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现代性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几何》讲述了三个叠套在一起的故事:“我”厌倦了与妻子的生活而将她谋杀;曾祖父在M先生的引领下破解立体几何的最后将他折叠消失;数学家为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牺牲自己向权威抗争。三则耸人听闻的杀戮故事背后实际上显现出现代生活多样性的压抑与反抗。本文分析看似離奇情节背后的行为动机,透视出现代人的爱的寻求与表现,并以身体反抗身体无果,呼唤更高意义的爱的回归。
  麦克尤恩常以冷静残酷的语言讲述深邃、幽暗的故事,甚至被冠以“恐怖伊恩”的称号。小说《立体几何》是一份完全弃绝了生活温情的夫妻日常记录,从婚姻的乍见之欢到疲惫再到怨念甚至谋杀。篇幅虽短,却写尽了现代生活重压下饮食男女无望生活的悲辛。
  故事以三条线索展开,“我”与妻子梅茜不和谐的夫妻生活,并且妻子最终被“我”谋杀是主线;辅线有两条,一是苏格兰数学家大卫·亨特为证实自己发现的“无表面的平面”而献身,二是祖父在M先生的带领下,研究亨特先生留下的论文。三条线索通过“我”联系起来,即“我”阅读祖父留下的日记后,发现日记中M先生的离奇消失,从而仔细分析并参悟“无表面的平面”的奥秘,进而产生想让妻子消失的念头。三个故事叠套在一起,在叙述的推进中共同发展。其中又穿插着关于大量物象的描述,有些荒诞不经,有些琐碎细微,却富有极大的象征意味。语言描摹于心理刻画,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连续发展,使最后的谋杀令人感觉出乎意料,但反思之下又在情理之中。在作者看似平淡地讲述一个失败的婚姻故事之外,读者也可以从中透视出现代家庭的普遍问题和困境。
  一、女性的浪漫传统与男性的理性思维的冲突
  故事开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一个疲惫的丈夫如何忍受妻子的吵闹和无厘头,想要埋头于自己手头的事情却一直不得空间。妻子总会以莫名奇妙的理由为借口打断“我”手头的事情,或者是反复被一相同的噩梦惊醒,想要从“我”这里寻找安慰,或者是兴致勃勃地研究荣格、研究塔罗牌而想要获得“我”的参与。对此,“我”的反应态度都是极为冷淡的,或者睡着了事,或者刻薄回应。丈夫对妻子没有温情的亲密感,反而极度厌烦,甚至丈夫最终让妻子彻底消逝。在这一段尖锐紧张的夫妻关系中,首先突出的矛盾便是妻子的浪漫幻想与丈夫理性甚至冷酷的不解风情,关系逐步恶化,由嫌隙到怨念,最后导致不可挽回的谋杀。
  妻子梅茜是一个饱受现代生活磨难的传统女性,她的形象在丈夫“我”叙述中表现得有些神经质,但不过是一个渴望正常家庭生活的传统女性。她被噩梦惊醒,想要从丈夫那里寻找到安慰。“抱住我”“先别睡好吗?别让我一个人呆着”,妻子的语言显示了对丈夫依赖与归属的愿望,并且语气委婉接近哀求,毫不介意向丈夫示弱。但丈夫的反应是一味敷衍,“‘好了去睡吧’,我打着哈欠说,‘这只不过是个梦’”“‘好吧,那我得睡了,’我对她说,‘我明天早上还得早起’”。妻子重新找机会想要再讲述那个梦境时,丈夫又以另一借口搪塞:“过会儿再讲,梅茜,我手头的事情正做到一半。”妻子的简单愿望并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被压抑着一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以至于后来以暴力的方式发泄。梅茜说她可以凭借塔罗牌获得一切知识,而“我”却呛她“牌能指引如何开洗衣店”。妻子倾身过来要亲吻他的耳垂,而他只感到一阵恶心。妻子浪漫的努力却全部被丈夫冠以“装神弄鬼”的一套。
