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世: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重视,让气质小青年K2的血统变得复杂
世界首发?没错,这款车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进行了“世界首发”;而我所参加的张家界试驾,也是这款车的“世界首试”,这双重的“首次”待遇令人受宠若惊。为什么起亚这么倾情中国市场呢?
原来这款车是专门为中国和俄罗斯市场而开发的车型。由于中、俄两个市场仍旧偏爱三厢车,于是起亚专门开发了这款三厢车,随后还将在同一底盘上开发出一款两厢车型,但都是仅供应中国和俄罗斯市场的。欧洲怎么办呢?起亚的技术人员说,由于欧洲的用户更加偏好运动性,因此今年底将会推出一款专门为欧洲开发的、更偏向运动风格的两厢型K2,底盘与我这次试驾的中国版K2不同。
不管怎么样,中国版本的K2抢在了前面,无论以哪一种眼神来看,这辆K2都将代表起亚的最新制造和设计水平。
设计:似曾相识的家族脸谱对“发展中的品牌”利大于弊
自从彼得·希瑞尔大师来到了起亚,这家公司的设计就摆脱了原先“百花齐放”的风格,变得统一和整齐。无论级别,每款车都具有了鲜明的家族风格,一看就知道这是KIA,对于迅速积累品牌和对外形象,有着不言而喻的效果,这是大师带来的积极面;消极面则是和大众、奥迪一样,产品变得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不过二者相权衡,我依旧觉得统一的风格是很重要的,毕竟对于起亚来说,在车主群体当中的认知度还需要稳固。
同时,这款气质型K2也并不像欧洲同行那么乏味。从外观看,与K5几乎一样的前脸立刻会占据眼球,我脑中的第一感觉是在比较哪一个更大些,而不是思考“这是什么车”。这说明,K2从大哥K5那里的借势成功了一半。但我想,欧版K2肯定会在大灯等处寻求变化,否则舆论不答应,这就是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区别。
做工与内饰:不能不说,内饰进步相当大,接近“爱不释手”了
想提升气质,光靠整容是不够的,提升气质的点睛之笔在于强化细节的质感。韩国车这些年的进步有目共睹,具体的进步在哪里呢?首先,是工艺的良好:手感软化的内饰材质、触摸上去不会有塑料感,味道更轻;板材之间的缝隙更小也更均匀;内饰的设计和色彩搭配变得理性了,融入了德国式的简约和功能性。贴合后背的座椅也有那么点小小的运动。从大面上你可能认为,“这没什么呀,貌似很普通”。但正是在普通的细节里做出均衡而合理的设计,才是大师能做的事。而效果的好与差,只在一丝一毫之间。差那么一点,看上去就会别扭,但却不容易找到原因。
我很喜欢K2的中控台。音响自成一组,与上下两部分空调出风口和控制机构分开,空调是老式但直观的旋钮,层次感清晰易懂,尤其在开车的时候,你用余光一扫,手摸过去,基本不会误操作,这才是实用的人机工程学。对于一款定位于大批量销售的小车而言,简洁实用的功能往往被浮夸的噱头掩盖。上下两层的仪表台营造了K2的大气和时代感,让人觉得这辆车的内饰水平超过了它所处的级别。我甚至觉得有点小雅阁的感觉——不是指设计的经典度,而是它的明星相,和未来的市场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2570mm的轴距,令后座空间并不局促,而平整的后座地板让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大增。对一款紧凑车,舒适的空间就是最重要的高级配置。
驾驶:欧州做派浓郁,驾驶感硬朗,干净利落
没想到张家界的热度令人敬畏,站在车外就是一身汗。进到车里,空调的功效快速体现出来,潮热的不适感渐渐消退。手里方向盘小巧、粗壮、有力,让我想起了奥迪A6,难道相同的设计师让它们变得神似?更不要说大拇指附近的遥控拨片。转向力被电机控制得失去了地面的反馈,而且低速稍重了些。
