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体验,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育人价值。就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有效性
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新型教育理念,所以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思想品德跟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把思想品德教学放到现实生活的背景中,不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同时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向学生的内在需要转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体验生活。
一、课程导入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这样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改变初中英语的教学模式,所以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把握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导入,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目标。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候,可以先给同学们讲述2009年春季北方多处出现沙尘暴天气,还有2012年冬季我国多处出现雾霾天气的例子,之后向学生提问:“这些案例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遇到雾霾天气是怎么来上学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这样的导入涉及的是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所以一下子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取学生生活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在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强调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跟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生活体验,让思想品德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为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教学依据。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书本知识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在学习“理智面对压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下:“家长对你的期望是什么呢?这些期望有没有带给你一些压力呢?当你学习成绩上不去的时候会不会有压力呢?”接着让学生站起来发言生活中来自哪方面的压力比较大,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在学习“精神文明建设”时,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消极文化现象和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说说这些现象的危害。一个同学说:“用手机发黄色短信、上不良网站、喜欢恐怖片等,这些不健康文化会毒害我们青少年。”另一个同学说:“打架骂人、考试作弊、践踏草坪、随地吐痰,这些现象我们会觉得好丢人。”还有的同学说:“我们居住的小区有人破坏小区公共设施,我觉得他没有文明可言。”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介绍,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就给学生上了一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要营造一种氛围。结合教材,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发现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素材可以引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场景出发。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可以让学生上台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生活中的情景。场景一:路上一名学生向一位老人问路:“老头,你知道××怎么走吗?”老人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自己走了。场景二:在公交上车你推我搡,一个同学踩着另一个同学的脚了,被踩的同学气愤地说:“你没长眼睛啊,要眼睛出气啊,踩着我脚了。”另一个不甘示弱:“怎么着,我就踩着了。”这些不文明的生活场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教师要给学生们讲述:这是一种没有素养的表现,在对他们提出批评的同时,我们有义务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整合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思想品德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考虑到哪些生活资源是可以运用到教学中的,让思想品德课堂加入生活的“活水”,为课堂教学增加生活素材。
参考文献:
[1]周永新.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2(19).
[2]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5.
(作者单位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明光中学)
编辑 武浩然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有效性
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新型教育理念,所以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思想品德跟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把思想品德教学放到现实生活的背景中,不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同时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向学生的内在需要转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体验生活。
一、课程导入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这样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改变初中英语的教学模式,所以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把握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导入,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目标。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候,可以先给同学们讲述2009年春季北方多处出现沙尘暴天气,还有2012年冬季我国多处出现雾霾天气的例子,之后向学生提问:“这些案例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遇到雾霾天气是怎么来上学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这样的导入涉及的是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所以一下子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取学生生活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在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强调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跟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生活体验,让思想品德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为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教学依据。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书本知识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在学习“理智面对压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下:“家长对你的期望是什么呢?这些期望有没有带给你一些压力呢?当你学习成绩上不去的时候会不会有压力呢?”接着让学生站起来发言生活中来自哪方面的压力比较大,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在学习“精神文明建设”时,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消极文化现象和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说说这些现象的危害。一个同学说:“用手机发黄色短信、上不良网站、喜欢恐怖片等,这些不健康文化会毒害我们青少年。”另一个同学说:“打架骂人、考试作弊、践踏草坪、随地吐痰,这些现象我们会觉得好丢人。”还有的同学说:“我们居住的小区有人破坏小区公共设施,我觉得他没有文明可言。”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介绍,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就给学生上了一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要营造一种氛围。结合教材,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发现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素材可以引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场景出发。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可以让学生上台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生活中的情景。场景一:路上一名学生向一位老人问路:“老头,你知道××怎么走吗?”老人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自己走了。场景二:在公交上车你推我搡,一个同学踩着另一个同学的脚了,被踩的同学气愤地说:“你没长眼睛啊,要眼睛出气啊,踩着我脚了。”另一个不甘示弱:“怎么着,我就踩着了。”这些不文明的生活场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教师要给学生们讲述:这是一种没有素养的表现,在对他们提出批评的同时,我们有义务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整合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思想品德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考虑到哪些生活资源是可以运用到教学中的,让思想品德课堂加入生活的“活水”,为课堂教学增加生活素材。
参考文献:
[1]周永新.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2(19).
[2]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5.
(作者单位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明光中学)
编辑 武浩然