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A组共56例,采用单独用药方式治疗,B组共40例,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结果: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B组为15.00%,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联合用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为提高用药安全性,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所使用药物并评估患者的耐受情况,控制用药剂量。联合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可能。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症
他汀类药物指的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调脂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应用于联合用药中。其主要通过对限速酶的抑制作用来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1]。在人们饮食结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下,他汀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不时见诸报端,逐渐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以及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探析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方法,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A组共56例,B组为40例。A组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在52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8.6)岁。病程在3月到9个月之间,平均为(6.4±1.1)个月。B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55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4±8.1)岁。病程在2个月到13个月之间,平均为(6.7±2.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单独使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每天服药量为40毫克,治疗时间为一个月。
B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服用辛伐他汀进行降脂,一个月后对患者的肝功能以及水平进行检测,两项均达标者采用复方烟酸缓释片进行治疗,时间为2个月,起始剂量为500毫克,之后逐渐增加,但是一个月内增加的剂量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治疗时间为1个月。如果血脂水平未达标,则使用复方制剂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继续降脂一个月,之后再服用复方烟酸缓释片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对两组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研究数据汇总并整理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共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为肌肉肌病、1例为过敏、1例为肝损伤,发生率为(7.14%),B组有6例(15.0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 56 4(7.14)
B组 40 6(15.00)
X2 - 13.855
P - <0.05
3 讨论
腹泻、头痛、皮疹、便秘、失眠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等是他汀类药物的几种常见不良反应,而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则包括肌肉肌病、肝损伤以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文献报道,随着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日益广泛,单用与联合用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升高[2]。本文将两种应用方式进行对比,以提高该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为15.00%,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的7.14%,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与用药剂量、患者本身遗传因素以及患者本身的年龄、耐受性等有关。肌肉肌病是他汀类药物单独应用时最常出现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磷酸激酶含量会显著升高,当超过正常含量的5倍时应该立即停药,否则很容易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并且有文献报道,单独应用洛伐他汀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的几率,大部分出现在用药2个月之后[3]。而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的原因可能是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了药物的全身暴露,进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中,60%的横纹肌溶解症都是由于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所导致[4]。横纹肌溶解症的出现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等问题,并且出现该种不良反应的几率与用药剂量之间有着较大关系。当每日用量超过20毫克并且是与胺碘酮联合使用时,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几率将会大幅升高。
为了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有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发现胺碘酮、氟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环孢霉素、烟酸、奈法唑酮以及吉非贝齐等药物联合使用时都曾出现不良反应[5],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可尽量避免以上用药情况的出现,以起到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联合用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为提高用药安全性,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所使用药物并评估患者的耐受情况,控制用药剂量。联合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赵玫,赵正党,史瑾等.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05(02):349-351.
[2]陈清杰,杨毅宁.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02(08):279-283.
[3]温冬华.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医药导报,2013,06(15):818-820.
[4]朱宝贤.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4(10):127-128.
[5]温晓娜.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01(04):128-129.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症
他汀类药物指的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调脂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应用于联合用药中。其主要通过对限速酶的抑制作用来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1]。在人们饮食结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下,他汀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不时见诸报端,逐渐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以及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探析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方法,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A组共56例,B组为40例。A组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在52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8.6)岁。病程在3月到9个月之间,平均为(6.4±1.1)个月。B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55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4±8.1)岁。病程在2个月到13个月之间,平均为(6.7±2.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单独使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每天服药量为40毫克,治疗时间为一个月。
B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服用辛伐他汀进行降脂,一个月后对患者的肝功能以及水平进行检测,两项均达标者采用复方烟酸缓释片进行治疗,时间为2个月,起始剂量为500毫克,之后逐渐增加,但是一个月内增加的剂量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治疗时间为1个月。如果血脂水平未达标,则使用复方制剂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继续降脂一个月,之后再服用复方烟酸缓释片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对两组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研究数据汇总并整理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共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为肌肉肌病、1例为过敏、1例为肝损伤,发生率为(7.14%),B组有6例(15.0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 56 4(7.14)
B组 40 6(15.00)
X2 - 13.855
P - <0.05
3 讨论
腹泻、头痛、皮疹、便秘、失眠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等是他汀类药物的几种常见不良反应,而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则包括肌肉肌病、肝损伤以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文献报道,随着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日益广泛,单用与联合用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升高[2]。本文将两种应用方式进行对比,以提高该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为15.00%,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的7.14%,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与用药剂量、患者本身遗传因素以及患者本身的年龄、耐受性等有关。肌肉肌病是他汀类药物单独应用时最常出现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磷酸激酶含量会显著升高,当超过正常含量的5倍时应该立即停药,否则很容易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并且有文献报道,单独应用洛伐他汀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的几率,大部分出现在用药2个月之后[3]。而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的原因可能是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了药物的全身暴露,进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中,60%的横纹肌溶解症都是由于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所导致[4]。横纹肌溶解症的出现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等问题,并且出现该种不良反应的几率与用药剂量之间有着较大关系。当每日用量超过20毫克并且是与胺碘酮联合使用时,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几率将会大幅升高。
为了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有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发现胺碘酮、氟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环孢霉素、烟酸、奈法唑酮以及吉非贝齐等药物联合使用时都曾出现不良反应[5],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可尽量避免以上用药情况的出现,以起到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联合用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为提高用药安全性,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所使用药物并评估患者的耐受情况,控制用药剂量。联合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赵玫,赵正党,史瑾等.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05(02):349-351.
[2]陈清杰,杨毅宁.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02(08):279-283.
[3]温冬华.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医药导报,2013,06(15):818-820.
[4]朱宝贤.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4(10):127-128.
[5]温晓娜.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01(0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