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危害防控与应然权利探析——以B市为主要样本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严重危及社会秩序与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外力管控的常规路径下,面对依然未被根本遏制的精神病人危害行为,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以危害对象、危害特征及危害客体为标准,在对精神病人危害类型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详细厘定此类主体肇事肇祸的内外诱因,进而立足于社会防卫与权利保障兼顾与平衡的价值遵循,探索危害防控机制的原则与标准,通过阐述经济补助、知情与自决等权利内涵,搭建精神病人危害防控中的权利体系框架,以期消弭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内在诱因,重塑精神病人危害防控新模式.
其他文献
培育时代新人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新时代的高度凝练与集中表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与迫切需要.从现实维度看,培养时代新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从理论维度看,培养时代新人体现了过程演进与阶段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主观能动与客观遵循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的有机统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维度看,优化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需要将培养时代新人的基本策略、行动自觉、保障机制作为教育引航、实践导航、制度护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近十几年来,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改革发展,在受到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境.本文通过对数十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转轨与养老金并轨、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农村养老保险困境及对策研究、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及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等方面.在进行文献述评的基础上,分析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包括:对农
积极发挥社会组织重要主体力量,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稳步推进的必要选择.我国社会组织经历了前后多个阶段的发展,其价值定位与治理机制得到了学界的普遍关注.通过考察发现,某些农村地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的重要性,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也在服务领域、村情结合、主体意识、人才培育等方面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新形势下的乡村振兴,有必要全面拓宽社会组织的服务领域,整体提升社会组织的治理效能.因此,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我们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与环境优势,结合农村发展实际,从思想观念转变、服务
明清府县佐贰官的研究资料相对分散.尽管目前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视角、内容、方法层面各有侧重,但总体来看,多集中在地方行政体制的研究和职权的分析,缺乏系统阐释和综合性研究.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看,佐贰官分担主官的部分职权,在地方治理体系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对这一主题进行丰富和完善,本研究主要就佐贰官的职官定位、职权范围、职责演变和社会效果等进行多维度的考察和展望.
巴塘事变是清末川边经营策略的转折点,因清廷与西藏地方在川边的权力均衡被打破,清廷支持赵尔丰在川边强势改流新政,以图保藏固川.赵尔丰为支持配合清廷在西藏推行新政,除改流设制促进川边与内地“一体化”外,还采取多项经济建设措施.赵尔丰在川边筹建边茶公司以应对印茶进藏;积极促成藏元铸造以抵制卢比在边藏流通;努力推进川边到西藏电线的铺设,以图收回英国从印藏边界铺设到江孜段电线;修筑川藏公路打箭炉至察木多段并改善沿途住宿条件,以图连通川藏.赵尔丰上述举措,符合清末新政潮流,但更应从保藏固川的边疆治理视角对其意义进行评
“公正司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划时代意义,体现着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正司法的重要论述基本要求是以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为根本遵循、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检验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新时代各级司法机关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正司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培养法治思维方式作为方法论指引,以公平公正作为价值衡量标准,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监督制约体系,实现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存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与天然特征,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空间与载体,而“发展”则是解释人类物质存在方式与行动意义的主要依据与参照,存在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相互映射建构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基于贵州乡村自在的优秀乡村文化符号及其价值逻辑表达,从存在与发展的视角探讨优秀乡村文化资源的生态空间与价值空间,厘清优秀乡村文化符号资源与乡村振兴实践耦合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通过深入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瑶山瑶族古寨实地调研,挖掘开发贵州乡村旅游资源面临挑战的实在性原因,并对其进行逻辑梳理与价值
本文通过对2000-2015年贵州省人口省际省内迁移的规模、方向、结构和原因的纵向描述,结合该时期迁移相关政策的变迁,探析政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认为改革开放以前,计划型人口迁移活动一直是贵州人口迁移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矛盾从过去的“准不准迁”开始朝着“如何迁好”过渡、转变,政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开始发生由控制到回应的本质变化,新的迁移矛盾对迁移政策变迁的呼唤及相关政策对迁移人口诉求的回应成为政策与迁移二者关系演进的方向.该阶段,不同的政策环境产生不同的迁移外部环境,形成相应的外部推拉力,最终促成
尽管高层已经提出要取消不合理的刑事执法司法考核指标,但它们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理论和实务界否定这些指标的共同理由在于,其具有明显的“结果导向”和“层层加码”特征.相关指标难以取消的原因有三,宏观来看是由于我国执法司法系统奉行纵向“发包”与横向“竞争”的治理逻辑,中观来看是由于路径依赖的制约,微观来看是由于配套制度的缺失.进一步的改革不能停留在空喊“取消”上,而应以微观层面为“抓手”进行调整.
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者在2019年以前均没有看过这份报纸.深入解读《新莱茵报》第15号一天的内容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包含的丰富内容,绝不是几句抽象的套话,而是马克思的革命立场与遵循报刊内在规律的统一,是知和行的统一.必须把马克思的新闻实践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否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有可能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