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审美教育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教学作用,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本文,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科目,新课改之后关于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层出不穷,审美教育也是教学创新的一种,它在教学语文知识的时候,注重让学生通过课文知识感受美的存在,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一)语文教材中人性的真、善、美
在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真、善、美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语文教师作为语文知识的传递者,首先就要善于挖掘语文课文中所具有的美。例如通过学习《中彩那天》可以感受到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学习《唯一的听众》则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诚挚的善意,而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能够感受到父爱的无私。这些都是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这些元素,为审美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做好准备。
(二)挖掘自然之美
自然是美的源泉,语文教材里的许多课文所蕴含的美的知识大部分都取材于自然界中,如古诗《春晓》中所蕴含的美就是来自于自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短短二十个字,诗人就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的美丽,体现处理闲适恬静生活的无穷乐趣,昭示了自然之美。
(三)语言的意境之美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人们经常会谈到语言的意境美、韵律美。文字具有传递情感的功能,通过文字的组合排列,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传的美。例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李白乘舟,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让读者感受到了李白与友人汪伦之间诚挚的友谊,读来朗朗上口,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再比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来眼前好似浮现出了一幅大气磅礴的黄河画卷,读者好似与诗人有了共同的感受,想要登上顶峰,看到一些更为美丽的事物,语言极具感染力,体现出了较多的美感。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虽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所受到的局限小,想象力丰富,在看待同样一件事物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生出一些不同的感受。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进行审美教育渗透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身上的特点,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文字中通过想象感受到美。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这首诗的时候,读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一天自己离开了爸爸妈妈一个人去到了很远的地方,自己也会像诗人一样,一个人在深夜对着一轮明月思念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吗?让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这样的场景,这样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古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也能通过想象感受到诗词语言的美。
(二)加强朗读,让学生感受语文教材的语言美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较大的不同,在教学语文知识的时候,可以每个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朗读的任务,在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也不乏认真朗读课文的要求,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加强学生的朗读,鼓励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将情感融入朗读中,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形体美。例如,在学习《小池》的时候,诗人写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夏日蜻蜓戏荷”的画卷,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感触可能更深。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感受的语文教学中的美,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三)充分备课,挖掘并专研教材中美的因素
如上文所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有较多的美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的话,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各式各样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文中美的元素挖掘出来,进而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讲解《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对《梅花魂》中所想要表达的感情进行深入的揣摩,如梅花在文章中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它在外祖父心中代表着什么,教师在备课时,将这些领悟透了,进而在课堂上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学习也能感受到梅花的高洁以及外祖父对祖国深沉的爱,提升他们的认识。
(四)通过作文指导学生寻找美、创造美
写作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一篇好的作文中往往是蕴含着较多美的知识,如作文的辞藻美、情感美、意境美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也应当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理解,写作中什么是美,怎样进行作文创作才是美,怎样读者才能感受到美。教师要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认识,如让班上的学生在写作之前先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到作文中,让作文具有真情實感,令学生感受到作文的美。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去阅读,从他人的作品中提炼美的知识,进而将这些美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作文之中,创造具有美感的作文。
总之,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地挖掘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美的知识,将自己所发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建芳.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文的美育内容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张蕾.浅论小学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秦宇.小学诗词教学的美育意蕴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科目,新课改之后关于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层出不穷,审美教育也是教学创新的一种,它在教学语文知识的时候,注重让学生通过课文知识感受美的存在,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一)语文教材中人性的真、善、美
在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真、善、美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语文教师作为语文知识的传递者,首先就要善于挖掘语文课文中所具有的美。例如通过学习《中彩那天》可以感受到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学习《唯一的听众》则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诚挚的善意,而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能够感受到父爱的无私。这些都是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这些元素,为审美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做好准备。
(二)挖掘自然之美
自然是美的源泉,语文教材里的许多课文所蕴含的美的知识大部分都取材于自然界中,如古诗《春晓》中所蕴含的美就是来自于自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短短二十个字,诗人就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的美丽,体现处理闲适恬静生活的无穷乐趣,昭示了自然之美。
(三)语言的意境之美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人们经常会谈到语言的意境美、韵律美。文字具有传递情感的功能,通过文字的组合排列,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传的美。例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李白乘舟,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让读者感受到了李白与友人汪伦之间诚挚的友谊,读来朗朗上口,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再比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来眼前好似浮现出了一幅大气磅礴的黄河画卷,读者好似与诗人有了共同的感受,想要登上顶峰,看到一些更为美丽的事物,语言极具感染力,体现出了较多的美感。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虽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所受到的局限小,想象力丰富,在看待同样一件事物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生出一些不同的感受。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进行审美教育渗透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身上的特点,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文字中通过想象感受到美。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这首诗的时候,读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一天自己离开了爸爸妈妈一个人去到了很远的地方,自己也会像诗人一样,一个人在深夜对着一轮明月思念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吗?让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这样的场景,这样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古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也能通过想象感受到诗词语言的美。
(二)加强朗读,让学生感受语文教材的语言美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较大的不同,在教学语文知识的时候,可以每个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朗读的任务,在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也不乏认真朗读课文的要求,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加强学生的朗读,鼓励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将情感融入朗读中,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形体美。例如,在学习《小池》的时候,诗人写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夏日蜻蜓戏荷”的画卷,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感触可能更深。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感受的语文教学中的美,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三)充分备课,挖掘并专研教材中美的因素
如上文所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有较多的美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的话,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各式各样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文中美的元素挖掘出来,进而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讲解《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对《梅花魂》中所想要表达的感情进行深入的揣摩,如梅花在文章中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它在外祖父心中代表着什么,教师在备课时,将这些领悟透了,进而在课堂上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学习也能感受到梅花的高洁以及外祖父对祖国深沉的爱,提升他们的认识。
(四)通过作文指导学生寻找美、创造美
写作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一篇好的作文中往往是蕴含着较多美的知识,如作文的辞藻美、情感美、意境美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也应当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理解,写作中什么是美,怎样进行作文创作才是美,怎样读者才能感受到美。教师要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认识,如让班上的学生在写作之前先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到作文中,让作文具有真情實感,令学生感受到作文的美。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去阅读,从他人的作品中提炼美的知识,进而将这些美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作文之中,创造具有美感的作文。
总之,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地挖掘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美的知识,将自己所发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建芳.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文的美育内容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张蕾.浅论小学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秦宇.小学诗词教学的美育意蕴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