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乐:让艺术走进生活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m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位油画家,作品以其浓厚的中国古民居而著名;他更是文创产业的先行者,曾召集几十位著名艺术家创建了凤山艺术空间、丼树文创园、公望艺术园。他是王汉乐,一位特殊的艺术家,他要让艺术服务社会、走进生活,让艺术家像候鸟般地迁徙,努力在全国各地打造理想中的定居式的艺术园区。
  主持人:王老师,您好!您的油画有着浓厚的中国风,《民居》系列是您的代表作,黑瓦白墙,纵横捭阖,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家园的向往。
  王汉乐:的确,我个人很喜欢画中国古民居的题材。2004年,我去了皖南的宏村写生,当时看到那些徽派建筑,就觉得眼前一亮,那些黑瓦白墙间的形式节奏和律动,深深地吸引我、打动我,在阳光的照射下,建筑肌理如此之美,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我画古民居题材将近十年了,每年都会去那里写生几次。
  主持人:您的绘画讲究随性而至,遵从内心的感受。
  王汉乐:画家作品的艺术气息与个人气息是相关联的,我觉得我与那些古民居是互相吸引的,所以我作画就是画出自己心里的感觉。画家的思想不同,表达也会不一样,我并不刻意追求与众不同,或者想要创造一个什么流派。我曾经拿着3米 2米的画布直接写生,只是喜欢就去做了,能在画布上呈现自己所见之景、所感之情,便觉足矣,没想太多。
  主持人:如今,您不但是一位油画家,另一个身份是各大文化创意园的策划人和投资人,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转变。
  王汉乐:国外很多地方,比如英国、法国等,都会把艺术家聚集到一起,形成一种聚合的力量来推动艺术发展。在纽约,艺术人士聚集区在社区复兴中所起的作用随处可见,在艺术家生活、工作的地区,餐馆、商店和其它创意产业雨后春笋般涌现,给社区的氛围带来很大的好处。
  国内也有艺术社区的先驱,比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区、蓝顶艺术区等。艺术社区成了城市文化元素中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成了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硬实力和软实力统一的典范。这样的例子杭州更需要,所以10年前,我就开始关注文化创意园这一块。我想在全国各地打造多个艺术园区,来满足艺术家候鸟式的生活方式,让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
  主持人:在杭州,您曾经召集20多位艺术家创建了凤山艺术空间,是杭州最早的艺术社区之一。
  王汉乐:多元化的艺术社区和众多艺术创作人才的汇集,能激发城市的个性化、创造力及想象力。2004年的时候,我作为发起人和策划人之一,在凤凰山脚下创建了凤山艺术空间,除我以外有20多位艺术家入驻,每人都有几百平方米的画室,也算是当时杭州的一块艺术高地。但后来遇到拆迁、房租等问题,最终我们大部分艺术家不得不搬离了凤山。杭州的许多其它的艺术园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最后变成了创意设计公司的集聚地,充满了商业化、工业化的气息。
  主持人:2012年,您策划了江南文创园;2014年以后,又陆续策划设计了艺雕小镇、旷世文化产业园、丼树文创园、公望艺术园等一批文创园。
  王汉乐: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后,我作为总经理,负责文化创意园的设计策划事业,陆续策划开发了柳市艺雕小镇、宁波旷世文化产业园、乐清丼树文创园、富阳公望艺术园等一批带有江南小镇本土特色的文创园。我们的想法是,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特有的艺术文化资源优势,以“艺术改变生活,科技定义未来”为理念,打造一批艺术、创意和生活相融合的第四代创意产业园标杆。
  主持人:今年,富春江畔的公望艺术园如期开园,您作为策划人全程参与了园区的选址、规划和开发,您把工作室也设在了这里。
  王汉乐:虽然我们都知道艺术的重要性,但艺术还是一直被边缘化。离开凤山后,我就想找个地方,能让艺术家们永久地留下来,静心地创作,能让外界的人参观艺术家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后来,得知富春江集团打算投资文创项目,于是一拍即合,才有了富春山居创意广场的诞生。这里以前是废弃的富春电缆厂的工业厂房,周围有山有水很安静。改建成工作室后,艺术家们可以一直留下,他们很喜欢这里工业遗存的感觉,除了创作,也在这里生活。目前,公望艺术园已经有29位艺术家入住。
  主持人:富春山居创意广场是怎样的一个项目?