  回头再看一直困扰着妻子的那个噩梦,妻子在飞机上,要飞过荒漠,但那个荒漠是成千上万个赤裸的婴儿堆在一起的,眼看飞机的燃料快要用完了,她得找个地方降落……妻子的梦中出现了成千上万的赤裸婴儿,她在一个即将没油的飞机上想找空地降落,却没有一处空地。现实中她没有孩子,不得丈夫关心爱护,所以在梦中成千上万个赤裸的婴儿便是她渴望新生命渴望孩子的反映,同时她本能地想要保护那些婴儿,可她的快没油的飞机离那些婴儿越来越近,这也正显示出现实生活中她迫于丈夫的压力,美好愿望屡屡受阻,却无能为力。
  由此可以看出,妻子终其所有渴望的不过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健康的孩子和一个正常的家庭,她所期望的不过是一个传统女性的所欲所求。但丈夫“我”完全没有理解也不关心妻子的渴求,相反将她的正常诉求看作是干扰他严肃思考的无理之举。他甚至愿意花时间研究曾祖父的老日记本也不愿意安慰妻子听她讲噩梦,他甚至只是在盥洗室里记录一些对话而拒绝了妻子迫切想要使用卫生间的合理请求。在妻子发泄坏脾气之后,他甚至更残忍地施以报复。丈夫这种锱铢必较的报复的理性思维与妻子的浪漫幻想显得格格不入,最终使得悲剧无可避免地发生。
  二、“尼克尔斯船长”与“塔罗牌”——苦闷的象征
  在整个故事中,关键的事物线索便是一个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体中尼克尔斯船长的“阳物”。它是由“我”的曾祖父在一次拍卖会上得来,“被盛在一樽十二英尺高的玻璃瓶里”,并被曾祖父在日记中描述为“保存精美”。这一件亵物便被曾祖父珍藏,而后又赫然矗立在“我”的书桌前,成为“我”时常观赏玩味的一处景致。
  “我”的唯一兴趣便是研究曾祖父留下来的日记,日记中记载的尽是些荒诞的假想,像是以公式精确计算出在马粪不被清理的情况下,首都将在多少年以后变得无法通行。曾祖孙俩奇异的兴趣取向实际暗示出二人共同的缺陷——性无能。“我的曾祖父穷其一生性交不过十次,并且都发生在他和爱丽丝结婚的头一年内。”但他对性事极其有兴趣,与M先生讨论做爱的姿势,并且用数学方法证明了性交姿势不可能大于素数17。“我”则更加执迷于曾祖父关于这些问题的记录,完全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体贴和照顾,“等我想起手边梅茜放的茶,它早已经凉了”。妻子投来甜蜜的爱意,“我”却心里感到厌恶,妻子手指划过的地方,在“我”的皮肤则生成一阵紧抽,传遍整条脊梁。“我”自白说:“我对梅茜或者其他任何女人都毫无欲念,我唯一的愿望就是继续钻研我曾祖父的日记。”
  无论是“我”还是日记中的曾祖父,在现实中显然都是无能的人,他们的无能反而促使自己在另一种物件上寻找安慰和刺激,愿而不得的焦灼之感便显露在夫妻的感情生活里,成为不定期引发爆炸的导火索。   同时,“妻子”手中时常摆弄的塔罗牌也是一处象征。妻子说通过塔罗牌可以获得一切知识,但她还是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她研究塔罗牌,关心荣格,想要矫正自己的头脑,却一次次在丈夫的打压下感受挫败。她的痛苦来源于丈夫,来源于浪漫的幻想与冷酷现实的残忍对接。她的意识一直停留在刚结婚之处,停留在那个他们温暖、舒适的大卧室的记忆。床是丈夫亲手做的,而妻子自己做了床单,染成浓烈的深蓝色,还绣了枕套。她的情绪完全受制于丈夫,可以随时引爆,做出用高跟鞋将“我”的耳朵打出血的过激行为,也可以随时变得温柔顺服,就像在最后丈夫预谋要让她消失之前,她还为丈夫的温情变得轻飘飘的开心,回来以后笃悠悠地洗了个热水澡。
  在丈夫将她折叠而即将消逝的时刻,她还沉浸在丈夫的身体爱抚中,流荡着浪漫无比的幻想:“下午我沿着河边散步,眼下树很美,橡树、榆树……黑莓结得一路都是,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塔罗牌是“妻子”受到“我”的冷对待而自我安慰的物件,只要“我”愿意,妻子隨时可以回到几年前温柔浪漫的小女人的样子。妻子无法得到“我”真正的爱怜疼惜,便只能寄希望于“欲”的满足。但因为“我”的“无能”,妻子与我二者的欲求皆不可能得到回应,作为象征之物的“尼克尔斯船长”和“塔罗牌”便一再成为争吵的焦点。
  三、压抑与反抗
