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持禁令或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2015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从即日起6个月内,A股大股东及高管不得减持股份。2015年上半年,平均每周股东高管净减持规模达到151亿元;禁令出台后7月至12月平均每周净增持91亿元,减持几近绝迹。如无新的减持规定出台,上减持禁令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2015年上半年的减持潮或将卷土重来。
1月份潜在减持规模在1500亿元以上
解禁规模有多大?1月份股东高管潜在减持规模1.1万亿左右。考虑7月8日至2016年1月的解禁总规模(1.55万亿),并排除其中的因禁令期间增持所以不能在1月减持的规模(约1400亿)以及不受禁令限制的小股东(约3200亿),测算1月份来自于大股东和高管的限售股解村规模为1.1万亿左右,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1季度大股东和高管的解禁规模接近1.5万亿,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1%。
实际减持规模可能有多大?1月份潜在的净减持压力或超过1500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0.7%以上。一方面,我们观察到此前市场的一般情况下的净减持力度(净减持规模占流通市值与自由流通市值差额的比例)和指数点位成正比,由此估算1月常态净减持规模将在40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因6个月不得减持规定累计的潜在减持压力将在千亿元以上(已经考虑到期间增持公司不得减持的因素)。因此估算若无任何政策对冲的情况下,1月份规定到期后市场将直面至少1500亿元以上的减持压力。估算1季度的净减持压力在3500亿元左右(假定指数点位和成交额均与目前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约为1.6%。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报及一季报披露窗口期(季报前30日,预报和快报前10日)不得减持,而3月末和4月末分别是年报及一季报的密集披露期,再结合春节前夕企业和股东现金需求的提升。这些因素将使得1、2月份的集中减持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哪些行业和个股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
分行业来看,银行、证券、机械等行业解禁市值规模较大,证券、传媒、互联网、电子等行业解禁规模占A股市值比例最大,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分板块来看,中小板、创业板减持压力大于主板。
减持压力较大的个股梳理。我们按照如下思路梳理了2016年1月减持压力较大的个股,包括:1、已经公告有股东即将减持或减持计划尚未结束的公司;2、估值较高,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无丧失控股地位风险)的公司。如易联众、秀强股份、国祯环保等。
不排除未来或有应对政策出台
基于我们以上分析,预计较为集中的减持压力将对二级市场短期资金面形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不排除监管层将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减缓或对冲集中减持的压力,如通过制定规则限制减持的规模和速度、安排预备资金对冲减持压力等等。虽然也不排除限制减持政策会继续延期,但我们预计在救市政策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延期的可能性较低。
1月份潜在减持规模在1500亿元以上
解禁规模有多大?1月份股东高管潜在减持规模1.1万亿左右。考虑7月8日至2016年1月的解禁总规模(1.55万亿),并排除其中的因禁令期间增持所以不能在1月减持的规模(约1400亿)以及不受禁令限制的小股东(约3200亿),测算1月份来自于大股东和高管的限售股解村规模为1.1万亿左右,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1季度大股东和高管的解禁规模接近1.5万亿,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1%。
实际减持规模可能有多大?1月份潜在的净减持压力或超过1500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0.7%以上。一方面,我们观察到此前市场的一般情况下的净减持力度(净减持规模占流通市值与自由流通市值差额的比例)和指数点位成正比,由此估算1月常态净减持规模将在40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因6个月不得减持规定累计的潜在减持压力将在千亿元以上(已经考虑到期间增持公司不得减持的因素)。因此估算若无任何政策对冲的情况下,1月份规定到期后市场将直面至少1500亿元以上的减持压力。估算1季度的净减持压力在3500亿元左右(假定指数点位和成交额均与目前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约为1.6%。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报及一季报披露窗口期(季报前30日,预报和快报前10日)不得减持,而3月末和4月末分别是年报及一季报的密集披露期,再结合春节前夕企业和股东现金需求的提升。这些因素将使得1、2月份的集中减持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哪些行业和个股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
分行业来看,银行、证券、机械等行业解禁市值规模较大,证券、传媒、互联网、电子等行业解禁规模占A股市值比例最大,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分板块来看,中小板、创业板减持压力大于主板。
减持压力较大的个股梳理。我们按照如下思路梳理了2016年1月减持压力较大的个股,包括:1、已经公告有股东即将减持或减持计划尚未结束的公司;2、估值较高,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无丧失控股地位风险)的公司。如易联众、秀强股份、国祯环保等。
不排除未来或有应对政策出台
基于我们以上分析,预计较为集中的减持压力将对二级市场短期资金面形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不排除监管层将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减缓或对冲集中减持的压力,如通过制定规则限制减持的规模和速度、安排预备资金对冲减持压力等等。虽然也不排除限制减持政策会继续延期,但我们预计在救市政策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延期的可能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