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究秃杉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变化趋势,以广西南丹县不同年龄阶段(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泡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4种林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秃杉人工林林冠层和林下植物层持水量分别为18.79~28.37,1.27~4.72 t/hm2,其中林下植物层持水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凋落物现存量为2.23~10.67 t/hm2,最大持水量为5.95~34.15 t/h
【机 构】
:
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和保育重点实验室,南丹县山口林场
【基金项目】
: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1729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201,315602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秃杉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变化趋势,以广西南丹县不同年龄阶段(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泡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4种林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秃杉人工林林冠层和林下植物层持水量分别为18.79~28.37,1.27~4.72 t/hm2,其中林下植物层持水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凋落物现存量为2.23~10.67 t/hm2,最大持水量为5.95~34.15 t/h
其他文献
根系的存在对土壤大孔隙的产生及渗透特性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浅表层土体中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大孔隙特征之间的数值关系,在缙云山针阔混交林中选取杉木单株植物根际土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染色示踪试验及根系生物量测量,取样后在室内采用自制定水头装置进行水分穿透试验和渗透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剖面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染色面积不同,距离树木主干位置越远的剖面染色面积越大,而距离主干位置越近的剖面染色面积越小,
为明确秋耕对季节性冻融土壤热状况的调控作用,对比分析了翻耕(FG)、免耕(MG)、垄沟(LG)、翻耕活性炭覆盖(FH)和翻耕秸秆覆盖(FJ)5种处理对土壤温度、冻融循环以及土壤温度梯度等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FG处理相比,MG、LG、FH、FJ处理均减弱了土壤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降低了整个冻融期土壤温度的升、降温幅度和不同冻融阶段土壤温度昼夜变化的变异性程度,维持土壤温度序列稳定的能力FJ>
挪威食品研究创新中心的合作伙伴已经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成功实现了从挪威云杉树的糖分中生产1600 kg酵母的工业化放大.生产是由拉勒曼动物营养公司、博雷加德公司和挪威生命科学大学(NMBU)共同完成的,它们都是位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的挪威食品公司的合作伙伴.
南方花岗岩普遍存在红壤颗粒粗、物理特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为了探讨施用保水剂对花岗岩红壤坡面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和室内分析试验,研究层施(K1)、沟施(K2)、混施(K3)保水剂和不施保水剂(CT)条件下坡面的侵蚀过程。结果表明:3种保水剂施用方式下,花岗岩红壤坡面初始产流时间较对照坡面延长1.09~1.61倍。坡面入渗率、含水量分别表现为K2>K3>K1>CT和K3>K1>K2>CT;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坡面减流率表现为K3>K
为研究植被恢复对水库消落带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干筛和湿筛法,测定了大桥水库消落带不同水位高程下柳树林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分布,并基于分形理论分析了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消落带柳树林地土壤>0.25 mm非水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别为73.13%~93.69%和47.62%~82.06%,较对照无植被样地土壤均有所增加,但两者差异不明显;消落带土壤大团聚体含量随水位高程
滑坡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常见的重力侵蚀,降雨是黄土边坡失稳的主要诱因。为了研究持续降雨条件下黄土边坡的稳定性,采用人工降雨装置进行室外现场试验,测量土体含水率、密度、滑坡剪切带位置以及裂缝的发育等情况,并使用FLAC3D软件计算模拟持续降雨条件下裂缝发育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黄土边坡土体的含水率逐渐增大,土体强度降低,而且自重增大,坡面冲蚀沟逐渐发育,坡脚出现滑塌,坡顶出现拉裂缝,裂缝加剧了降雨的集中入渗,使得裂缝周边土体强度快速降低,最终导致在降雨历时至308.8 h时发生滑坡,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以水蚀风蚀交错带的代表性流域—老爷满渠小流域为对象,采用网格法(50 m×50 m)共布设了73个样点,原位观测0—5 m土壤含水率,共测定23次(2013年6月至2019年10月),通过获取每个样点的环境因子,结合经典统计、地统计、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了小流域尺度不同土层深度(每层1 m,共5层)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不同;对于0—1 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
为了解东莞市内不同森林公园的森林地表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于2020年7月选取东莞市5个森林公园5种30年的生态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和浸水法对枯落物、土壤的持水能力及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公益林林地枯落物层厚度变动为1.5~10.5 cm,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32~5.73 t/hm~2,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力量均呈现湿地松-九节林>马占相思-岭南山竹子林>浙江润楠-豺皮樟
为探讨不同氮投入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在种植青贮玉米的坡耕地上设置4个不同氮投入处理(N1:300.00 kg/hm~2;N2:225.00 kg/hm~2;N3:150.00 kg/hm~2和N4:75.00 kg/hm~2),用湿筛法获得>2,1~2,0.5~1,0.25~0.5,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PD)的含量。结果
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试验,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土地利用方式对石灰土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影响。基于长期定位观测小区,分析比较刈割草地(CD)、乡土树种(XT)、落叶果园(GY)、种植牧草(MC)、种植玉米(YM)5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在石灰土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赋存特征。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均随粒级减小而减小,水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