿的。  黑白两色的山雀,有着尖尖的喙和细细的腿,甚是灵巧机敏,但只能远远地看,挨近了,它就会像梦一样飞走。布谷鸟比公鸡更勤快,清晨会早早起来,“布谷布谷”地叫唤个不停。燕子在人家檐下筑巢,不用付租金,燕子飞来飞往,人们进进出出,互不打扰。还有麻雀,农村傍晚各家各户搬出竹椅和小凳子的时候,麻雀也一溜儿落在电线上,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比下面的大爷大娘聊得还起劲儿。我甚至怀疑麻雀是听得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