最能体现K2运动风的是悬架的硬派,韧性、整体性都颇令人满意,这和同级别大多数小车所提供的软绵绵的路感差异很大,而更接近Polo的调校。唯一过犹不及的是在过减速槛的时候,后悬架减振系统反馈回来的震动和跳动让人揪心。
4速自动变速器没有惊喜——或许惊喜留给了欧版K2,或许在中国,这个级别的车就不应该期待惊喜。K2所匹配的1.4升或1.6升发动机,同属伽马系列,其中1.6升版数据上看比福瑞迪的输出要高,应该都经过了重新调校。1.6升版最大功率为90.4kW,最大扭矩155Nm,属于比较正常的性能。行驶起来油门却不及悬架那么轻松,踩下去发动机要咆哮着、并将转速拔上去车子才会加速动起来。中低速的噪声控制得很好,符合气质青年的性格,然而大强度运动起来,比如要猛提速的时候,这小青年就表现出了文弱的体质,必须大口呼吸,引得车里的噪声也提上来不小。话说回来,国内这类小车多是通过拔高转速来提升车速的,无一例外。
不过我必须强调一下,气质小青年并没有错。理性的消费观,更应该出现在这一类车型上,你不能用保时捷的标准去要求一辆代步车。就算是20年前的拳王泰森那般蛮力小青年,每天你不也得付出高额的饭费来养活他?而且,泰森请回来,你竟让他干些刷碗扫地的平常活儿,也明摆着太浪费了不是吗?所以,气质小青年就够用了。K2的省油模式Eco-driving,可以让喜欢节油的人在路上玩玩数字游戏,打发一下堵车时间。
描述了半天,这辆K2到底跟现实中的哪个气质小生相像呢?在一众韩剧偶像里,我分不清ABCD各自是谁——他们长得太像了。这令我有点犯难窗外的雨下得好大,对了,就像Rain好了。虽然我也不记得他长什么样子,好歹还有个与众不同的小名儿。而这辆结合了亚洲精致感和欧洲运动感的K2,出现在同级车面前时大抵是令人过目难忘的,这就比Rain高明了许多。
1. 简洁易读的分区设计,在驾驶时也不会搞错控制键
2. 四速自动变速器,跟K2整体相比明显有点落伍
3. 带U盘和音频线的音响系统设计很有质感
4. 工艺很好的内饰,令K2足以和德系车竞争了
5. 座椅的包覆效果尚可,全部要手动调节
6. 腰线设计得高让侧面视野小了一些,但平坦的地板让腿脚都相当舒服。后座可以折倒,但头枕不可调
世界首发?没错,这款车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进行了“世界首发”;而我所参加的张家界试驾,也是这款车的“世界首试”,这双重的“首次”待遇令人受宠若惊。为什么起亚这么倾情中国市场呢?
原来这款车是专门为中国和俄罗斯市场而开发的车型。由于中、俄两个市场仍旧偏爱三厢车,于是起亚专门开发了这款三厢车,随后还将在同一底盘上开发出一款两厢车型,但都是仅供应中国和俄罗斯市场的。欧洲怎么办呢?起亚的技术人员说,由于欧洲的用户更加偏好运动性,因此今年底将会推出一款专门为欧洲开发的、更偏向运动风格的两厢型K2,底盘与我这次试驾的中国版K2不同。
不管怎么样,中国版本的K2抢在了前面,无论以哪一种眼神来看,这辆K2都将代表起亚的最新制造和设计水平。
设计:似曾相识的家族脸谱对“发展中的品牌”利大于弊
自从彼得·希瑞尔大师来到了起亚,这家公司的设计就摆脱了原先“百花齐放”的风格,变得统一和整齐。无论级别,每款车都具有了鲜明的家族风格,一看就知道这是KIA,对于迅速积累品牌和对外形象,有着不言而喻的效果,这是大师带来的积极面;消极面则是和大众、奥迪一样,产品变得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不过二者相权衡,我依旧觉得统一的风格是很重要的,毕竟对于起亚来说,在车主群体当中的认知度还需要稳固。
同时,这款气质型K2也并不像欧洲同行那么乏味。从外观看,与K5几乎一样的前脸立刻会占据眼球,我脑中的第一感觉是在比较哪一个更大些,而不是思考“这是什么车”。这说明,K2从大哥K5那里的借势成功了一半。但我想,欧版K2肯定会在大灯等处寻求变化,否则舆论不答应,这就是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区别。
做工与内饰:不能不说,内饰进步相当大,接近“爱不释手”了