  王汉乐:富春山居创意广场包括新创办的黄公望高级中学,这是一所艺术类的普通高中,面向全省招收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初中毕业生,已经正式开学。
  另一块就是公望艺术园,除了有艺术家工作室,还有山居美术馆,可以进行商业、设计、艺术品展览及销售交易,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世界各地著名艺术家来富春江畔进行艺术创作及交流,将候鸟式的艺术家迁徙至艺术村落,为园区增加艺术品位和品质。
  主持人:您的这间工作室非常雅致,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也是您自己设计的作品。
  王汉乐:这间工作室是我自己设计的,把自己过去收藏的一些老东西和艺术品用来装饰,布置成我想要的样子,平时就生活在这里,经常自己下厨做饭,也邀请朋友来这里聚会喝茶。
  其实,很多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交流、创作、办展、生活,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件作品。第四代文创园应该是一种生活艺术化的状态,是以一种艺术的口吻来讲述当下的生活,它是一个艺术社区的概念,不仅有艺术,也有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
  主持人:如今,您既做艺术又做商业,如何看待艺术和商业的关系呢?
  王汉乐:艺术和商业永远是一对矛盾,就像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一样。其实,艺术跟经济可以是对立的,也可以是融合的。经济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很多商人在事业成功后开始关注艺术领域,收藏艺术品,侧面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我们常说,艺术是“无用的东西”,但是它的社会价值在日后会逐渐体现出来,这些价值往往不能从商业的角度去衡量。
  主持人:对于未来,您有什么期待和规划?
  王汉乐:国内的文创园,硬件已经发展得非常好,有些可以与国外相媲美,但是在软件上,在民众的美学修养方面,依然与国外很多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想通过打造一个个文创园,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让文创园服务社会。人们可以将文创园作为休闲体验的去处,看到艺术的环境和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听一些艺术讲座,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
  未来,公望艺术园二期还将建设手工艺一条街,把非遗传承人、匠人邀请进来。集艺术、文化、时尚、陶艺、购物、餐饮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文化、生活”品牌场所。
其他文献
2017年3月3日是第十八个全国“爱耳日”,翠苑街道残联在3月1日开展了“防聋治聋,精准服务”活动。翠苑第二幼儿园邀请了翠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耳鼻喉科李院长,为小朋友们开展了“耳朵的秘密”讲座。在现场,李院长以PPT卡通图片的形式,与小朋友们一起探究耳朵的秘密,讲解耳朵的结构、功能,怎样预防耳病的发生等爱耳知识,现场还设立了游戏环节,模拟“什么东西或声音会使我们的耳朵受到伤害”,在游戏中进一步提高对
期刊
虎头鞋,作为中国传统特色手工艺的代表之一,更多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会做的人大多也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最近,石桥社区的“东方嫂”们用“手作”的形式,带领大家回到小时候,一起体验做“虎头鞋”的乐趣,重拾传统工艺。  活动现场,“东方嫂”的成员们个个跃跃欲试,在家庭志愿者杨老师的带领下,裁鞋样,纳鞋底,做鞋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缝合,虎头鞋的基本轮廓渐成。在虎脸装饰环节,成员们发散思维,缝制自己心目中的
期刊
“我有糖尿病,能吃水果吗?” “医生,我总是觉得胸闷气短,不知道是不是患上了心臟病?”……运新社区市民学校,俨然成了一场小型医生发布会,四季青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叶医生用PPT的形式为社区的老年居民们,送上了一场《正确认识高血压,规范治疗促健康》讲座。  叶医生结合医治实例,围绕高血压防与治的主题,为大家宣讲最实用的“高血压医疗保健”知识。讲座后,叶医生还向居民教授了保健操防颈椎病的小妙招,为听讲座的
