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中国林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aoxi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国林权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指出森林资源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效益属性,政府和林农对这两种效益有着不同的追求。实施限额采伐制度使林农对林木的处置权受限,而且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林农经营森林的正外部性没有得到合理补偿,因此政府与林农对不同效益的追求成了林权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构造博弈模型,分别分析存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不存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两种情况下,政府和林农的博弈过程,从理论上证明在建立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下,政府实施自由采伐的政策,落实林农的处置权可以使政府和林农双方的利
其他文献
<正> 一晚清末年,曾出现一个所谓“同治中兴”时期,这就是清政府对外屈服求得“和局”,对内镇压人民起义求得巩固统治地位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两位重要的“中兴”重臣,一是主办湘军的曾国藩,一是主办淮军的李鸿章。李鸿章是跟在曾国藩的后面,一步一步的代替曾国藩,成为主持清政府的军、政、外交大权的要臣。曾国藩以湘军为主攻打捻军失败,李鸿章以他的淮军为主力消灭捻军,当上了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屈服法国的无理要求,受到了责难,李鸿章带兵来到天津代替了曾
<正> 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原因,西欧一直是苏联在西方国家中的重要贸易伙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更加提高了西欧在苏联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他说:“苏联领导人在自己的对外政策中,一直很重视同西欧国家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它是注意
<正> 1989年5月,中苏两国领导人举行了高级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苏国家关系经过30年的曲折之后实现了正常化,两党关系也随之实现了正常化。中苏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为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农民个体林权的确定是继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次政策延续。然而。改革后林农林地的分散性与林地的规模化经营出现了冲突。林农林权流转是实现
相对于公益林而言,非公益林以经济功能为第一功能,而以生态功能为第二功能。当前,在非公益林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不仅制约了其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导致其生态功能受抑,难以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不和谐因素,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农
天保工程实施后,我国的森林资源实行限量采伐,造成林产工业原料严重不足,丰富的林区废弃物可以成为现有原料的有益补充。国际上林区废弃物资源化已成为重要的资源产业,发达国家能
绿色技术创新是制浆造纸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制浆造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界定了制浆造纸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阐述了制浆造纸企业绿色技
经过10年建设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不仅要提供生态保护,而且还被赋予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多重目标;在此背景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既应当保证前期指导理论的延续性,同时也要积极开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战略长期艰苦探索的成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谐创新的结晶。从我党发展观的历史变革;世界发展观的历史演进;科学发展观及其贯彻等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