想提升气质,光靠整容是不够的,提升气质的点睛之笔在于强化细节的质感。韩国车这些年的进步有目共睹,具体的进步在哪里呢?首先,是工艺的良好:手感软化的内饰材质、触摸上去不会有塑料感,味道更轻;板材之间的缝隙更小也更均匀;内饰的设计和色彩搭配变得理性了,融入了德国式的简约和功能性。贴合后背的座椅也有那么点小小的运动。从大面上你可能认为,“这没什么呀,貌似很普通”。但正是在普通的细节里做出均衡而合理的设计,才是大师能做的事。而效果的好与差,只在一丝一毫之间。差那么一点,看上去就会别扭,但却不容易找到原因。
我很喜欢K2的中控台。音响自成一组,与上下两部分空调出风口和控制机构分开,空调是老式但直观的旋钮,层次感清晰易懂,尤其在开车的时候,你用余光一扫,手摸过去,基本不会误操作,这才是实用的人机工程学。对于一款定位于大批量销售的小车而言,简洁实用的功能往往被浮夸的噱头掩盖。上下两层的仪表台营造了K2的大气和时代感,让人觉得这辆车的内饰水平超过了它所处的级别。我甚至觉得有点小雅阁的感觉——不是指设计的经典度,而是它的明星相,和未来的市场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2570mm的轴距,令后座空间并不局促,而平整的后座地板让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大增。对一款紧凑车,舒适的空间就是最重要的高级配置。
驾驶:欧州做派浓郁,驾驶感硬朗,干净利落
没想到张家界的热度令人敬畏,站在车外就是一身汗。进到车里,空调的功效快速体现出来,潮热的不适感渐渐消退。手里方向盘小巧、粗壮、有力,让我想起了奥迪A6,难道相同的设计师让它们变得神似?更不要说大拇指附近的遥控拨片。转向力被电机控制得失去了地面的反馈,而且低速稍重了些。
最能体现K2运动风的是悬架的硬派,韧性、整体性都颇令人满意,这和同级别大多数小车所提供的软绵绵的路感差异很大,而更接近Polo的调校。唯一过犹不及的是在过减速槛的时候,后悬架减振系统反馈回来的震动和跳动让人揪心。
4速自动变速器没有惊喜——或许惊喜留给了欧版K2,或许在中国,这个级别的车就不应该期待惊喜。K2所匹配的1.4升或1.6升发动机,同属伽马系列,其中1.6升版数据上看比福瑞迪的输出要高,应该都经过了重新调校。1.6升版最大功率为90.4kW,最大扭矩155Nm,属于比较正常的性能。行驶起来油门却不及悬架那么轻松,踩下去发动机要咆哮着、并将转速拔上去车子才会加速动起来。中低速的噪声控制得很好,符合气质青年的性格,然而大强度运动起来,比如要猛提速的时候,这小青年就表现出了文弱的体质,必须大口呼吸,引得车里的噪声也提上来不小。话说回来,国内这类小车多是通过拔高转速来提升车速的,无一例外。
不过我必须强调一下,气质小青年并没有错。理性的消费观,更应该出现在这一类车型上,你不能用保时捷的标准去要求一辆代步车。就算是20年前的拳王泰森那般蛮力小青年,每天你不也得付出高额的饭费来养活他?而且,泰森请回来,你竟让他干些刷碗扫地的平常活儿,也明摆着太浪费了不是吗?所以,气质小青年就够用了。K2的省油模式Eco-driving,可以让喜欢节油的人在路上玩玩数字游戏,打发一下堵车时间。
描述了半天,这辆K2到底跟现实中的哪个气质小生相像呢?在一众韩剧偶像里,我分不清ABCD各自是谁——他们长得太像了。这令我有点犯难窗外的雨下得好大,对了,就像Rain好了。虽然我也不记得他长什么样子,好歹还有个与众不同的小名儿。而这辆结合了亚洲精致感和欧洲运动感的K2,出现在同级车面前时大抵是令人过目难忘的,这就比Rain高明了许多。
1. 简洁易读的分区设计,在驾驶时也不会搞错控制键
2. 四速自动变速器,跟K2整体相比明显有点落伍
3. 带U盘和音频线的音响系统设计很有质感
4. 工艺很好的内饰,令K2足以和德系车竞争了
5. 座椅的包覆效果尚可,全部要手动调节
6. 腰线设计得高让侧面视野小了一些,但平坦的地板让腿脚都相当舒服。后座可以折倒,但头枕不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