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社会生活中的日益普及,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已逐渐被大家熟识和认可,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一、当前课件在空间图形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课件“万能”思想
小学阶段空间图形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等实践活动来认识和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重视在测量过程中学会根据现实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重视估测的作用,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模型制作、图案设计和推理方面的能力。用课件代替学生的思考、操作、实践活动等,不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目的、对象不明确
课件“做秀”情况屡屡发生。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对教学没有帮助,还有可能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另外,许多教师制作课件为的是方便自己的教学,本末倒置。
3.课件使用效果不明显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1)课件本身的质量不高,许多教师没有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技术,使用的是其他人制作的课件,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2)课件的使用和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很好的结合。(3)课件的作用仅仅等同于幻灯投影、黑板等。不能凸显出课件的优势。
二、课件在空间图形教学中应用的课例分析
1.图形“认识”课
包括角的认识;线的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平面图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立体图形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课件可以一次提供多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三角形,还可以对它们进行重叠、翻转。相对传统教学我们不能快速地提供多样的材料,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可能多停留在个别状态的理解上。课件的辅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感知材料和想象材料,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对所学知识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2.公式“推导”课
包括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推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周长的公式推导(正方形、长方形、圆);体积的公式推导(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单位进率间的推导)。
3.实践操作课
高年级单独的实践操作课只有四课时:《角的度量》《画角》《测定直线》《步测与目测》。课件的应用后比普通几何教学效果有所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课件在空间图形教学中应用的操作策略
1.课件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课件用于数学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式。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进行讲解,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等,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课件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主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有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等,虽然教学仍是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但是,学生有丰富的与优秀软件接触的机会,对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当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在其遇到障碍或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最后的评价方式仍以测验为主。如《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人机互动,自主冲浪”即属于该层次。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而且做的每一题都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反馈,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學习。
3.课件引入“任务驱动”
根据多媒体课件的特点,逐步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课前首先提出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一般来说,“任务驱动”的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让学生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或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需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让学生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阐述,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
参考文献:
李静洁.多媒体课件在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运用[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05).
一、当前课件在空间图形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课件“万能”思想
小学阶段空间图形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等实践活动来认识和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重视在测量过程中学会根据现实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重视估测的作用,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模型制作、图案设计和推理方面的能力。用课件代替学生的思考、操作、实践活动等,不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目的、对象不明确
课件“做秀”情况屡屡发生。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对教学没有帮助,还有可能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另外,许多教师制作课件为的是方便自己的教学,本末倒置。
3.课件使用效果不明显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1)课件本身的质量不高,许多教师没有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技术,使用的是其他人制作的课件,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2)课件的使用和传统教学方式没有很好的结合。(3)课件的作用仅仅等同于幻灯投影、黑板等。不能凸显出课件的优势。
二、课件在空间图形教学中应用的课例分析
1.图形“认识”课
包括角的认识;线的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平面图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立体图形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课件可以一次提供多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三角形,还可以对它们进行重叠、翻转。相对传统教学我们不能快速地提供多样的材料,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可能多停留在个别状态的理解上。课件的辅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感知材料和想象材料,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对所学知识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2.公式“推导”课
包括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推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周长的公式推导(正方形、长方形、圆);体积的公式推导(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单位进率间的推导)。
3.实践操作课
高年级单独的实践操作课只有四课时:《角的度量》《画角》《测定直线》《步测与目测》。课件的应用后比普通几何教学效果有所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课件在空间图形教学中应用的操作策略
1.课件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课件用于数学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式。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进行讲解,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等,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课件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主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有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等,虽然教学仍是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但是,学生有丰富的与优秀软件接触的机会,对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当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在其遇到障碍或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最后的评价方式仍以测验为主。如《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人机互动,自主冲浪”即属于该层次。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而且做的每一题都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反馈,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學习。
3.课件引入“任务驱动”
根据多媒体课件的特点,逐步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课前首先提出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一般来说,“任务驱动”的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让学生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或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需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让学生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阐述,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
参考文献:
李静洁.多媒体课件在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运用[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