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步入语文课堂,语文教师要以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将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应用于语文教学改革中,改变语文教学的模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使语文教学绽放异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教学效果;提高素养
21世纪,信息技术已应用到各个领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走进高中语文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的愿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生动性增强,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信息技术要合理有效地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避免信息“过多、过杂”而引发“消化不良”。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是“一根教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语文老师唱主角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直观的、新颖的,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可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势在必行,它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二、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原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那么他们注意力就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求知欲也非常强烈,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景入情,由情入趣,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康桥的风光片,配上肖邦的小夜曲,让学生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步入康桥,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学生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融入情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来,深刻感受到诗人对母校眷恋之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带动了对文章的品味理解。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三、应用信息技术,利于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由于受多媒体信息的感染,学生进入情境,提高了审美情趣,进而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例如,在教学叙事散文《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的感受,这对于深入理解“包弟”经历和作者感情都有一定影响,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文革”的资料,课上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我再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再现“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人性被扭曲的现实,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感悟到作家巴金作为“文革”中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自责和真诚的忏悔,感悟到作者严于解剖自己,敢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进而深入地理解了文章主旨。
四、应用信息技术,利于自主、合作、探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师必须以现行教材为主要依据,大量吸收社会生活内容,汲取自然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发展的信息与内容,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广泛地阅读训练,从课内到课外,把有形教材与无形教材结合起来,才能具备当今高中学生所应有的语文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中,请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引导他们上网搜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再以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体验语文的乐趣。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对人物的精神品质和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后,为了更好的理解《红楼梦》这一部博大精深、独具匠心的名著,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我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红楼梦》中有四百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写一篇人物鉴赏,题目“我心中的______(填一人物)”。心灵的自由沟通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放飞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五、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语文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手段。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教学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谐的师生互动、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不能替代的。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和情感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凡事过犹不及,防止滥用或过多的使用动画图片干扰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从而喧宾夺主,忽视了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既要使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又要使学生在积累过程之中受到思想、精神、人格、信念、审美等方面的渐染和熏陶。多媒体和网络给学生积累文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要使这些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一定要有一个声情并茂的或“无声胜有声”的“悟”的过程,这是现代信息技术难以替代的,因为它终究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代替不了人的心灵交流和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导,其作用是多媒体永远替代不了的。
总之,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优化了语文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教学改革,努力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韩艳梅 倪文锦《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评论》2003年第3期
[2] 杨建芬《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基础教育研究》2003.11
[3] 景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第10期
[4] 郑艳《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创新》2011.2
[5] 王瑞亚《利用信息技术激活语文教学》《文学教育》2012.02
[6] 徐承虎《浅谈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学术研究》2012年第10期
[7] 王招平《浅议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天地》2012.3
[8] 岳恒瑞《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科学》2012年第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教学效果;提高素养
21世纪,信息技术已应用到各个领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走进高中语文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的愿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生动性增强,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信息技术要合理有效地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避免信息“过多、过杂”而引发“消化不良”。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是“一根教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语文老师唱主角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直观的、新颖的,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可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势在必行,它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二、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原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那么他们注意力就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求知欲也非常强烈,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景入情,由情入趣,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康桥的风光片,配上肖邦的小夜曲,让学生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步入康桥,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学生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融入情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来,深刻感受到诗人对母校眷恋之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带动了对文章的品味理解。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三、应用信息技术,利于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由于受多媒体信息的感染,学生进入情境,提高了审美情趣,进而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例如,在教学叙事散文《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的感受,这对于深入理解“包弟”经历和作者感情都有一定影响,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文革”的资料,课上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我再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再现“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人性被扭曲的现实,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感悟到作家巴金作为“文革”中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自责和真诚的忏悔,感悟到作者严于解剖自己,敢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进而深入地理解了文章主旨。
四、应用信息技术,利于自主、合作、探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师必须以现行教材为主要依据,大量吸收社会生活内容,汲取自然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发展的信息与内容,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广泛地阅读训练,从课内到课外,把有形教材与无形教材结合起来,才能具备当今高中学生所应有的语文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中,请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引导他们上网搜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再以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体验语文的乐趣。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对人物的精神品质和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后,为了更好的理解《红楼梦》这一部博大精深、独具匠心的名著,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我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红楼梦》中有四百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写一篇人物鉴赏,题目“我心中的______(填一人物)”。心灵的自由沟通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放飞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五、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语文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手段。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教学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谐的师生互动、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不能替代的。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和情感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凡事过犹不及,防止滥用或过多的使用动画图片干扰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从而喧宾夺主,忽视了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既要使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又要使学生在积累过程之中受到思想、精神、人格、信念、审美等方面的渐染和熏陶。多媒体和网络给学生积累文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要使这些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一定要有一个声情并茂的或“无声胜有声”的“悟”的过程,这是现代信息技术难以替代的,因为它终究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代替不了人的心灵交流和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导,其作用是多媒体永远替代不了的。
总之,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优化了语文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教学改革,努力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韩艳梅 倪文锦《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评论》2003年第3期
[2] 杨建芬《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基础教育研究》2003.11
[3] 景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第10期
[4] 郑艳《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创新》2011.2
[5] 王瑞亚《利用信息技术激活语文教学》《文学教育》2012.02
[6] 徐承虎《浅谈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学术研究》2012年第10期
[7] 王招平《浅议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天地》2012.3
[8] 岳恒瑞《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科学》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