  另外两个故事主要围绕“无表面的平面”这一线索展开,“我”也是通过研究并成功再现“无表面的平面”而让妻子消失。显然这一神奇的平面对三个交叠在一起的故事中的人都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苏格兰数学家亨特,他虽然出色,但离开自己所在的大学便无人知晓。在一次国际数学会议上,他阐述自己的“无表面的平面”而受到斥责和嘲弄。为了在数学界的权威中论证自己的发现真正存在,他以身试法,将自己折叠消失。在选择自己毁灭自己的时刻,年轻的数学家亨特心里充分意识到:“那一钱不值的杂耍伎俩招致的甚嚣尘上恰恰证明了潜在的不安有多么深刻。”正因为如此,他的反抗如此决绝而义无反顾。
  在第二个故事中,曾祖父实践亨特的理论而将M先生谋杀。这看似难以理解,因为二人的关系在曾祖父从前的日记中看不出有任何龃龉,他还需要M先生的存在,曾祖父一生的嗜好就是坐在炉火旁演绎推理,而M先生是真正活在世界上的人,他深谙当时风尚,对伦敦了若指掌,多次到过欧洲大陆,熟知社会主义和达尔文学说,在自有之爱运动圈里也有熟人。某种意义上讲,M先生正相当于曾祖父的导师,M这一处隐喻,也可能是作者预设的master或者mystery的缩写词。曾祖父虽然从M先生这里获得知识和见闻,却也受到他的压抑,例如,曾祖父曾经想要购买一件拍卖物而被M先生劝阻,M先生认同他是一个懂得实时竞价的实干派,而曾祖父则自认为是一个心血来潮的空想家。处在这种压抑性的友谊关系中,曾祖父最后的谋杀更充满了“弑父”的意味。
  在“我”与妻子的故事中,矛盾并非只因受到不同的思想范式束缚而不可调和,同时二人又饱受现代生活的折磨与摧残,方使得她在现实生活上与精神上全部支离破碎。丈夫“我”则是一个冷酷甚至接近残忍的人,丝毫不会理会妻子投来的甜蜜暗示,反而给予冰冷的回应。“我”以冷暴力对妻子,但妻子又将“我”时时刻刻束缚在“丈夫”的框架之内,“我”的行为受到妻子的监视和窥探,隐私和自由变得稀有而珍贵,在躲到厕所的时刻都要受到逼迫。“我”的苦闷无处释放,在压抑中便产生出毁灭的念头,在“我”将妻子折叠消失的一刻开始,妻子反向施加给“我”的压抑束缚也就一同消失了。
  三个故事中的压抑与反抗交替进行,由年轻的数学家受到嘲弄而自我牺牲到曾祖父反抗M先生的引导而将其消失,再到“我”与妻子相互折磨、压抑,经由“我”来让她彻底消失。压抑的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逐渐普泛化,不再限于精英与大众,转而延伸到家庭关系中的父辈与子辈、夫妻双方。这种压抑的下行正显示出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压抑反抗,现代性的压抑是生活中的两个人相互给予的,正是萨特所说的“他人是地狱”。
  四、结语
  小说展现了三个关于压抑与反抗的故事,其中反抗的方式尤为值得注意,以身体本身展示“无表面的平面”以致消失。“我”、妻子、曾祖父都是爱而不得,受到情欲困扰而无能为力的人,“妻子只追求肉欲的满足,将其等同于完整的爱;而“我”与曾祖父丧失爱与欲的实际能力而沉迷于其他身体幻象,三者都是妄图以身体拯救爱或欲的人。但这种通过立体几何般的身体折叠达到消失的“无表面的平面”,便是以肉体本身反抗肉体的,最终的结果是决绝与虚无的。相反,必然需要一些身体之外的力量如真正的爱,来摆脱现代相互压抑
  的困境。
  (西北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同是“革命+恋爱”作品的创作者,蒋光慈与石评梅因其身份不同、性别不同,不仅对革命的认知程度不同、对“革命+恋爱”作品的创作目的不同,而且在具体的文本实践中,对恋爱\女性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  20世纪30年代,“革命+恋爱”的创作倾向风靡现代中国的文坛。简单地说,“革命+恋爱”是指创作主题上的家国大义与儿女情怀的统一。它力图做到将个人对爱情的追求融汇到社会革命的洪流之中,从而将个人的精神进行升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