期刊
采访大东和阿新是在今年的6月末,那个时候的杭州正是梅雨季节,常常下雨,整个城市都湿漉漉的。他俩住在杭州城北,環境好,还有小山。车子在小雨中行驶,越接近他们家,周边的树木就越多,就像行驶在森林公园里一样。  两年前,大东和阿新找到这个,从窗户看出去就能望到远山的住处。两人一边在原来的住处发货,一边赶来这里动手装修。除了水电,其他工作都是亲手完成的,搬砖、糊水泥、做桌台、绑秋千……一点一点把这里打造成
期刊
每次拍照的时候,大家都齐声喊道“茄子——”。  一开始有点纳闷:这是什么状况?  后来才明白“茄子”发音时嘴唇呈微笑状,这样拍出的照片是微笑的表情。  据说它的“发明者”是一位美国摄影师,他经常给人拍照,但总觉得勉强装出的笑容很不自然,后来经研究发现,让照相的人说“cheese(奶酪)”的时候拍出的照片很接近自然笑容,后来这种方法在美国就流传开了,传到中国入乡随俗就取谐音改喊“茄子”了!  不管是
期刊
王晓斌(以下简称王):朱老师好!您30多年来坚持古法造纸,不为任何外界因素和诱惑所动,对这门手艺心醉沉迷,造出与古版《四库全书》用纸工艺质量一样的“纸中上品”,十分令人敬佩!在您身上体现了或者说承载著一种生长于民间的工匠精神。能给我们说说吗?  朱中华(以下简称朱):我们现在觉得做出好纸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这是因为关于手工造纸技术和经验,没有史料详细记载,竹纸制作技艺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期刊
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的精品名家名作展示了杭州民间艺术繁花似锦的成就,启发鼓舞着后继者,使其在艺术之路上不懈奋进,勇攀高峰。  9月6日—9月12日,为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展示杭州市优秀民间艺术,西湖六月中·喜迎十九大“指尖上的风雅”历届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精品展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展出。  本次展览是以第五届“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评选为契机,是杭州市加强文化和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杭州市民间工艺
期刊
用诗话情景剧展现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2017年9月9日晚7:30,杭州艺苑剧场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由夏强编剧,杨允金、王小红导演,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制作演出的诗话情景剧《红船·追梦》拉开了首演的帷幕。  和一般的诗歌朗诵不同,诗话情景剧《红船·追梦》在追寻朗诵精髓的同时,也把故事中的一个个壮烈场景,还原在了舞台上,让人更能身临其境。  一群年轻的演员们用深情的朗诵和精准的表演,让台下观众热血沸腾
期刊
近日,西湖区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65岁的王阿姨来到“慧公婆”沙龙聊天室,一进门就向聊天志愿者抱怨起来:“如今,这年轻人真奢侈,有俩钱就不知怎么过日子了,我就看不惯儿子媳妇两口子的做法。”“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咱就不要和他们计较了。”这个一句劝,那个一句劝,王阿姨的气一会就没有了。  为了及时化解居民邻里和家庭内部矛盾,西湖区润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东山弄社区专门成立了“慧公婆”沙龙聊天室,每月最后
期刊
朋友圈里常常被“诗和远方”刷屏,看演唱会,看话剧,必须晒票,观后犀利“吐槽”,彰显智力担当,  在杭州,有多少人是纯纯的文艺青年呢?  本刊编辑通过微信,做了一项“很文艺”的调查……  7月1日-7月10日,《杭州》杂志通过公众微信号发起一项“杭州市民关注演艺业情况”的调查,有131人填写了有效问卷。本次参与微信调查的,涉及杭州市内各种职业的各年龄段人群,有学校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员、在校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