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评价

来源 :临床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经部分半椎板手术入路和经典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 ~2019年1月行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55例为研究组,同期行经典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脊柱畸形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人肿瘤全切率、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术后肌力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小时以及48小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部分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创伤小、手术风险低,且不增加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肿瘤全切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联合3.0 T MRI的Flair的高信号血管征(HVS)对TIA患者不同时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符合入选标准的TIA患者,记录基线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ABCD2评分.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I、Flair检查,计算TIA患者的Flair HVS阳性率和ABCD2评分结果.观察7 d内、90 d内及1年内TIA的预后,以再发脑血管事件为终点,评估ABCD2评分分组及HVS与ABCD2结合分层预测脑血管事件的作用.结果 与HVS阴性组相
髋关节不稳定、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完全脱位,是脑性瘫痪儿童最多见的肢体畸形之一,其发病率高达35%.本文以系统复习新近的相关文献为基础,着重描述脑性瘫痪儿童股骨近端和髋臼发育异常的发生机制、自然病史演变过程以及引发髋关节移位的危险因素,详尽介绍髋关节移位的X线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目的是为矫形外科医师提供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评价技术.
隐睾症是男性生殖系统先天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遗传背景复杂,涉及多个基因,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NSL-3、INSL-3受体基因以及任何影响、阻碍雄激素合成与作用过程的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ER)等突变均可导致隐睾.此外,还有一些少见基因会引起包含隐睾的综合征,临床工作中对合并多器官畸形者应予以警惕,基因检测有助于精准诊疗.
近年来儿童泌尿系结石发病率有所上升,主要以上尿路结石为主,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输尿管软镜技术、各种改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以及外科机器人辅助切开取石术等新兴技术逐步运用于儿童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虽然治疗手段多样,但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了解每种技术的特点,有助于为儿童上尿路结石患者做出更合适的治疗选择.
对于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无论其大小,保护面听神经的功能应放在首位[1-4].无牵开器切除听神经瘤技术可减轻小脑水肿等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面听神经保护.采用无牵拉(无牵开器)切除听神经瘤,即原则上不使用脑压板牵开脑组织,术中使用器械(如吸引器、双极与弹簧剪等)进行动态牵拉,暴露肿瘤的同时进行切除.使用脑压板牵拉小脑的传统听神经瘤暴露技术,因其存在固定、静态的牵拉,可能导致接触面脑组织长时间受压产生局部缺血、梗塞,术后水肿明显[5-6];同时不断调整脑压板位置和深度,也可能增加脑组织挫伤[7-8].只要使用正确
听神经瘤又称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是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1].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6% ~9%,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80% ~90%.听神经瘤发病率约8~10/10万人,好发于30~50岁中年,无性别差异[2].目前,听神经瘤的病因尚不清楚,涉及遗传、理化和生物等多方面因素.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手术从血腥启蒙开始,已历经二百余年发展.近代,在 Cushing、Dandy、Yasargil、Sammii一
病人,女性,56岁.因上腹部胀痛1年余于2020年12月11日入院.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与进食无关,不伴发热、黄疸、消瘦等.无特殊病史,无外伤手术史.体格检查:腹稍膨隆,全腹软,未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肠鸣音可,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肝脏CT平扫 +增强检查提示:右上腹(部分与肝脏分界不清)大小约13. 7 cm × 10. 7 cm囊性占位,为类圆形,其壁厚薄不均,其内未见明显分隔,增强后三期强化不明显.CT图像见图1.肿瘤标志物 CA19-
前庭神经瘤是后颅窝桥小脑角区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该部位肿瘤的80% ~94%[1],约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0%以上,发生率为1/10万或1 . 3/10万·年;发病年龄高峰为30~49岁.rn一、前庭神经瘤的手术治疗进展rn人类对前庭神经瘤的探索已有近两百五十年的历史,早期治疗手段包括水蛭、放血、针刺和艾草的使用等等,稍后开展的对前庭神经瘤的手术切除是用手指剥离肿瘤.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又称为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 ),起源于前庭神经的施旺细胞,属于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发病率为3~5/10万/年[2].听神经瘤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tic radiosurgery,SRS)及观察.听神经瘤手术的目标是全切肿瘤,同时保留神经功能(包括脑干、小脑及面、听神经功能)[3-7].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的临床特征,分析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疗效.方法 2018年6月~2021年7月本中心就诊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27例,行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24例.有17例病人术前存在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其中2例同期完成二尖瓣成形,1例同期完成二尖瓣置换,总结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分析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近期效果.结果 术后14例病人恢复至无或轻度反流.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由术前(65.9±47.5)mmHg下降至术后(13.8±10.2)mmHg,室间隔厚度由(22.2±7.3)mm下降至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