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天然公益林抚育间伐技术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然公益林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对天然公益林经营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天然公益林;抚育间伐;技术探讨
  在省森工总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局重点公益林抚育间伐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通过实际工作,我们对天然公益林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由于公益林的经营目的改变了,所以抚育间伐技术也应随之进行更新。现就抚育间伐中常遇到的几个技术问题谈几点看法。
  1 抚育间伐小班及间伐强度的确定
  我局公益林林分总的特点为密度大、郁闭度高,绝大部分林木生长不良,树势弱,林木普遍存在病虫害危害。为促进林木生长,提高公益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急需进行抚育间伐。确定抚育间伐强度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种。我场有很多的山杨,由于其分蘖力、萌生力强,所以形成的林分密度过大,生长率进入中林龄后极低,病虫害严重,一般亩株数都在600株以上,这一部分林木必须重度间伐,否则很快就会死亡消失,代替的是灌木林。这样的林分间伐,株数强度要达到40℅至50℅,选择较健壮的个体留下,以促进林分的复壮,也有利于其它树种的萌生。二是密度。桦树虽然较山杨个性好,病虫害也少,但密度太大仍然生长缓慢,生态效益低下,对30年生以上亩400株以上的林分也必须间伐,强度不低于30℅。三是林龄。对于50年以上的过熟林和成熟林,实行强度间伐,以促进其自然更新,保证公益林的永续利用。其它林分根据生长情况确定是否间伐和间伐强度。
  2 抚育间伐时间的确定
  确定公益林抚育间伐作业的时间应考虑如下因素:首先是间伐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调整树种增强树势,一般间伐时间应确定在生长季节;如果要是为了促进更新就应选择在林木休眠的季节。其次是考虑被间伐林分的林龄,如果20至40年的树木,林分内郁闭度高,林下见光条件较差,不宜进行天然更新,间伐作业时间主要是考虑作业成本,实践中一般也选择在休眠季节。
  3 采伐木的确定
  公益林抚育间伐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采伐木确定原则是:间密留稀,亩株数600株以上的山杨及亩株数400株以上的桦树必须进行抚育间伐,按一定的密度均匀进行;采弱留强,在间伐作业中要尽量采伐生态效益差的个体,如树冠紧密生长不良的被压木,生病虫害或人为破坏过的个体;采老留小,对于林龄不齐的小班,要采过熟、成熟或接近成熟的个体,以利小龄个体生长。对于林龄一致的过熟或成熟林采取大强度均匀间伐,以促进其快速更新。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天然林林龄不齐和密度不规则,抚育间伐强度和对象要灵活掌握,把上面三个原则有机结合进行。在抚育间伐中要把密度合适的、生长良好的、树冠大生长健壮的及幼树、灌木和草全部留下。间伐后林分要密度均匀、大中小树齐全、乔冠草结合,行成密度适宜、生长健壮的林相,使其生态效益逐渐达到最佳而且有较长的效益期。
  4 如何采伐采伐木
  采伐木通常是先标号,然后按标号进行采伐。我局天然公益林是林业局森林保存面积中的最好林分,不仅密度大而且具不规则性,采伐标号不好操作。同时在采伐过程中标号不易保护,验收难度大。我们的办法是:
  4.1标号与伐木同时进行
  在对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后,由技术人员带作业人员到现场先由技术人员确定采伐木并就其树种、粗度进行每木登记后,作业人员当下伐倒,确定一株伐一株。
  4.2为了准确控制采伐强度,作业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按采伐株数强度先采伐百分至七十,依据计算的采伐消耗蓄积量确定第二次采伐株数。第二次采伐强度掌握在百分之八十以内,当计算了准确消耗蓄积后,如果消耗蓄积达不到计划数的90℅再进行第三次采伐。第三次采伐要精细进行,同时要考虑采伐木下山集材的方便以减少采伐成本,尽量采伐影响采伐木下山的树木。如果第二次采伐后消耗蓄积达到了设计采伐数的90℅就不进行第三次采伐了。
  4.3标号人员与技术人员一致
  标号人员必须是间伐作业的设计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必须到现场指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造材与迹地清理
  公益林抚育间伐物造材直接关系到抚育间伐的成本和公益林的管理水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采取招标形式把抚育物在林地直接出售,由中标方自己组织通枝、圆木下山及造材。造材一般都是按木材市场需要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承包方采伐活立木,我们采取合同约束,现场监督,限制作业工具等措施以保证采伐技术设计的要求。迹地清理一般也由中标方进行,要把树枝及时清理下山并归楞,一些带病虫害的树枝必须运出林区进行焚烧,以防病虫害扩散。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介绍了文冠果的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栽植地选择及栽植管理技术要点。
本文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体育场站至北宋站盾构区间为背景,通过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与施工进度的对比分析,反映出同类条件下盾构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影响;结合盾构掘进各项
1 增产原因  白瓜籽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份生态效应,能大幅度提高其产量。2012年同江市同江镇新村采用此法,改善土壤物理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抑制杂草等良好技术产量达每亩90 kg,可较常规栽培增产25 kg左右,增产幅度达30 %以上,所以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对于提高瓜籽单产,增加种植户收入将起着重要作用。  2 栽培技术  2.1播前准备  2.1.1伏秋深翻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概念,在汉代被大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将天人与古今相提
随着科学观的建立,人们意识到,盲目地征服自然尽管取得了大量的资源,但也对周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地形与气候的巨变和物种的灭绝都使得人们意识到水利工程应向生态方
本文阐述了落叶松心止病在不同品种中发病情况、发生规律。采用不同育苗措施对心止病防治有明显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本林场近年来伐区剩余物综合加工利用情况的总结、对比、分析,形成了一套技术理论,旨在通过本地区的伐区剩余物综合加工技术,为有林单位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利用价值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水利面临的问题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举措。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作;问题;任务;创新管理  应该说,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等等。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农村水利面临的问题  1.1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
本文从采种调制、种子处理、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经济林培育技术对暴马丁香进行了概述。
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检测的标准化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对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的标准化的相关方面进行探究,希望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