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程情怀;课程自觉;课程责任;课程创造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4-0037-01
“满满的情怀!”读罢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的这组文章,从我的脑海中一下子跃出这样的感叹、惊叹!“我的课程”“我们的课程”“自己的课程”,教师们将课程视为己出,拥抱在怀,课程情怀溢满字里行间。
课程情怀彰显出课程自觉。课程是谁的?这是一个哲学话题,且是一个绕不开的实践命题。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颁布一系列的课程,这是国家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国家的课程,如何才能进入课堂,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的课程意志,只有转化、内化为每一位教师的课程智慧、课程行动,方可实现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课程情怀宣示了课程责任。周亚亚老师发现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追问:“就这样束手无策、安于现状吗?”周老师的“课程之问”,以及随之而起的坚持不懈的课程研究行动,“数学体验课程,为学生的发展而生”,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责任和教学担当。责任、担当催生出一个个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教师“自己的”课程。
课程情怀催生着课程创造。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创造,不仅需要专业的素养,而且需要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许慧老师的“故事课程”,成就了大片茂密的故事林;樊玉蓉老师的“慢运動”,尽显“慢”的乐趣。诸如此类的教师“自己的”课程达100多个。课程的创造,成为江宁实验小学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
课程情怀,是一个教师必备的课程品质,是一所学校宝贵的课程文化财富。当然也是办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的课程情怀从哪里来?江宁实验小学的经验告诉我们:
——从“发现”中来。正如赵静静老师在文中所说,发现学生,发现课程,发现自己。伴随着教师这三种发现的意识,发现能力、发现乐趣、发现品性的生长,课程情怀自会不断地丰盈。
——从“激活”中来。“激活”,是江宁实验小学办学的核心理念。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激活”逐渐衍生为学校的文化特质。如果说,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可以理解为“他课程”的话,教师“自己的”课程就是“我课程”。从“他课程”到“我课程”的转换,迫切呼唤“激活”的力量。课题组从机制、资源、平台、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变革性探索,激活了教师,激活了课程。
——从“成全”中来。课题组教师们最喜爱说的一句话是,师生在课程中相互成全,课程建设的关键,“不在教材,不在教学,而在人本身”。课程把师生融合在一起,让多彩的生命在这里绽放、成长。在师生共同的课程生活中,教师成全了学生,也成全了自己;学生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教师。师生的相互成全,陶冶出深深的课程情怀。
课程情怀,必将助力江宁实验小学实现一次次新的跨越!
(作者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市学校发展创意工作站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4-0037-01
“满满的情怀!”读罢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的这组文章,从我的脑海中一下子跃出这样的感叹、惊叹!“我的课程”“我们的课程”“自己的课程”,教师们将课程视为己出,拥抱在怀,课程情怀溢满字里行间。
课程情怀彰显出课程自觉。课程是谁的?这是一个哲学话题,且是一个绕不开的实践命题。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颁布一系列的课程,这是国家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国家的课程,如何才能进入课堂,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的课程意志,只有转化、内化为每一位教师的课程智慧、课程行动,方可实现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课程情怀宣示了课程责任。周亚亚老师发现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追问:“就这样束手无策、安于现状吗?”周老师的“课程之问”,以及随之而起的坚持不懈的课程研究行动,“数学体验课程,为学生的发展而生”,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责任和教学担当。责任、担当催生出一个个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教师“自己的”课程。
课程情怀催生着课程创造。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创造,不仅需要专业的素养,而且需要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许慧老师的“故事课程”,成就了大片茂密的故事林;樊玉蓉老师的“慢运動”,尽显“慢”的乐趣。诸如此类的教师“自己的”课程达100多个。课程的创造,成为江宁实验小学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
课程情怀,是一个教师必备的课程品质,是一所学校宝贵的课程文化财富。当然也是办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的课程情怀从哪里来?江宁实验小学的经验告诉我们:
——从“发现”中来。正如赵静静老师在文中所说,发现学生,发现课程,发现自己。伴随着教师这三种发现的意识,发现能力、发现乐趣、发现品性的生长,课程情怀自会不断地丰盈。
——从“激活”中来。“激活”,是江宁实验小学办学的核心理念。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激活”逐渐衍生为学校的文化特质。如果说,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可以理解为“他课程”的话,教师“自己的”课程就是“我课程”。从“他课程”到“我课程”的转换,迫切呼唤“激活”的力量。课题组从机制、资源、平台、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变革性探索,激活了教师,激活了课程。
——从“成全”中来。课题组教师们最喜爱说的一句话是,师生在课程中相互成全,课程建设的关键,“不在教材,不在教学,而在人本身”。课程把师生融合在一起,让多彩的生命在这里绽放、成长。在师生共同的课程生活中,教师成全了学生,也成全了自己;学生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教师。师生的相互成全,陶冶出深深的课程情怀。
课程情怀,必将助力江宁实验小学实现一次次新的跨越!
(作者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市学校发展创意工作站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