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沉积盆地控制油气赋存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采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气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三千年前,中国已发现了天然气,两千年前发现了石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日趋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能源能否提供可靠保障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心与重视。
  【关键词】中国石油 沉积盆地 赋存引言
  一般来说,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是勘探早、中期达到油气田发现和储量增长高峰后,随着勘探深入,发现越来越少,储量增长呈持续下降趋势。
  但是,我国多以多构造层系叠合盆地为主,经过多次构造活动,不同类型盆地叠加、改造和沉积面貌复杂,表现在生烃层系与储集层系多、运移聚集期多、油气分布复杂,加之圈闭构造发育不平衡,陆相岩相岩性变化大等因素,造成一方面油气资源很丰富。一方面油气在平面上和层系上分布相对不够集中,认识过程和勘探过程是逐步深化,呈阶段发展,一个层系、一个领域、一个类型勘探到一定程度,将又转入新的层系、领域或类型。
  1 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
  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是大型油气区的成盆基础,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这一点在生油理论中已有描述。
  在各种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盆地,不论其规模大小,沉降和沉积的对立统一贯穿盆地发展的始终,二者往往是不协调的。而对于含油气盆地来说,持续沉降以及沉降和沉积速度互补是烃源岩形成的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繁殖的古地理环境的保持,有利于有机质的迅速埋藏与保存,较厚的沉积物有利于烃源岩埋藏到一定的深度达到成熟。另外,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2 沉积体系、沉积相带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
  世界各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盆地各时代的油气储集层和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地受盆地演化的古构造和古沉积条件控制。烃源岩多分布于浅—半深海相和深—浅湖相沉积中;储集层则多属三角洲相、滨海相、浅海相、深浅海(湖)相、浊积相以及碳酸盐岩台地相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相带、沉积体系。不同沉积体系,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生油气母质及其演化、油气的储集和保存油气的条件也有所不同。如三角洲沉积体系、蒸发岩沉积层序都具有良好的油气藏形成条件。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的沉积体系和相带分布,对于预测油气富集区、提高勘探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长期继承性隆起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
  从油气形成地质条件上,有效的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古隆起往往代表着长期相对抬升,位于生油区油源的主要运移方向,且发育着断层、不整合面等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通道。古隆起,尤其是长期继承性古隆起,圈闭形成时间较早,具有形成时间早、圈闭容积大、在油气运移路线上及距油源近且稳定的有效圈闭特征。
  3.1 不整合面对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性
  不整合面上下有丰富的油气聚集,聚集在不整合面之下的比之上的更多(如:基岩油藏、潜山油藏),其原因:
  长期的风化剥蚀使孔隙性增强。不整合代表曾经长期上升、风化、淋滤、溶蚀,形成了大量的裂缝、溶孔、溶洞,为油气极好的通道或聚集空间。
  不整合常为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通道。不整合面孔渗高,为油气渗流的最佳通道;不整合面常凹凸不平,上面覆盖不同时代的地层,岩性差异大,易产生次生孔隙;不整合面上常有风化残余碎屑,固结后为高孔渗的岩石;不整合代表了一次区域性构造运动,使地层产生变形,促使油气运移;不整合面面积较广,延伸长,可使油气作长距离运移。
  4 成藏条件在时空上的有机匹配,是油气聚集成为油气藏的关键
  生油、储油、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六个环节,对于油气藏的形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的整体。沉积盆地中能否有丰富的油气形成和富集,关键取决于上述六个条件的时空匹配。若匹配的条件好,就可以形成较大的工业性油气区;若匹配的条件差,则不利于形成油气田或油气区。
  4.1 生油气源岩
  生油气源岩为形成油气藏提供物质基础。烃源岩分析要与盆地沉降埋藏史、热史和古气候分析相结合。盆地的持续沉降是沉积物充填的前提,盆地只有继续下沉,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还原环境,形成巨厚的沉积物,有助于烃源岩的转化;盆地热史决定了烃源岩的成熟程度,高地温场有助于源岩有机质的成熟,但成熟是温度、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古气候对沉积盆地中水体介质条件和有机质丰度有重要影响,一般在潮湿——半潮湿气候下,生物十分茂盛,大气降水充沛,海盆水体稳定,有助于烃源岩的形成。
