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通过实验既能使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同时,实验又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勇于探索、乐于创新。因此,在新课改下要用好新教材、学好新教材,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产生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在讲大气压时,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组对比实验来导入新课,利用一大一小两个试管,将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一次在两试管之间没有注入水,另一次注入水,发现没有水注时小试管下落,而有水时小试管上升,为了增加实验效果,在小试管中沾一根红色的鸡毛,我们将一只吹足了气的气球先在酒精中先在酒精中浸泡一会儿,将气球拿出后,发现气球的体积变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酒精蒸发要吸收热量,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如果用扇子扇风,实验效果更明显,说明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越快。对于体现和验证物理规律和结论的演示实验,规定一些实验操作步骤是必要的。因为良好的实验结果有助于学生对主要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运用。当然,我们不能只是课本上简单机械的重复,要注意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更好的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并理解物理规律和结论的能力,对于有些演示实验,观察效果不是很明显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除了改成分组实验之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对实验加以改进和进一步的研究。如学生利用除去外壳的钢笔来演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用竹筷子下端绕铅丝制成简易密度计,用包装香烟的锡箔和金属杆制成简易验电器等等。
二、上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之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电学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连。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的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可以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
(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時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进行实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4)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它面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课外物理实验活动主要包括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和结合教学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
(1)小实验小制作。物理教材的许多课文后安排了小实验,小制作,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器材进行实验,开展小制作活动。
(2)实验改进和设计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或小实验进行改进,进行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并在条件允许时,亲自动手实验。
(3)自制教具活动。自制教具可每个星期集中活动一次,平时分散做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初二学生可制作小天平、气压机,初三学生可制作模拟电路板等。
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测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铅笔芯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等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总之,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学科中调节教学的作用,能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的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一、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产生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在讲大气压时,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组对比实验来导入新课,利用一大一小两个试管,将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一次在两试管之间没有注入水,另一次注入水,发现没有水注时小试管下落,而有水时小试管上升,为了增加实验效果,在小试管中沾一根红色的鸡毛,我们将一只吹足了气的气球先在酒精中先在酒精中浸泡一会儿,将气球拿出后,发现气球的体积变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酒精蒸发要吸收热量,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如果用扇子扇风,实验效果更明显,说明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越快。对于体现和验证物理规律和结论的演示实验,规定一些实验操作步骤是必要的。因为良好的实验结果有助于学生对主要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运用。当然,我们不能只是课本上简单机械的重复,要注意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更好的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并理解物理规律和结论的能力,对于有些演示实验,观察效果不是很明显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除了改成分组实验之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对实验加以改进和进一步的研究。如学生利用除去外壳的钢笔来演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用竹筷子下端绕铅丝制成简易密度计,用包装香烟的锡箔和金属杆制成简易验电器等等。
二、上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之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电学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连。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的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可以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
(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時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进行实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4)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它面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课外物理实验活动主要包括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和结合教学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
(1)小实验小制作。物理教材的许多课文后安排了小实验,小制作,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器材进行实验,开展小制作活动。
(2)实验改进和设计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或小实验进行改进,进行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并在条件允许时,亲自动手实验。
(3)自制教具活动。自制教具可每个星期集中活动一次,平时分散做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初二学生可制作小天平、气压机,初三学生可制作模拟电路板等。
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测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铅笔芯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等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总之,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学科中调节教学的作用,能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的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