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TOD地区布局模式的形态演变

来源 :国际城市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OD 地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布局模式主要包括基于小尺度街廓的方格网模式和环形放射模式等两种形式,均能从 TOD 概念诞生以前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发展历史中梳理出演变脉络。1990 年代,卡尔索普提出的美国式 TOD 理念在规划中延续了上述两种基本的布局模式;此外,新加坡发展出了基于大街廓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布局模式。这三种模式对我国的 TOD 规划实践均产生了影响。以布局形式和街廓尺度为重点,结合国外案例及国内实践,对 TOD 地区的规划布局模式的形态演变进行解读,将三种模式整理为六种主要的布局形态,并总结布局模式的规划设计重点。首先,坚持采用小尺度街廓模式进行 TOD 规划设计;其次,重视方格网模式的基础作用;再次,突出 TOD 地区的空间可识别性,在中心地区和重要站点地区,采用环形放射布局依然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选项;最后,大街廓模式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因而需要重视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
其他文献
通过对BESTONE防水剂的裂缝自修复作用机理的分析基础上,对添加防水剂的混凝土的自修复、抗压性能、抗渗性能、耐腐蚀能力进行了研究与表征,结果显示添加了防水剂的混凝土各方
填充词的使用在口译中十分常见。适当使用填充词是一种积极的口译实践策略,但译语填充词使用过多则会使译语质量大打折扣,使译语冗余,且有损听众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亦会打击译员自信。译界学者以往的研究多将填充词涵盖于口译产出的非流利现象或冗余现象中,鲜少对口译产出中的填充词有独立的深入分析。本文借鉴口语分析中的话语标记理论和口译中副语言信息理论的填充标记概念,及结合其在口译研究和口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首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