  4.2 储集层
  储集层的发育与盆地沉积体系和沉积相有密切联系,后者又与盆地的古地形及古气候有关,储层研究要与沉积体系、沉积相及古气候研究结合起来。评价储层潜力的参数,主要是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的大小,决定了储层能够储集油气的数量;渗透率的高低,则决定了油气在其中运移的效率和油气的最终产能。
  4.3 盖层
  盖层的好坏直接影响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条件。
  常见的盖层类型有:页岩、泥岩、盐岩和石膏等,其中,页岩、泥岩盖层常与碎屑岩储集层相伴生,蒸发岩盖层常与碳酸盐岩共存。
  4.4 油气运移
  油气运移分析是确定油气聚集和分布的重要依据。油气运移包括初次运移(排烃)和二次运移。
  油气的二次运移和聚集,同盆地的构造活动、断裂及不整合分布、水动力条件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成藏系统中,最后一次构造运动对油气的分布和保存,具有决定性作用。
  盆地类型类型及构造样式,对油气的运移和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4.5 圈闭
  圈闭是油气聚集的场所,圈闭的大小、规模决定着油气的富集程度,从而决定着盆地的勘探远景。
  圈闭的类型有很多种,构造圈闭,常常是最有利的圈闭。非构造圈闭也可形成特大型油气田。
  4.6 油气藏保存条件
  油气藏保存条件是指已经形成的油气藏,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圈闭条件是否改变,以及圈闭中的油气聚集是否遭到破坏等。
  在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上述六个环节的发育是不均衡的,有时甚至缺乏某一环节,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油气聚集。有时,虽然某一环节发育稍差,但其他环节发育良好,从而弥补了前一不足,同样能够形成有远景的油气区。因此,从沉积盆地整体出发,综合研究油气藏形成的各个要素在时空上的匹配关系,是含油气盆地分析的最重要内容。只有這样,才能对含油气盆地作出系统的科学的评价。
  5 结语
  概括起来,控制沉积盆地中油气赋存规律的因素有: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是大型油气区的成盆基础,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保存;沉积体系、沉积相带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长期继承性古隆起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生、储、盖、运、圈、保诸条件在时空上的有机匹配,是油气聚集成为油气藏的关键。
其他文献
【摘要】萨东过渡带位于萨尔图油田构造东翼,开采萨尔图葡萄花两套油层,由于其过渡带特定的油层条件及发育状况,导致该区块注水状况相对较差,采出程度、动用程度低,地层压力高,开采过程中层间及平面矛质突出,近两年出现套损情况,本文通过套损与高压区块的分析析,找出合理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套损 高压 调整   1 区块概况   萨东过渡带,于1965年投入油田开发1-3条带基础井,开采层位为萨、葡油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傅雷的职业翻译生涯始自1932年,翻译前后长达34年,以1949年为界可以很便当地分为前后两期.前后期刚好各17年.翻译路线与翻译文体的变化不仅与傅雷个人的翻译理念、审美趣味、
华盛顿北部奥林匹克国家森林rn森林里,一大群伐木工聚在一起.在他们围成的圈子中心,两个工人正在激烈地争吵着.rn一个五短身材的矮个子木工冲着一个高大有雀斑的不客气地说:
【摘要】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过程变成非达西渗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IPR曲线;给出了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的计算公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4%,可以满足油藏工程精度要求,该方法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最低允许流压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   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田投入开发。大量实验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随之改变。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创造新的思路方法,问题的解决方案。把科技慢慢的融入到我们身边的具体的工作中来,使科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改进。积极心理学为此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应以欣赏开放的态度看待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引入积极情感体验方
若以年龄为标准.目前农民工群体可以粗略分为中老年农民工和青少年农民工两个亚群体.在市民化的进程中,两者表现出了明显的代际差异:中老年农民工倾向于兼业型就业与回流,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